小時候,我們為一片落葉的飄落雀躍,為雨滴在玻璃上畫線屏息;長大后,卻困在“該不該成熟”的標尺里。我們總說“成年人的世界沒有童話”,卻忘了——童話,本就是孩子教給大人的。
6月2日,在上海·力波城市書房,《我喜歡做個小孩》圖畫創作者盧心遠將帶領30組家庭一起撕掉“大人”的標簽,保護孩子內心的童真,快來報名↓
導演雅克·塔蒂曾說,每個人都是孩子,只是很多人穿上了大人的外衣。隨著成長,升學、工作、結婚,肩上負擔漸重,小時候的幻想逐漸消散。
電影《好東西》里,小孩寫作文《我不再幻想》。小時候,她因說話早、聽音樂搖擺等小事就被夸天才,可長大后,這些都不再稀奇。身邊同學學樂器、舞蹈等“厲害”“有用”的特長,只為重獲小時候的贊賞。長大后,要成為“普通的大人”,過上不錯生活,需加倍努力,于是她寫道“我不再幻想了,我只思考”,這像極了我們這些大人。
不過,成長中我們仍會露出小孩的“馬腳”。長大后的我,還會問媽媽“落葉為啥非要被掃掉”這類看似無意義的問題,可因要扮演成熟角色,便擱置了問題。直到看到相關內容,才明白其實是內心小孩在發出疑問,那些問題是我未丟失的童心。
在《我喜歡做個小孩》中,女孩列舉喜歡當小孩的原因,像用蠟筆畫畫、在落葉堆上蹦等,還說大人從不這樣做。媽媽耐心傾聽后,提出成為她媽媽就能做這些事的方法。原來,媽媽也葆有童心,借由孩子重遇小時候的自己。女孩和媽媽毫不避諱表達愛意,媽媽守護孩子童年,孩子也把媽媽當榜樣,想成為像媽媽一樣的大人。
書中那些小孩喜歡、大人卻不做的事,是連接童年與成年、父母與孩子最柔軟的紐帶。
這個端午,盧心遠帶來了她的作品——《我喜歡做個小孩》,如果你和孩子想來一場親子閱讀活動,歡迎報名參加。
活動時間
6月2日(周一)
10:00—11:00(提前20分鐘開始簽到)
地點
上海·力波城市書房
參與人群、人數
6歲以上親子家庭,30組家庭
如何報名
活動嘉賓
盧心遠
(圖畫書創作者、《紐約時報》十佳圖畫書獎得主)
曾是一名產品設計師和設計策略師,因對童書的濃厚興趣,赴英國劍橋藝術學院攻讀兒童圖畫書插圖碩士學位。畢業后,成為一名插畫家及圖畫書創作者。喜歡在創作中不斷地探索各種可能性,包括繪畫的技法、書頁的互動以及主題的表達,希望用自己的作品帶小朋友拓展感知力,看見多元世界。
已出版作品有《蟲蟲藝術家》《這里,那里》《下潛,潛入夜海》《聲音里住著小野獸》《我喜歡做個小孩》。作品榮獲《紐約時報》十佳圖畫書、博洛尼亞插畫展優勝作品獎、原創圖畫書2024年度榮譽作品等多項榮譽。
主辦方
梅隴鎮文體中心、朗讀天使、奇想國童書
新書簡介
《我喜歡做個小孩》
一場洋溢著快樂與純真的對話
讓童年的每一個“此刻”都被悉心珍藏
[美]夏洛特·佐羅托/著
盧心遠/繪
陳賽/譯
從前有一個小女孩。
媽媽問:“長大以后,你想做什么呢?”
小女孩說:“我現在只想做個小孩。”
小女孩開心地和媽媽分享起專屬于小孩的快樂:高興時蹦蹦跳跳,把餐桌當成房子,安靜地看雨滴滑落,嘗一口融化在舌尖的雪花……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在孩子眼中卻是世界的溫柔呈現,是童年獨有的純真。
凱迪克獎得主、杰出童書作家夏洛特·佐羅托,《紐約時報》十佳圖畫書獎得主、新銳插畫家盧心遠,跨越時空,再現經典。這是一場洋溢著快樂與純真的對話,讓童年的每一個“此刻”都被悉心珍藏——送給所有的孩子,以及所有曾是孩子的大人。
供稿:朗讀天使
編輯:陳依婷
初審:岳順順
復審:何婷婷
終審:劉墾博
轉載請注明來自今日閔行官方微信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