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如今已經成為了市場上炙手可熱的新星,憑借著自身在消費電子領域積累的巨大影響力,以及出奇制勝的產品企劃,小米幾乎做到了推一款火一款。
然而在搶眼的外觀和巨大的流量溢價之下,小米同樣為自己的新車埋藏了一些值得關注的新技術。譬如YU7上的“天際屏”,就是全景抬頭顯示技術(P-HUD)在量產車領域的首發搭載,含金量非常高。
這種P-HUD技術,看上去和阿維塔系列車型主打的遠端屏很像。但實際上,它是一種全新的HUD技術。它最早出現在2023年寶馬發布的“Neue Klasse”概念車上。而小米YU7則成為了第一個將其帶到量產車上搭載的先例。
它的原理和大部分的HUD一樣,通過埋藏在儀表臺下方的光機,投影到擋風玻璃上成像,然后經過擋風玻璃的反射,進入駕駛者眼中形成顯示信息的虛像。
普通HUD成像位置
P-HUD成像位置
然而其成像的位置,不同于普通HUD,將投影直接送往駕駛員視線前方,而是將前風擋玻璃的下沿部分加寬后進行特殊處理,然后投影到此區域。此種投影方式,可以支持多臺不同的光機,能夠做到從A柱到A柱全覆蓋的顯示能力。
為什么要設計出這種HUD呢?它相比一般的HUD和儀表有什么優勢呢?這其實和HUD如今的發展趨勢,有著密切的關系。
HUD發明的初衷,是為了解決駕駛過程中,因為儀表位置遠離前方視野的觀察位置,導致駕駛員在開車過程中不得不低頭觀察儀表,從而導致分心增加事故風險的問題。通過將行車信息直接投影在駕駛員視線前方的方式,讓駕駛員減少方視線轉移,提高行車的安全性。
然而,伴隨著技術的發展,如今的HUD尺寸越來越大,顯示的信息越來越多,除了車速、電量、警告燈、駕駛模式、輸出功率、車身狀態等常規信息之外,諸如智駕的渲染模型等新配置帶來的信息也在儀表上顯示,一些高清分辨率的AR-HUD甚至可以用來看電影。越發豐富的顯示內容,反而對駕駛過程帶來了嚴重的干擾。
而且,由于HUD顯示位置的原因,這些信息內容本身就會與前方視野內的被觀察障礙物或者道路環境在視覺上重合,使得一部分因為顏色對比度不足、字體過小等原因難以觀察。而在迎光、道路反光等環境下,HUD的顯示內容就更難被看清楚了。而P-HUD就是用來解決這類問題的。
它不但擁有類似于阿維塔的遠端屏一般的顯示效果,而且成本相比起遠端屏更低。由于遠端屏需要有實際的物理屏幕,不但中控臺的層次結構更加復雜,而且需要使用一塊完整橫跨整個中控臺寬度、甚至帶有弧度的液晶屏,對于結構強度非常高,因此制造工藝更復雜、
成本也更高。相比之下,P-HUD只需要使用多臺甚至單臺光機就可以了,不但成本更低而且布置更靈活。
當然,它的缺點也是非常明顯的。由于顯示位置的原因,其縱向高度天然就比普通的HUD小,在同樣的駕駛員橫向視野范圍內,它能顯示的內容天然就比普通的HUD更少。這對于需要智駕渲染這樣本身就比較復雜的顯示內容來說,會比較“捉襟見肘”。
跟普通的HUD和儀表盤相比,你會喜歡這種P-HUD嗎?你更喜歡哪一種交互模式呢?歡迎關注“車域無疆”,在下方評論區留言,分享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