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健康生活理念愈發深入人心的當下,健身器材市場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契機。從繁華都市的健身房,到溫馨舒適的家庭角落,再到社區公共健身區域,各類健身器材隨處可見,它們不僅是人們追求健康體魄的得力助手,更是推動全民健身事業發展的關鍵因素。
市場規模持續擴張,發展前景廣闊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全民健身的大力倡導,以及民眾健康意識的不斷提升,全國健身器材市場規模呈現出穩健增長的態勢。2022 年,我國健身器材市場規模為 628.5 億元,同比增長 15%,到 2023 年,這一數字已攀升至 710.2 億元。這一增長趨勢背后,是龐大健身人群的有力支撐。截至 2022 年底,中國健身人群(每周參加兩次以上運動)達到 3.74 億人,成為全球健身人數最多的國家,且未來仍有較大的上升空間。
與歐美等發達國家相比,我國健身器材產品普及率較低,這也意味著國內市場擁有巨大的增長潛力。在美國,健身滲透率約為 21%,而我國整體運動健身水平僅為 5%,差距顯著。隨著 “健康中國” 戰略的深入推進,以及居民生活觀念向健康生活方式的轉變,參加體育鍛煉日益成為大眾青睞的生活方式,這無疑將持續拉動健身器材市場需求,為市場規模的進一步擴張奠定堅實基礎。
產品品類豐富多樣,滿足多元需求
全國健身器材市場的產品品類極為豐富,涵蓋了家用、商用及特殊用途等多個領域。家用健身器材市場規模占比 48%,其中跑步機、啞鈴、瑜伽墊等成為熱門品類。在智能化浪潮的席卷下,智能跑步機備受消費者青睞,占比超 40%,其能夠實時監測數據,并為用戶提供個性化訓練計劃,極大地提升了用戶的健身體驗。
商用健身器材市場規模占比 52%,力量訓練設備(26%)、有氧設備(18%)、綜合訓練器(8%)構成了核心品類。健身房在采購時,傾向于選擇高端、耐用型器械,同時引入智能管理系統,以此提升運營效率。例如,一些高端健身房配備的智能力量訓練設備,可精準記錄用戶的訓練數據,為教練制定個性化訓練方案提供科學依據。
在特殊用途領域,智能健身設備發展迅猛,市場規模增速超 30%。智能手環、健身鏡、VR 健身設備等深受年輕群體喜愛。這些設備不僅具備健身功能,還融入了社交娛樂元素,用戶日均使用時長從 40 分鐘增至 70 分鐘,粘性顯著提升。以健身鏡為例,它能通過攝像頭捕捉用戶的運動姿態,實時給予動作指導,還可連接線上課程,讓用戶在家中就能享受專業的健身指導。
消費需求呈現新趨勢
個性化追求漸成主流
年齡在 25-35 歲的用戶在健身器材消費群體中占比 78%,且本科以上學歷者占 85%。這一群體追求 “科學健身 + 社交娛樂” 的復合體驗,對健身器材的個性化要求較高。他們期望健身器材能根據自身身體狀況和健身目標,提供定制化的訓練方案,同時,還希望在健身過程中能夠與他人互動交流,分享健身成果。
便捷性需求日益凸顯
家庭健身場景的普及,使得便捷性成為消費者選購健身器材時的重要考量因素。折疊啞鈴、便攜式按摩儀等小型化、便攜化的健身器材需求持續增長。這類器材體積小巧,易于收納,不占用過多空間,且方便攜帶,無論是在家中、辦公室,還是外出旅行,都能隨時隨地進行健身鍛煉。
健康管理意識推動智能設備普及
消費者對自身健康的關注度不斷提高,通過健身器械監測心率、卡路里消耗等數據,進而調整訓練計劃,已成為普遍需求。這一趨勢推動了智能健身設備滲透率的提升。智能健身設備能夠實時采集用戶的運動數據,并通過數據分析為用戶提供專業的健康建議,幫助用戶科學健身,預防運動損傷。
線上線下融合,銷售渠道多元發展
線上渠道在健身器材銷售中占據主導地位,電商平臺 GMV 占比超 45%。直播帶貨、短視頻營銷等新興營銷手段,成為品牌推廣的重要途徑。眾多健身器材品牌通過與知名主播合作,在直播平臺上展示產品功能、演示使用方法,吸引消費者購買。例如,某知名健身器材品牌在一次直播帶貨活動中,銷售額突破了千萬元。
線下渠道也在不斷升級體驗。品牌體驗店為消費者提供產品試用與專業指導,增強了消費者對產品的信任度。健身房與器械廠商合作,推出 “器械 + 課程” 套餐,為消費者提供一站式健身服務。一些大型健身器材品牌在城市核心商圈開設體驗店,店內設置了不同類型健身器材的體驗區,消費者可在專業教練的指導下,親身體驗器材的性能,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選擇適合自己的產品。
競爭格局與挑戰并存
目前,全國健身器材市場參與者眾多,市場較為分散。由于行業低端產品不存在較高的資金和技術壁壘,布局的企業大多體量較小,導致低端市場競爭激烈,產品同質化現象嚴重。而在高端市場領域,部分行業頭部企業如舒華體育、英派斯等,憑借自主研發和品牌優勢參與競爭。例如,舒華體育針對水上運動、爆發性運動等專項運動訓練器械的空白進行設計研發,填補了市場空缺;英派斯參與布局數字化健身房,通過科技賦能提升用戶體驗。
從區域分布來看,我國健身器材生產主要集中在山東省。據人民日報數據,截止 2023 年 7 月,2000 余家健身器材企業集聚山東省寧津縣,占國內商用健身器材 70% 的份額,產品還遠銷 170 多個國家和地區。此外,江蘇、福建、浙江、廣東等地也分布著較多健身器材生產企業。
行業在發展過程中面臨諸多挑戰。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價格戰頻發,導致企業利潤空間受到擠壓;另一方面,隨著技術的快速發展,企業需要不斷投入研發,以跟上智能化、個性化的產品發展趨勢,否則將面臨被市場淘汰的風險。同時,消費者對健身器材的品質、安全性和售后服務要求越來越高,企業需在這些方面不斷優化提升,以滿足消費者需求。
未來發展趨勢展望
智能化持續升級
AI 與大數據技術將在健身器材領域得到更廣泛應用。通過對用戶行為數據的深入分析,健身器材能夠為用戶提供更精準的訓練建議和健康管理方案。AI 教練系統滲透率預計將達 45%,屆時,用戶將享受到更加專業、個性化的健身指導服務。智能健身器材還將實現與其他智能設備的互聯互通,構建全方位的健康管理生態系統。
契合新興市場需求
“銀發經濟” 的興起,使得老年健身器械需求逐漸釋放。針對老年群體設計的低阻力跑步機、防跌倒訓練器等產品,將成為市場新的增長點。家庭健身常態化,也促使小型化、智能化家用器材成為主流。此外,隨著人們對健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醫療康復領域對術后康復、運動損傷恢復設備的需求將持續增長。
加速出海拓展國際市場
國產健身器材企業憑借性價比優勢和不斷提升的技術水平,正通過跨境電商、海外建廠等方式積極拓展國際市場。對 “一帶一路” 國家的出口額同比增長 22%,東南亞市場偏好高性價比器械,歐美市場注重品牌與設計,企業將根據不同市場需求,針對性地進行產品研發和市場推廣,提升國際市場份額。
全國健身器材市場在機遇與挑戰中不斷前行,隨著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產品創新的不斷推進以及銷售渠道的日益完善,未來有望迎來更加輝煌的發展階段,為全民健身事業和健康中國建設提供強有力的支持。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