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也喜歡不客觀實驗室,希望和我們一起探討數碼相關的選題,請私信“不客觀”,我們將回復您加群的方式,期待與你的見面~
作者 | 王飛
郵箱 | wf@pingwest.com
榮耀公司新的CEO李健,是一個給人“真實感”非常強的人。
這種“真實”,體現在多個層面。首先,他語速飛快、表達直接,和同事溝通時幾乎不繞彎。通常情況下,一位新任CEO在國內的首次公開發布會,往往會選擇一款品牌代表性的旗艦機型作為登場亮相。但李健卻沒有聽從營銷團隊的建議,反而選擇了榮耀400系列——一款更貼近年輕人、更貼近大眾用戶的“輕旗艦”產品。他的理由很簡單:為什么不能是榮耀400系列?在他看來,真實不應是一種姿態,更應該傳遞的是一種從產品決策到團隊風格、從技術路徑到品牌表達都一以貫之的底層邏輯。
其次,他也打破了過往榮耀發布會的傳統形式。這場發布會并沒有按部就班地從“性能參數”開講,而是以更具場景感和情緒張力的“講故事”方式展開。
第一個故事,是他講自己“從哪里來”。
40年前,那個來自大山深處的少年第一次離開家,走進縣城的中學。曾在村里成績出眾的他,在第一次期中考試中卻幾乎墊底。眼界的差距、知識的落差、生活的對比讓他一度迷茫,不明白為何要讀書。直到新學期開學那天,母親沒有送他,只是遞給他一個沉甸甸的布袋——滿滿一袋硬幣。
他知道,那些硬幣是母親一個寒假用一枚一枚雞蛋換來的學費。沒有說教,也沒有眼淚,只有這份具體而真實的付出,擊中了他內心的某個節點。他第一次真正理解了什么叫責任、什么叫生活、什么叫努力的意義。
在他看來,這就是“真實”的力量。而圍繞這種真實,他引出了榮耀400系列的登場——一款專為年輕人打造的AI時代“輕旗艦”,主打影像、智能與情緒感知。更重要的是,它不再受限于傳統“價格—配置”思維,而是試圖用一種全新的價值邏輯,重新定義中端市場上的“好產品”。
這種真實,也正成為榮耀在2025年中最核心的品牌表達。透過李健這個人,我們更容易理解榮耀如今想打造怎樣的產品,又希望成為怎樣的公司。
AI時代,榮耀400的差異化
“真實”感要從兩方面看,一是產品定位本身,一是公司對產品的理解方式。
榮耀400系列在影像上的突破,尤其是它“說人話”和“有活人感”的畫面表現,是榮耀對“真實”品牌內核的技術化演繹。
這款產品全系搭載2億像素AI超清主攝,配合AI人像意圖識別引擎,帶來了“無需刻意擺拍,隨手就能出片”的體驗。即使是在動態場景下,也能實現清晰穩定的成像效果。這背后,是榮耀對用戶日常拍攝真實需求的深入洞察。
榮耀產品線總裁方飛表示,榮耀400系列影像能力聚焦“清晰”和“真實”,其本質在于三個維度:畫面的真實、情緒的真實與質感的真實——這些共同構建出所謂“有活人感”的鮮活影像體驗。
在具體配置上,榮耀400 Pro支持6X超清長焦人像,搭載旗艦同款大王影像算法,最大支持50倍變焦,是目前檔位內唯一具備該能力的產品。同時,榮耀還首發了行業首創的微米級膠片人像功能,模擬真實膠片質感,還原情緒與環境氛圍。
這些影像體驗的提升,并非孤立發生,而是與AI能力深度融合的結果。在全新MagicOS 9.0系統的支持下,榮耀400系列提供了包括AI圖生視頻、AI去褶皺、AI去反光等多項功能,基于平臺級AI智能交互能力,構建了更智能、更懂用戶的YOYO智能體。
發布會上,端側運行的AI圖生視頻功能引發現場熱烈反響,也成為現場討論度最高的新特性之一。
這也是榮耀首次將其自研AI能力大規模下放至中端產品。一定程度上,它不再是傳統意義上的“走量機”,而是一次對“AI體驗普及化”的實質性嘗試。無論是“任意門”語義識別系統,端側NPU下的圖像增強,還是情緒識別光環設計,榮耀400系列真正做到了用AI去解決實際用戶的真實問題。
“輕旗艦目標用戶并不只是從低端機型往上升級的人群,更包括那些一直留存在這個價格段、但對設計、體驗、影像和智能交互都有更高期待的年輕用戶。”
哪怕是在競爭極其激烈的中高端市場,榮耀依然認為用戶需求已經發生結構性分化:中端用戶不再只是接受“價格優先”的妥協,他們更希望擁有接近旗艦體驗的AI能力。這正是榮耀400系列給出的解法——為中端市場帶來一個全新的選擇。
榮耀的戰略思考,也顯然不止于一款產品的成敗,而是更宏觀地圍繞整個“市場價值的重構”展開。
AI終端生態公司如何構建?
榮耀400系列的推出,并不是單純的技術下放或成本控制,而更像是一場關于“AI體驗普及化”的前瞻性布局。
過去一年,榮耀在AI戰略上不斷深化:一方面,它通過“AI OS + AI硬件 + AI平臺”的架構重建,打通從感知、計算到交互的全棧鏈路;另一方面,它在產品邏輯中更強調AI的場景價值,不再讓AI淪為炫技,而是要真正服務于日常生活中的效率、創造與情緒。
2025年初,李健在世界移動通信大會(MWC)上正式發布“榮耀阿爾法戰略”,宣布榮耀將從智能手機制造商轉型為AI終端生態公司。戰略核心在于“開放”,通過整合全球創新資源,加速AI的場景化落地。
“構建AI生態,不只是做一部帶AI功能的手機。”李健解釋道,“而是要從底層硬件平臺、中層軟件接口到上層生態伙伴,完成一次真正的產業重構。”
這一次,他也更明確地闡述了生態搭建的路徑:“真正要把AI生態做起來,我認為主要有幾個維度——硬件生態、軟件生態,以及我們對硬件和軟件能力的開放。我們要做的是把自己變成未來生態的基座。”
這背后的戰略邏輯是:讓榮耀不再只是一個終端品牌,而成為AI時代的“連接器”。從設備協同、場景互通,到接口開放、能力賦能,榮耀正在將過往的硬件優勢轉化為生態平臺能力。
戰略初期也已獲得市場積極反饋。李健透露,已有不少AI終端的大中小型企業開始與榮耀接洽,尤其是一些中小企業希望借助榮耀的研發與制造能力,共同推進AI硬件落地。
為支撐這一戰略,榮耀也進行了大規模組織架構調整。新設了五個一級部門,包括新產業孵化部、新商業模式拓展部、品牌營銷部、消費者洞察與體驗部,以及戰略部,體現出榮耀對用戶洞察、品牌建設和新業務拓展的全面重視。
在研發層面,榮耀圍繞AI能力也做了重構,成立AI OS、AI硬件、AI平臺三個一級研發組織,分別聚焦系統體驗、硬件集成和算法平臺能力建設。
未來手機是否仍是AI的唯一硬件入口?榮耀顯然不這么認為。李健表示,榮耀將開啟第二、第三乃至更多增長曲線,其中,機器人將是重要方向之一。
在榮耀看來,AI生態未來不僅在手機和平板,更可能走向智能家居、可穿戴、機器人等智能硬件的更多邊界,他們之間在架構和算法上也會有很多共通性。
在榮耀400系列發布會上,他正式確認公司已進軍人形機器人領域。據介紹,榮耀正在開發的一款機器人,已將奔跑速度提升至4米/秒,刷新行業紀錄。
在榮耀400系列的新品發布會上,李健也確認公司已進軍人形機器人業務。據介紹,榮耀的這款機器人跑步速度已經達到4m/s,打破了之前的機器人行業紀錄。
為此,榮耀同步啟動“全球百萬雄鷹計劃”,面向全球招募10位技術領軍人才、100位銷售精英、1000名優秀畢業生、10000位用戶體驗官,分別命名為“擎鷹”、“戰鷹”、“雛鷹”和“耀鷹”。
當然,外界對榮耀近期一系列激進調整也存在一些質疑。不過,李健的個人風格仍然偏向于“想清楚自己在做的事,并且把自己認為對的事情堅定地做下去”:
“我們會持續用產品、技術和營銷,把對客戶的‘真實’做好。這次我們一定要把‘真實’從頭打到底——打到榮耀店里去,打到用戶心里去。讓大家真切感受到,榮耀是一家真實的公司,是一家真誠對待客戶的公司。”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