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領域的恒大已經出現了,只是沒有爆雷而已。"
長城汽車董事長魏建軍這句話一出口,整個汽車圈都炸鍋了!
你知道他說的是誰嗎?
比亞迪!
因為整個車企圈,負債最多的,就是比亞迪,負債6000億!
但魏建軍這話暴露了一個致命問題:他完全是在誤導別人。
你以為6000億負債就一定意味著危機? 我們拋開新能源的爭議,純以商業與投資的視角來看的話,6000億負債,不是什么問題。
2020年,比亞迪的總負債還只是1366億人民幣,那時候很多人還在質疑這家電池起家的公司能否在汽車界立足。
但僅僅四年時間,這個數字就像火箭般躥升到了6000億!四年翻了4.4倍!
更令人瞠目結舌的是增長節奏:2022年負債還只是溫和的10%增長,到了2023年竟然火箭式飆升75%!
這意味著什么?意味著比亞迪的擴張激進程度,已經超越了全球所有的科技巨頭!
看到這些數字,99%的人第一反應是什么?
完了!比亞迪要步恒大后塵,成為下一個爆雷巨頭!錯!大錯特錯!
你以為這些數字說明比亞迪要完蛋了?
不一定,這些數字也有可能說明比亞迪正在構建一個強大的智能制造帝國!
這里有一個商業世界的鐵律:負債本身不是問題,負債背后的商業邏輯才是生死分界線!
恒大的商業模式是什么鬼?
說穿了,就是一個永不停歇的資本黑洞。
拿地、開發、銷售,然后再拿地、再開發、再銷售,如此往復,永無止境!問題在于,賣完房子之后呢?沒有然后了!
因為房地產開發不像制造業那樣有持續的產品銷售,也不像服務業那樣有穩定的客戶續費。
你今年把這塊地上的房子全賣完了,明年想要收入,就必須再拿地、再開發、再銷售。
這就像一條饑餓的毒蛇,必須不斷吞噬更大的獵物才能生存,但每一次吞噬都讓它變得更加臃腫,直到最終被撐死!
恒大旗下最值錢的資產是什么?恒大物業!為什么?
因為只有物業能帶來持續現金流!主業房地產開發?那就是個資本黑洞,永遠在吞噬現金,永遠在制造風險!
在法幣世界,這種商業模式,是一種必輸的賭博,特別是對于上市的地產公司來說。
為什么必輸?因為法幣世界有個商業周期循環,由掌握法幣的政府創造,先由政府印鈔制造通脹,推高地價,接下來地產公司看到勢力不錯,大量拿地,然后是印鈔后果顯現,迎來蕭條期,最后地價暴跌,開發商爆雷。
所以,當他在地價高企時拿到大量土地,然后在房價下跌時來出售房產,就注定面臨巨額虧損,不可持續。
因此,房地產公司還能上市,甚至還能被投資者看好,就是一個怪事,因為,這個世界上各國都擁有法幣控制權,注定會印鈔制造通貨膨脹推高地價,又注定會迎來印鈔后果,那就是蕭條期,也就是地價下跌。
而一個上市了的房地產公司,不希望股價下跌的話,就要不斷地囤積土地,從而必然要在商業周期中陷入困境。
如果不上市,地產公司老板聞到氣味,還可以減少投資,甚至當年不經營這個地產開發了,但在上市的壓力下,可以說,很難做到避免災難。
因此,房地產公司是沒有長期投資價值的,這是由他的商業模式以及法幣世界的現實決定的。
那么比亞迪的6000億巨資到底投向了哪里?
答案是,這些錢絕大部分都投向了智能制造的未來:遍布全球的智能工廠建設讓比亞迪具備了從深圳到匈牙利、從長沙到巴西的全球制造能力;包括在技術上的各種研發。
這種投資邏輯和恒大有天壤之別!
比亞迪當下投資的每一分錢,都是為了構建未來智能汽車時代的核心競爭力。
而且這種投資有一個明確的終點:當比亞迪的全球產能達到年產一定數量的目標規模時,這種大規模的資本擴張就會顯著減少,企業就能開始享受規模效應帶來的豐厚回報。
比亞迪在賭什么?它在賭自己能成為智能汽車時代的蘋果加富士康:既有核心技術,又有超級制造能力!
智能汽車革命其實是三場革命的疊加效應。 硬件層面的徹底重構讓傳統汽車依靠的精密機械工程變成了歷史,取而代之的是電子驅動系統,從電機到電控,從電池到芯片,整個動力系統變成了一個巨大的電子設備。 軟件層面的革命性突破讓過去的汽車功能從固定模式進化為可以通過OTA升級不斷獲得新功能的智能終端。 商業模式的根本性變革讓傳統汽車從一錘子買賣轉變為持續服務時代,軟件升級、數據服務、智能駕駛、車聯網功能,每一項都可以成為持續的收入來源。
這三重革命疊加,造就了什么?
一個價值數十萬億美元的全新產業!
讓我給你算一筆可能改變你投資觀念的賬。當前全球汽車市場每年大約銷售8000萬輛汽車,整個市場的規模約為3萬億美元。
但到了2035年,當智能汽車全面普及時,整個市場將發生質的飛躍。預計全球智能汽車年銷量將達到1.2億輛,比現在增長50%。
但這還不是全部!智能汽車最大的價值在于軟件和服務,從自動駕駛訂閱到車聯網服務,從數據變現到生態合作,這部分的年收入預計將達到2萬億美元。
把這些數字加起來,整個智能汽車市場的總規模將達到8萬億美元!
8萬億美元是什么概念?相當于美國GDP的三分之一!相當于中國加日本加德國的GDP總和!
在這個8萬億美元的蛋糕面前,比亞迪的6000億投資算什么?毛毛雨!
在智能汽車爆發期,企業的最優策略就是:借錢擴張,搶占市場!為什么?因為窗口期有限!智能汽車這個風口,可能就這10到15年。錯過了,就再也沒機會成為行業霸主!
馬斯克為了擴張產能,幾乎把特斯拉推到破產邊緣。2018年,特斯拉負債率接近40%,現金流幾近斷裂,所有人都說馬斯克瘋了。
結果呢?2019年后,特斯拉產能釋放,成本下降,利潤爆發,股價從2018年的50美元漲到2021年的1200美元,24倍暴漲!
比亞迪現在走的,就是當年特斯拉的路!
還可以用財務分析師的專業眼光解剖比亞迪的6000億負債。
這些負債的結構性質完全不同于恒大式的危險負債。
銀行貸款部分大約2000億人民幣,按照4到5%的平均利率計算,年利息支出約為100億人民幣。
有息負債不高的話,壓力就不大。
應付賬款部分高達2500億人民幣,這也是一個神奇的數字!
這意味著比亞迪的供應商愿意先提供貨物和服務,后收取貨款,實際上相當于供應商免費借錢給比亞迪使用。
預收賬款部分約1000億人民幣,這表明比亞迪的產品供不應求,客戶愿意先付款后提車,實際上相當于客戶免費借錢給比亞迪。
這些數據都說明了,當下,比亞迪在產業鏈中的地位足夠強勢,供應商和客戶都愿意免費借錢給它!這是強者的標志,不是弱者的表現!
當然,沒有誰能判斷,比亞迪就一定會贏,市場中競爭風云變幻,比亞迪這么大的負債,也是一種押注,也有巨大的風險。
但,這與恒大的風險是兩回事。比亞迪面臨的最大風險,是全球化問題,是整個世界是否會經歷二戰前的全球貿易減少問題。
比亞迪的激進擴張,只是說明了,制造業有一個不可違背的生存法則。
那就是規模法則:要么你做到足夠大,獲得規模效應的保護,要么你就會被更大的對手碾壓致死,沒有中間道路可走。
豐田是怎么成為汽車霸主的?規模!
1960年代,豐田年產量100萬輛,本田、日產都差不多。但豐田瘋狂擴張產能,到1980年代達到年產500萬輛,徹底甩開對手。
當你的年產量達到500萬輛時,每一款新車型的研發費用分攤到單車上就變得微不足道,面對年產500萬輛的超級客戶,任何供應商都不得不提供最優惠的價格和最優質的服務。
說到這里,我們必須談談魏建軍這番話的深層含義。
長城汽車和比亞迪打過幾次嘴仗,這次用"汽車界恒大"來攻擊比亞迪,著實不妥!
為什么不妥?
第一,暴露了戰略焦慮。當你無法在產品、技術、市場份額上超越對手時,就只能靠嘴炮了?真正的強者用產品說話,不是用口水戰。
第二,誤導輿論,把制造業的規?;顿Y等同于房地產的投機性擴張,這是典型的商業模式混淆錯誤。
真正的企業家應該怎么做?專注自己,服務用戶!不要天天想著攻擊對手企業如何如何,真正能裁判企業成敗的,是消費者,不是競爭對手的老板!
用口水戰代替產品戰,這本身就說明了實力的不足。
企業競爭,說對方產品不如自己,這是可以的,因為消費者會檢驗。
但有時,中國不少企業家,在競爭時都會跑偏,甚至利用自己的聲量和輿論地位,胡亂攻擊。
這是非常不好的一種習慣,什么企業好,什么企業不好。消費者說了算!你們不要來搶消費者至高無上的地位。
我現在正在操作一個項目,需要有合作者,需要各地都找一些合作者,要求有點時間,渴望賺點小錢(別期望太高),比如渴望一年幾萬,十幾萬(看能力)、有著后續穩定收入的機會,同時,還有一點點營銷能力,有不錯的人脈就更容易了。我從事商業幾十年了,項目基本上沒有風險,投入主要是人力。有意向者,可以聯系我,guyuan9800,注明合作,端午節后統一拉群說明。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