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遙古城東北11里處靠近汾河岸邊,有一個古老的村莊,當地人傳說,由于此地古時是黃金水路的交通要道,早在西漢時期,呂后出游中原,御駕到此,曾經停留休息,故村的名字叫游駕村。后來,世事滄桑,河流改道,洪水泛濫,經長年沖刷,將游駕村沖成東、西兩截,后來東邊的那個村便命名為東游駕村,西邊那個村叫西游駕。
在東游駕村的村口,巍然屹立著一座巨大的石碑牌坊,正面寫著“南下支隊同蒲鐵路 一一東游駕之戰遺址”,石碑陰面寫道:“抗日戰爭時期,東游駕村南,兩孔鐵路橋洞是紅色交通線重要通道,八路軍三五九旅,南下支隊兩次護送南下干部團,突破同蒲鐵路封鎖線,與日軍發生激戰。司令員王震政委、王首道親自指揮作戰。為掩護部隊安全通過,軍分區司令員桂干生、政委鄒開勝、團長廖綱紹等二百名勇士犧牲在這片土地上。為表彰先烈、銘記歷史、激勵后人,特立石謹志。”
讀著石碑文字,站在汾河岸邊,放眼這一代欣欣向榮的新農村,與友人不由得抒懷暢談英雄,仿佛看到昔日激烈的戰場,回到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看到我們的革命先輩在萋萋野草覆蓋的塵煙歲月中,踏著堅定的步伐向前進的情形,更看到這幾位八路軍高級干部壯烈犧牲這片土地上,戰友們的悲風淚雨,思緒回到七十多年前的那場激烈的戰斗,突破敵人封鎖線的搖曳燈火,戰場上金戈鐵馬,刀光閃爍,腥風雪雨的那個晚上.......
我國抗日戰爭已經到第八個年頭的1945年,勝利的曙光已經呈現在中華大地上,此時,八路軍總部高瞻遠矚,分析當時國際國內形勢,決定鞏固和發展華北、華中等抗日根據地的基礎上,一方面派遣一批干部增援東北人民抗戰,另一方面抽調一批干部組成“南下支隊”挺進華南,深入敵后,宣傳發動群眾,建立湘鄂贛抗日根據地,并以此為依托,繼續向南發展,打開南北通路,形成南北呼應,上下聯動,東西策應的架構,形成人民戰爭的鋼鐵長城,擺開遼闊的抗日戰場,到處都是埋葬日本侵略者的墳墓。
根據上級的命令,任命王震為司令員,王首道為政委。南下支隊分第一、第二梯隊南下。第一梯隊為獨立第一支隊,4000余人,轄4個大隊。另有中央派往鄂豫皖邊區工作的干部900多人,編為兩個干部大隊一同南下。其中,第二梯隊隊長為程世才、副隊長桂干生。
南下支隊第二梯隊出發之前,在延安受到了中央領導人的親自檢閱,同時,還留下了一些歷史性的鏡頭,臨行之前,領導人發表熱情洋溢的講話,鼓勵大家發揚我軍的光榮傳統,團結一致,不怕犧牲,堅決完成上級交給光榮任務!隨即,總司令手一揮發布命令:“出發——” 一聲令下,三軍出動。保證有力,紀律嚴明。赴湯蹈火,在所不辭。令行禁止,雷厲風行。接著鑼鼓敲起來,鞭炮響起來,場面非常隆重。這支隊伍迎著和煦的暖風,踏著金色的陽光,踏上了萬里南征之路。
當時,第二梯隊的計劃是,從延安出發,經綏德東渡黃河,過同蒲鐵路,再南渡黃河,入河南,越過平漢鐵路封鎖線,與新四軍第五師會合。南下支隊組建之后,由延安出發揮師東進,穿經延長、清澗、綏德等縣,從宋家川渡口過黃河,到達山西境內的臨縣三交鎮,在此稍作休整之后翻過呂梁山,來到距離平遙縣40多里的西山上,根據指揮部的決定,在這里稍作準備,然后涉渡汾河,穿越同蒲線。
平遙地處晉中盆地,東西寬30公里,南北長約40公里,基本呈南北長方形狀。北與文水縣毗鄰,南和沁源縣接壤,東南為武鄉交界。汾河和南同蒲鐵路由東北向西南方向穿境而過。縣內平原面積420平方公里,丘陵、山區多在縣城以南約840平方公里,依次增高,當屬太行山脈。
平遙一帶是日軍占領區,也是我們八路軍的游擊區,一些城鎮和鐵路沿線都設有日軍的據點,而我們的游擊隊也就叫敵后武工隊就活躍在據點周圍的一些村莊里,這里的群眾基礎很好,他們對來到這里的八路軍正規部隊的干部們都特別的熱情,不僅吃得還安排休息,同時,給干部隊帶路。村里的領導人告訴這支部隊,從這里要東去并南下,必須跨越敵人可能封鎖的二道障礙線,一是汾河二是同蒲線。汾河距離鐵路最近之處有十五六里,渡河后,南邊是平遙縣城,北邊是洪善車站,部隊可以于這兩點之間穿越鐵路封鎖線。
為此,南下支隊指揮部決定,為了節約時間同時避免與敵人發生糾纏,決定夜間行動,準備利用青紗帳,從同蒲鐵路平遙東北的東游駕等地通過鐵路。敵人在這一段鐵路的防備力量較弱,我們的群眾基礎好,有利于部隊通過。令人沒有想到的是,部隊正要出發的時候,天空突然下起了暴雨,轉眼之間呂梁、大行兩大山脈的洪水都向汾河灌來,導致河水猛漲,平時只沒到膝蓋的水位一下子比人還深,無法涉渡,只好隱藏待命等待河水退去。
正在等待的過程中,送來情報稱在平遙縣城的日偽軍近二千人竟然向西山方向出動,而且動用了裝甲車、迫擊炮等輕重武裝,領導人估計是敵人已經發現了這支部隊的行蹤,要來“圍剿”,面對這種緊急情況,指揮部決定不能再等了,必須連夜出動,甩掉敵人,爭取部隊在拂曉前通過同蒲線。
當天晚上,部隊冒著雨后的霧氣,踏著泥濘的山路出發了,然而,由于河水較深,渡河時耽擱了時間,等到鐵路線的時候天已經大亮了,此時,鐵路已經被敵人封鎖了,只見鐵路上停著一列貨車,車廂里和鐵軌上都設置了火力點,在火車頭北側幾百米處還有敵人的一座碉堡,兩處敵人居高臨下,用交叉火力封鎖了鐵道部的開闊。此時,我軍只有采取正面沖過去,而后面的追兵也已經來了,一時間這支部隊處于前堵后追的危險境地。為此,上級領導立即組織突擊隊,打開口子,掩護部隊沖過去。
戰斗打響之后,戰士們以頑強的毅力疾速攻擊前進,在四處隆隆的炮聲中,硝煙和泥濘混濁成一片,盡管他們連續趕路,幾天沒有吃飯,體力嚴重衰弱。衣服早已破爛,鞋子開裂用繩子捆綁,戰友一個接一個撲倒在地,但部隊前進的腳步絲毫不能停頓,經過頑強拼殺,大部分沖過了封鎖線。
這種鐵甲車對我軍造成的傷害很大
然而,日軍的鐵甲車雖然只能在軌道上跑,但它可以轉動方向,前后左右都能打,機關槍有效射程很遠,敵人火力很猛。此時,正組織沖鋒的團長廖綱紹不幸被一顆子彈打中,倒在了鐵軌上。還有尾追的敵人也已經過來,日軍的小鋼炮打得很猛,轟隆、轟隆,成排成串的炮彈接二連三地飛來,炮火削掉樹冠上的柳樹干枝已經染上一層金黃色的霞光。由于敵人過分強大,我軍沿著鐵路線向東游駕、西游駕約十里地的區間且戰且退移動,沿途村莊墻皮被炸得粉碎,土地被炮火翻了一遍,我軍傷亡很大。
此時,我干部隊副隊長桂干生下定決心,破釜沉舟,血戰到底,沖過鐵路——是唯一的選擇。于是果斷下達命令,狠狠打擊敵人,于是,雙方子彈似刮風一般掃來掃去,四處橫飛。沖上鐵路線的戰士們不斷地向鬼子的鐵甲車甩手榴彈,濃密的硝煙吞沒了前進的道路,炸得鐵甲車里的鬼子無法探出頭來返手。有的勇士舉起炸藥包對鐵甲車進行爆破,可惜數次投擲沒有成功,一聲驚天動地的轟響,鬼子鐵甲車里傳出的慘叫在血色正午的空氣中久久游蕩。
樹木在燃燒,鐵路在震蕩。一位位敢死隊員浴血奮戰,受傷的,從血泊中爬起,繼續砍殺。動不了的,拉響手榴彈,寧死不當俘虜。激烈的戰斗打到了天黑,直打得各個村的樹木東倒西歪,煙熏火燎,敵我雙方的尸體橫躺豎臥, 隊長程世才率領官兵們終于順利地通過了敵人的封鎖線。然而,八路軍一二九師第五軍分區原司令員桂干生和八路軍總部特務團原政委(時任命為旅長)鄒開勝壯烈犧牲。
是役,南下三梯隊犧牲干部100多人,這些人大部分是紅軍時期參加革命的同志,還有經過南泥灣大生產,大練兵的老戰士,尤其為令人痛心疾首的是,犧牲了三位高級干部。他們都是戰功卓著的驍將,卻遺憾犧牲在黎明前的道路上,他們犧牲的那一天是1945年7月8日,離抗日戰爭勝利還不到兩個月的時間,然而他卻再也看不到鬼子被趕出中國的這一天了,再也看不到為之奮斗的團隊勝利的那一天。
桂干生,原名桂本宏,河南羅山桂店村人,他17歲參加農民運動,在村里任赤衛隊中隊長,參加羅山紅軍游擊隊,擔任連長,隨后所部編入紅軍主力部隊,由于他作戰勇敢,先后擔任紅四方面軍營政委、團政委,紅軍長征后晉升為師政委。抗日戰爭爆發后,紅四方面軍改編為八路軍129師,他先后擔任高級參謀、游擊支隊長新九旅旅長兼冀南軍區四分區司令員。他堅決執行發動群眾,沖破封鎖,鞏固根據地的方針,領導全分區軍民,與敵人展開針鋒相對的斗爭,成長為八路軍隊伍中的一名高級將領。
鄒開勝,湖北紅安七里坪鄉延鄒家村人,他16歲參加紅軍,隨部隊進行鄂豫皖第四次反“圍剿”。隨后,跟隨部隊從鄂豫皖蘇區轉戰到川陜革命根據地,踏上偉大的長征后,數次爬雪山、過草地,在三大主力紅軍勝利會師之際,又西渡黃河征戰河西走廊,穿越終年積雪的祁連山,歷經艱辛到達星星峽。他任團政治部主任,負責團的思想政治工作,兩年后,任特務團政委、抗大整風隊指導員(副旅級干部)、南下支隊第二梯隊五干隊,準備赴華中新四軍五師任旅政委。7月8日,在山西平遙同蒲路附近與日偽軍戰斗中犧牲,年僅29歲。
廖綱紹,湖南炎陵(酃縣)人,1930年參加紅軍,先后曾任紅六軍團通訊科長、團參謀長、十七師參謀長,以及八路軍留守兵團警備一團(老一團)參謀長、八路軍陜甘寧晉綏聯防軍警備三旅七團副團長和八路軍三五九旅七一七團團長兼九干隊隊長,三五九旅副旅長(后因犧牲未到職)。在同蒲路作戰中,他擔任突擊隊隊長,在沖鋒過程中,壯烈犧牲。
干部隊隊長程世才在這次被敵人包圍過程中,順利率領部隊沖出去脫險,程世才,湖北大悟縣人。他十幾歲的時候就參加紅軍,一入伍就表現出卓越不凡的戰斗能力,他是個有勇氣也足夠有智慧的人,憑借著膽色和勇猛,程世才一路晉升,成為紅軍的一名軍長,后來帶著隊伍參加了西征,抗戰時任支隊司令員、抗大分校校長、延安中央黨校四部副主任。過同蒲路之后,他前往東北,先后擔任軍區副司令員、縱隊司令,建國后任軍區副司令員,1955年被授予中將軍銜。
為了紀念南下第二支隊干部團的英雄事跡,深切緬懷長眠在這片土地上的軍分區司令員桂干生,政委鄒開勝、團長廖綱紹等一百多名干部團的烈士們,建國后當地修建了東游駕戰斗烈士紀念碑,讓后人永遠銘記抗戰英烈的豐功偉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