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整體生意情況不太好,大店生意在下滑,單體門店又倒閉很多,庫存壓了很多。”這是近期在武漢、長沙走訪市場,經銷商普遍性的反饋。
一方面,即時零售、零食連鎖、折扣超市等新業態快速擴張,不斷分流線下市場份額;另一方面,“零售調改”、“去中間化”、“裸價直采”,讓經銷商可做的生意越來越少。
在這樣的背景下,很多經銷商開始將目光轉向線上。經常有經銷商朋友來問我們,“電商生意還能不能做?”。
坦率地說,線上的競爭早已進入“紅海”階段,市場趨于飽和流量紅利不在,且頭部化趨勢明顯,現在入場者很難分得一杯羹。
但在少數電商平臺上,仍然還有一些增長紅利的。「新經銷」之前報道過很多次得物平臺,從數據上看,快消的增長還是挺明顯的,比如可口可樂入駐后入駐,GMV逐月翻倍增長,日均破10000+單;明治雪吻巧克力發售10天訂單10萬+......
這段時間,也頻繁有經銷商來問,“得物到底能不能做,有沒有做得物的案例,能不能分享一下?”。
帶著這些疑問,「新經銷」特地與幾位做得物的快消商家進行了深度交流,總結出其中的關鍵脈絡與方法,希望能給到更多經銷商一些參考。
“上架即動銷,第一個月訂單6萬+”
既有增量也有利潤
快消本身是一個薄利多銷的行業,對于經銷商而言,看一個生意能不能做,就兩點,一是有沒有增量,二是有沒有利潤。
首先看增量。
“2024年11月入駐得物,出價當天就有動銷。入駐正式營銷當月GMV破1100萬+,第一個月訂單量達6萬+。”這是一個美妝個護商家的分享。
得物的大盤數據,也證實了商家整體增長都還不錯。2024年得物新增了32個十億級細分賽道,6120個品牌年銷售額翻倍,同時美妝GMV破百億,品牌GMV年增長50%,食品類目動銷商家數同比增長450%,GMV破百萬商家數同比增長400%。
「新經銷」在和幾位快消商家交流后,清晰了得物背后的增量邏輯,核心來源于兩點。
一是平臺的用戶基礎。得物目前注冊用戶已超過5億,可以說中國95后年輕人有一半以上在得物。龐大的年輕用戶群體疊加優質的購買力,是持續增量的基礎。
而且食品飲料作為得物的新類目,目前購買用戶數僅1000多萬,相較于5億用戶規模,還有巨大增長潛力。
二是人貨需求精準匹配,且競爭未充分。“快消是剛需的類目,而得物的快消品供給還是一個藍海市場,所以這種增長就非常明顯。”某日化經銷商分享。
另一位奶粉經銷商也提到:“得物食品是新興類目,競爭格局不激烈,下場的大玩家還比較少,但品類需求旺盛,像我們這種初創企業有很大的增長空間,預計未來兩到三年內這種情況估計不會改變。”
其次看利潤。
在快消行業,經銷商最頭痛的問題就是價格戰。尤其是很多平臺低價出貨,對于經銷商來說,如果平臺是靠低價起量,犧牲利潤去做這門生意是沒有意義的。
這一點,卻正好是得物的優勢所在。和幾位交流交流之后,「新經銷」總結了在得物賣貨的特點,是“三低一高”。
“三低”是流量成本低、人員成本低、退貨率低。
平臺90%的流量來自自然分配,經銷商無需高額投流即可快速冷啟動,獲得穩定的曝光和轉化。這是因為,得物一個商品只有一個鏈接,熱銷商品只要商家有貨,無需從0開始“養鏈接”即可繼承全量銷售。
在人員配置上,2~3個人就可以輕松做好,比如某個護商家,運營團隊1個人,做出了上百萬的月GMV。而在售后環節,得物的食品飲料類目退貨率僅0.02%,顯著低于其他電商平臺。
這些優勢,顯著降低了經銷商的運營風險和成本。
“一高”是利潤空間高。得物的用戶群體更年輕,他們對價格敏感度較低。這種消費偏好讓經銷商的利潤空間更大。
“經過用戶研究后,他們發現在其它平臺“量大便宜”的大包裝促銷產品頗受歡迎,但得物的用戶更青睞規格相對較小、包裝更精致的產品,他們對價格反而不是特別敏感。”藍月亮新零售發展總監表示。
另一個做家電標品類的經銷商在得物不卷價格,憑借著在520、情人節等年輕人熱衷的節日里銷售禮盒商品,7個團隊年銷1.2億,節日期間銷量是平銷期的6-7倍。“得物的利潤率相當可觀,我們原定的一年利潤目標,結果兩個月就完成了”,該經銷商曾感慨道。
所以從渠道價值看,得物平臺不僅能為經銷商帶來穩定的增量,還通過年輕用戶的消費偏好和低運營成本,幫助經銷商實現利潤增長。得物無疑是一個值得快消經銷商嘗試的新興渠道。
“0電商經驗,能不能做好得物?”
從生意邏輯上看,得物肯定是一個值得做的渠道。但站在經銷商角度,更現實的問題隨之而來:我沒有電商經驗,能不能做?
線下的傳統生意是經銷商過去長時間經驗的積累,相對也比較簡單,跟上游廠家對接好產品,然后把貨鋪進下游門店,再輔助相應的助銷動作,基本就結束了。
電商不一樣,是一門線上的生意,和經銷商過去的生意邏輯完全不一樣,要運營、要看數據、要有后臺管理等等。
一個調味品經銷商告訴「新經銷」,之前嘗試在某平臺上開店,光是準備各種審核材料就花了一個多星期。最后雖然開出來了,但是不懂運營,做不出銷量就關掉了。
這是一個普遍性問題,經銷商缺乏電商經驗,尤其擔心操作復雜、管理難度大。
正是洞察到這樣的痛點,得物提供了極其友好的運營支持,讓經銷商即使零經驗也能輕松起步。
得物的操作門檻極低,平臺為商家提供了“半托管模式”。由為新商家提供一對一的運營支持,從入駐到商品上架、再到基礎運營,全程都有專業人員輔導,幫助商家快速掌握關鍵步驟。
“之前在其他平臺上開過店,各種流程是比較繁瑣,還需要不少人支持。做得物我也是比較忐忑的,抱著試一試的想法,但后面發現得物的運作體系很簡單,安排了1個售后,2個運營,兩個店鋪月銷售額能達百萬左右。”某日化經銷商這樣評價得物。
相比于傳統電商,得物的運營模式極為輕量化,大幅降低了運營難度。傳統電商動輒需要6-8人的專業團隊,包括美工、客服、投流專員等,而得物只需2-3人即可完成日常運營。
“而且得物的回款很快,每周一次。平臺小二對新商支持服務好,在申請店鋪、了解平臺規則和品類運營等方面給予了很大指導。”
這種輕量化模式,為零經驗的經銷商解決了電商生意的核心難點。商家只需專注于選品、定價和發貨,其他環節由得物的系統和團隊協助完成,大大減少了運營管理難度。
即便是從未接觸過電商的傳統經銷商,也能快速上手,輕松跑通這門線上生意。
“GMV 連續數月保持三位數同比增長
核心是做好商品”
“經銷商做得物,核心要做好什么?”「新經銷」在和這些商家交流完之后,發現他們在得物“高增長”的背后,核心是做好商品管理——即選品。
得物流量最大的特點是“自然流量為主,精準觸達用戶”。平臺90%的流量來自自然分配,商家無需額外投流。
同時,得物的內容社區也為商家創造了額外的流量機會,用戶通過曬單、種草、評測等內容形式放大商品影響力。
對于經銷商來說,只要商品具備競爭力,就能獲得穩定的曝光與轉化。
那么,如何打造商品競爭力?
第一,洞察用戶群體的消費需求。得物的用戶更關注商品的品質、體驗和品牌調性,而非價格低廉的商品。在平臺上,網紅爆款、新奇特商品以及IP聯名款往往更受歡迎。
比如伊利和線條小狗的聯名優酸乳,上新3 天就迅速售空,成交量破萬單。進駐得物5個月,登頂食品行業TOP1。
同時,經銷商可以充分利用得物平臺的數據工具,高效洞察消費趨勢。某日化經銷商提到,“利用得物后臺的機會商品清單,能快速找到熱銷品,及時調整選品方向”。
第二,“節慶節點+禮贈”,抓住訂單爆發節點。得物的節慶節點往往是自然爆發的關鍵時期,如中秋、七夕等節日中,用戶對禮贈商品的需求激增。
在520、圣誕、情人節等禮贈節點,德芙通過售賣禮盒包裝的巧克力,禮盒單品就賣了6.8萬單,成為當之無愧的爆品。
另一個美妝經銷商也有相同感受:“圣誕節期間,其禮盒訂單量就突破了7000份。其中,YSL小金條、紀梵希紅絲絨等彩妝禮盒賣得最好。次年情人節,又上線了SKII禮盒,將商品數量增加到55個,GMV更是達到4000萬元。”該經銷商分享得物賣貨經驗提到,節假日得物用戶對禮盒的需求非常大。
第三,做好商品的組合搭配,是提高銷量和客單的重要手段。在得物平臺,定制化的SKU往往更受消費者的喜愛。
“我們在得物只有3個單品,但是通過組合,做成了50-60個SKU,每個SKU都有不錯的銷量,而且客單價更高了。”一個奶粉經銷商告訴「新經銷」。
歸根結底,在得物平臺,商家最重要的是把商品做好,高增長就是必然的結果。
寫到最后
在和這些快消商家聊完之后,最直觀的一個感受:在當下的這個時間節點,得物的增長還是確定性的,尤其在快消這個類目。
當前,得物平臺仍處于流量紅利期,競爭相對較低。對于手握優質貨盤的經銷商來說,越早入駐,越能搶占平臺流量和用戶心智,建立市場優勢。
不論是從自然流量的高效轉化、節慶節點的爆發,還是從低成本高利潤的運營模式來看,得物都是快消經銷商做線上生意的不錯選擇。
據了解,現在年輕人在得物對輕食代餐、網紅零食、時令季節等食品飲料類商品有高需求,像是脫毛膏、身體乳等身體護理、頭部護理品類也正是夏季銷售高峰,此外,洗護家清品類商品同樣在年輕群體中受到歡迎。如是手頭有貨的經銷商,正愁生意沒銷量、太內卷,不妨去得物試試看。
如果你想了解更多關于得物的政策紅利和增長機會,私信報名入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