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跨界的老牌多晶硅廠商,用四川話來形容,內蒙古東立光伏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東立光伏”)日子過得并不巴適。
在硅料價格低位運行的情況下,頭部多晶硅廠商都大把大把的虧錢,二線廠商的經營狀況可想而知。從全國工商信息平臺了解到,目前東立光伏面臨的債務壓力不輕。
一個可以支撐這一論斷的數據是,進入2025年后,東立光伏新增了32條“被執行人”信息,新增了6起作為被起訴人的開庭公告。這說明該公司上半年面臨的償債壓力陡增。
東立光伏曾用名自治區東立光伏股份有限公司,后在2023年6月20日更名為內蒙古東立光伏股份有限公司,同年10月17日正式啟動IPO輔導,輔導券商為中信證券。
到今年10月17日,東立光伏啟動IPO將達到2年。但啟動IPO一年以來,東立光伏缺少實質性進展,當前仍停留于券商輔導階段。這預示其IPO周期將無限拉長。
遲遲不能實現上市,則意味著東立光伏的資金鏈將繼續在產業寒冬承受考驗。
與這輪跨界而來的新玩家類似,東立光伏在這輪多晶硅擴產潮中也出現了戰略失誤,盲目跟進大舉擴產。
據公開信息,東立光伏與烏拉特前旗簽訂的20萬噸多晶硅項目,總投資達到170億元,該項目計劃于2023年12月開建,2025年12月投產。
此前,東立光伏2021、2022年的產能一直停留在1.2萬噸一線,2023年則有4.8萬噸多晶硅項目建成投產。
按照多晶硅萬噸投資成本最低5億元來計算,新增4.8萬噸產能也要投入23億元。
無一例外的是,東立光伏剛上新產能便碰到了多晶硅價格持續大幅下滑。進入2024年,多晶硅價格跌破了現金成本線,而到2025年上半年硅料價格仍低位徘徊。
5月28日,硅業分會數據顯示,本周n型復投料成交價格區間為3.60-3.8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75萬元/噸,環比下降2.85%;n型顆粒硅成交價格區間為3.40-3.5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45萬元/噸,環比下降4.17%;p型多晶硅成交價格區間為3.00-3.30萬元/噸,成交均價為3.13萬元/噸,環比持平。
從上述價格來看,行業頭部廠商尚不足以維持利潤持平,生產成本在5萬元/噸左右的二、三線廠商則要全面處于虧損狀態。
截至2024年底,我國多晶硅產能為286.83萬噸/年,同比增長41.76%,產能利用率為64.25%。
很顯然,上游多晶硅產能存在過剩的情況,而限產、減產治標不治本,無法從根本上解決供需錯配問題,治本一方面需要不上新產能,另一方在出清一部分產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