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趕碳號科技
對光伏溫度的直觀感受,有時往往比數據來得更直觀和真實。
7月23日傍晚,在從上海虹橋飛往山西大同的航班上,據趕碳號觀察,除了少量暑期出游的人,有相當多的人,是光伏行業半年會的參會人員。
坐在筆者邊上和前排的,就是一家上海本地的專注二級市場的私募。這位年輕人不停地與過道上經過的熟人打著招呼。細問才知道,他們團隊以前主要關注消費,比如生豬什么的,并非電新行業。 現在主要是“光伏最近挺火,想過來學習學習“,看看有什么投資機會。和他抱有同樣想法的人,應該不在少數。無論生豬還是光伏,都是強周期行業。
春江水暖,私募先知,券商先知。
半年前的宜賓,或者一年前的溫州,這樣的情景似乎都不多見。就在前幾天,趕碳號一篇關于雅江電站的文章,居然創下了閱讀量54W+的小紀錄。這次在山西大同,主會場人多,但長江電新和東吳電新的策略會,雖是閉門會議,卻同樣人滿為患。趕碳號記得,在光伏跌成狗的那段日子里,上述券商中的首席分析師,有的已經不怎么關注光伏、改為幫人形機器人、算力寫報告了。
光伏,似乎在一夜之間又熱情似火了,但這種熱情并不是發生在光伏企業身上,而是主要發生在股市,發生在多晶硅期貨。這次大會,來的光伏人特別是光伏大佬并不算多,是往年最少的一次。
此次半年會,和溫州、宜賓不同,趕碳號沒有打聽到外界之前所盛傳的反內卷專題閉門會。唯一的行業協會組織的閉門會,似乎就是光儲應用專業委員會成立大會。
畢竟,一方面反內卷已經上升到國家層面、政府層面,企業家們最近經常被召集進京開會,見面的機會也多;另一方面,反內卷先反著,但業務也同樣不能停,日子還要過,大家都在拼命地跑市場,沖銷售,一刻不停歇。
這段前言寫得有點啰嗦,但卻是當下真實的市場情緒。說一千道一萬,雷聲再大,只單方面解決供給側的問題恐怕仍然不行,需求如何解決呢?三四十萬噸的庫存怎么解決呢?
截至7月24日,多晶硅主力合約已經從6月25日的30400最低點,漲至55605的最高點,21個交易日,漲幅高達82.91%。
同期,中證光伏產業指數從6月23日的1907.6這一近斯低點,上漲至7月24日的2236.99,漲幅17.27%,是同期大盤漲幅的近三倍。
硅料龍頭通威股份,近期市值又接近千億規模,反映了市場對于龍頭的認可。特變電工、大全能源、協鑫科技等硅料企業近期股價表現亦比較亮眼。
硅料企業的股價、多晶硅期貨反映的是預期和情緒,但最根本的還是要解決基本面問題。
自今年5月份以外,在頭部硅料企業倡議下,成立大基金推動產能收儲、鎖定不低于全成價格等各項反內卷措施,都在加速落地。在今天舉行的光伏半年會議間隙,一位頭部企業相關負責人向趕碳號透露,七家企業在北京每周都會開會推動日常工作,目前財務顧問中金證券也已經進場。
多晶硅材料制備技術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嚴大洲在演講中透露,國家正在計劃修改多晶硅的標準體系,助推淘汰落后產能。同時,他也提出了對多晶硅行業的意見、建議。
多晶硅門檻全面提升,應該淘汰誰?
正在山西大同舉行的光伏行業半年會現場
現在市場中有350萬噸多晶硅產能,而多晶硅的需求量只有150萬噸。以現有產能,只需要保持42%的開工率,就能滿足整個市場需求!
正是因為嚴重的供過于求,多晶硅已經連續14個月低于成本價銷售了。硅料企業的血虧,也拖累光伏全產業鏈絕大部分企業深陷虧損泥潭。
若是要通過行業自律、協同反內卷來改變現狀,必然會涉及淘汰落后產能的問題。
嚴大洲說,有關部門正在研究修訂多晶硅的標準體系,提高多晶硅行業門檻,將包括:
第一,要強化多晶硅質量標準體系管理。
這又分為產品規范和檢測標準。嚴大洲說:“多晶硅需要滿足最新版的電子三級以上的質量標準。”
現在,企業在多晶硅項目投產以后都宣稱可以達到這個標準。 “實際上的難度還是非常大”,嚴大洲重復了兩遍。
第二,要提升能耗標準。
嚴大洲認為,這非常具有挑戰性。
2022年12月29 日,國家標準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GB 29447-2022《多晶硅和鍺單位產品能源消耗限額》,該標準于2024年1月1日正式實施。
多晶硅單位產品能耗限額等級方面,分為3個等級,其中1級能耗最低,1級能耗限額為≤7.5 kgce/kg(kgce/kg 即千克標準煤每千克,表示單位產品消耗的能源折合成標準煤的量 ),3級能耗限額為≤10.5kgce/kg。
嚴大洲透露:“國家標委會建議我們盡快修訂多晶硅的能耗標準。”擬修訂后的多晶硅單位產品綜合能耗1級、2級、3級分別對應標準為≤5、≤6和≤7.5。
嚴大洲說:“原來一級能耗7.5公斤標準煤的能源,將會變成三級能耗,一級能耗將變成每生產1公斤多晶硅,應消耗小于5公斤標準煤。”這對現在的不少硅料項目,都會構成挑戰。
第三,提升多晶硅工廠設計標準。
這會涉及到《多晶硅工廠設計規范》、《硅材料工程規范》。
第四,要執行更為嚴格的安全標準。
嚴大洲認為不僅要修訂安全標準,他更強烈呼吁,要加強安全監管,提醒行業內卷有可能造成的安全生產風險。
他說,我們經常把多晶硅和石化行業進行比較,實際上多晶硅的風險要比石化行業的風險更高,易燃易爆,有毒有害。
另外,近兩年多晶硅行業變化快,新進入者多、企業停產后離職和被迫離職的一線操作工也多,行業低價競爭,這也增加了企業運行風險。人員變化頻繁,勢必給安全生產帶來挑戰。
同時,基本上新增產能都集中在自然條件相對惡劣的省份,這也給多晶硅的監管帶來了挑戰。
第五,環保標準,這會涉及到《多晶硅及其制品工業污染物排放標準》等。
什么是落后產能,還可以看裝備、規模等。
裝備是產能先進和落后最明顯的指準;規模也將直接決定經濟效益。
嚴大洲指出,從多晶硅制備技術角度,目前冷氫化環節現在在運行的產線從15萬噸到35萬噸之間,我們下一步主要淘汰的就是10萬噸、15萬噸到20萬噸這兩個環節,保留25萬噸到35萬噸之間的產線。
從生產工藝上看,要在還原裝備、還原過程氣體凈化循環利用、冷氫化裝備、提純系統、TCS合成、反岐化系統、全廠熱量、物料回收等各個環節去衡量先進與落后。
自我宣傳成本低,意義不大
其實,多晶硅產能過剩問題,無論是硅業分會還是研究學者、媒體都有預計、警示、呼吁。但是沒有產生任何效果:多晶硅依然如期過剩。
在低價競爭、產能過剩的當下,企業紛紛公布自己的生產成本,其目的都是為了顯示自己的成本更低。
對此,嚴大洲認為:“我覺得這個是行業里面非常值得思考的一件事情。企業把自己的成本都露出來,好像這是可以成為低價銷售的理由。實際上按照低價銷售,企業仍然會虧損,這有什么意義呢?我們的價格和成本,應該對應起來。”
來自嚴大洲光伏行業半年會報告《多晶硅市場供應與產業健康發展》
此外,結合當前產能利用率低的現實,硅料項目的折舊環境也發生了根本變化,企業也需要重新測算一下折舊成本。
面對當前硅料虧損的局面,多晶硅行業已經掀起自救潮,且在尋找政府、金融機構的支持。
對于當前狀況,嚴大洲對政府和企業提出以下四點建議:
第一,建議政府管理部門階段性控制前端工業硅、多晶硅新增產能。
晶硅光伏產業是高增長的產業,本應健康良性發展,出現全產業鏈虧損的根本原因是前端產能無序擴張,企業和地方政府共同內卷,造成行業劇烈波動和資源的巨大浪費。
在今天的演講中,嚴大洲公布了兩組數據:
(1)中國光伏行業協會不完全統計:2025年我國多晶硅新建產能(含新建成和在建)約96.5萬噸,其中:云南新增6萬噸,新疆30萬噸,寧夏17.5萬噸,內蒙古18萬噸,新增產能中預計2025年內可投產84萬噸,其中已有20萬噸投產,年內待投產產能 64萬噸?!?/p>
(2)2025年1至6月已建成等待投產產能 46.5萬噸/年,涉及企業 6 家;2025 年在建項目3個總產能為22.5萬噸/年,新疆紅獅10萬噸/年、天宏瑞科2.5萬噸/年、阿曼多晶硅10萬噸/年等項目,在設備安裝,計劃年內投產;新增規劃多晶硅項目1個,產能10萬噸/年,已選廠址?!?/p>
待投產項目多,在意料之內,但是趕碳號沒有到,現在竟然還有新增規劃的多晶硅產能!
趕碳號認為,嚴控新增產能這個建議,也適用于光伏的其他環節,硅片、電池及組件環節,都不要再擴了,再新建了。正在建設過程中的,甚至都可以一律叫停。
第二,建議政府管理部門營造良性競爭環境。
這包括規范生產要素市場、有效保護知識產權、整治招商只承諾不兌現行為、打通國內市場大循環堵點。
第三,建議硅料企業強化自律。
企業要杜絕過分超前、非理性的投資,減少企業和社會損失。把握發展節奏,調節現有產能開工率及新建產能投產時間等,優化產業布局,保持市場供需基本平衡,調整適應當前嚴峻復雜的國際貿易形勢。
第四,建議硅料企業積極利用風險管理工具,有效對沖市場波動風險。
嚴大洲說,光伏發展大概也就20年不到的時間,行業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三頭在外”一直到現在“人見人怕的狀態”,我們需要反思。企業的競爭應該由卷成本、卷產能、卷價格,走向拼技術、拼產品、拼全球化。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