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兒童節到來之際,守護兒童健康成長成為焦點,而對于孕期女性來說,胎兒的健康發育也至關重要。這其中,碘元素的合理攝入,是影響兒童及胎兒智力、身體發育的關鍵一環。
碘是人體必需的微量元素,90%會被甲狀腺吸收,用于合成甲狀腺激素(T3、T4)。這些激素就像身體的“指揮家”,調控著全身能量代謝、蛋白質合成、體溫維持等基礎生理活動,還能與生長激素協同作用,促進兒童骨骼生長、牙齒發育。同時,它對維持心血管收縮力、消化酶活性及神經系統興奮性也必不可少。
在胎兒期至出生后2歲這個大腦發育黃金期,甲狀腺激素全程參與神經元增殖、遷移、突觸形成及髓鞘化。它能調控神經營養因子表達,促進神經前體細胞分化;增加突觸蛋白合成,加速神經網絡連接;還能推動少突膠質細胞成熟,保障神經信號高速傳導。若這一時期缺碘,輕度會造成認知功能受損,重度則可能引發克汀病,導致智力低下、聾啞、運動障礙,且這種損傷不可逆。新生兒可能出現哭聲無力、黃疸延遲等癥狀,嬰幼兒會表現出運動發育遲緩,學齡兒童則可能出現智商降低、學習能力下降的情況。
然而,碘與甲狀腺健康的關系是雙向的。缺碘會帶來上述諸多危害,而長期過量攝入碘,也可能增加甲狀腺結節、自身免疫性甲狀腺炎的風險,雖然目前相關證據尚不完全明確。我國曾因大部分地區(尤其內陸)缺碘,推行加碘鹽政策,有效預防了碘缺乏病。但如今隨著飲食結構變化,海鮮攝入增多,碘攝入也需要更個體化。
而碘的攝入量,對于不同人群有著不同標準:
? 兒童:1 - 3歲兒童每天需攝入65 - 90微克碘;4 - 6歲為90 - 120微克;7 - 10歲同樣是90 - 120微克;11 - 13歲需110 - 140微克;14 - 17歲則是120 - 150微克 。兒童時期大腦和身體發育迅速,對碘的需求較大,充足的碘攝入能保障甲狀腺激素的合成,助力成長。
? 孕婦:孕期對碘的需求量大幅增加,推薦攝入量約為230 - 240微克/天。胎兒腦發育完全依賴母體碘供應,碘充足才能避免因缺碘導致的流產、畸形或胎兒智力損傷等問題。
? 哺乳期婦女:哺乳期婦女碘的推薦攝入量約為240微克/天。乳汁中碘的含量直接影響嬰幼兒碘的獲取,只有保證自身碘攝入充足,才能為寶寶提供足夠的碘。
? 成人:18歲及以上成人每天推薦的碘攝入量約為120 - 150微克。成人雖生長發育已基本完成,但甲狀腺激素仍在維持機體代謝、生理功能方面發揮關鍵作用,合理碘攝入不可或缺。
對于兒童和孕期女性而言,碘的補充尤為關鍵。兒童大腦和身體發育依賴甲狀腺激素,除非確診碘過量相關疾病(需醫生指導),否則應繼續食用加碘鹽。沿海地區常吃海鮮的家庭,可酌情減少碘鹽用量,但仍要確保兒童每周攝入海帶、紫菜等富碘食物。孕婦缺碘會影響胎兒神經發育,建議食用專用孕婦鹽等保證碘攝入。
在日常生活中,成人也需要平衡碘攝入。有甲狀腺結節或橋本氏病的人群,建議咨詢醫生,可能需要限制碘攝入,但并非完全無碘;健康成人可交替使用加碘鹽與無碘鹽。內陸或少吃海鮮者,可保留加碘鹽;擔心海產品污染,可選擇淡水魚類、雞蛋、奶制品等含碘食物。若家庭改用無碘鹽,一定要確保兒童通過其他途徑攝入足量碘。
此外,建議定期通過尿碘檢測了解碘營養狀態,并根據居住地、飲食習慣、健康狀況進行個體化調整,避免完全排斥碘鹽或海產品帶來的新風險。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新生命的孕育承載著無數期待。在兒童節這個特別的日子,希望各位家長和準媽媽重視碘元素的合理攝入,用科學知識為孩子和胎兒的健康成長保駕護航,別讓碘缺乏或過量成為影響他們健康的隱患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