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926年,遼國滅了渤海國,遼太祖耶律阿保機將這個地區改名東丹國,封皇太子耶律倍為東丹王。
耶律倍沒有當大遼皇帝命,阿保機和很多喜歡親征的帝王一樣,回師途中,掛了。
皇后述律平掌權,他放棄皇太子耶律倍,推舉二兒子耶律德光上位,這就是著名的遼太宗。
對這個本應成為大遼皇帝卻被自己頂替的哥哥,耶律德光就是三個字:不放心。
剛當上皇帝沒多久,東丹國右次相耶律羽之上奏章:去上京遼邈,既不為用,又不罷戍。遺種浸以蕃息,今居遠境,恐為后患。
這屬于典型的自己告自己,誰都明白,天高皇帝遠,沒領導監控的日子,豆沙包一次拿兩個,吃一個扔一個,紅糖水一次沖兩晚,喝一碗倒一碗,想怎么快樂怎么快樂。
耶律羽之卻說我們東丹國,距離京城遠,這么發展下去,就是后患。
這封奏章的政治目的和幕后黑手,顯然,都明白。
耶律德光也是副為國家深謀遠慮的態度,一個大字:準。
公元928年,東丹國遷往遼東,以遼陽為都城,這就是東京遼陽府。耶律倍仍是東丹王,不過這貨沒干幾天,就跑到了后唐。
此時大遼統治者還算有良心,既然讓你們遠離故土,就給點兒實惠。
多民族的遼國采用多種民族政策,遼東地區的渤海遺民,米面油這類小生意免稅,關稅也很松散(未有榷酤鹽曲之法,關市之征亦甚寬弛),燕云的漢人稅率就高很多,當然這也和燕云生產力更發達有關。
遼東的渤海遺民享受到了實實在在的優惠,不論是否樂業,最起碼達到了安居的要求。
可老天讓你改變,你就不得不改。
遼圣宗耶律隆緒親政后,東征高麗西討回鶻,真正做到了東征西討,不過大刀一亮,黃金萬兩,這也導致國庫虧空厲害。再加上燕云發生旱災,遼國出現嚴重經濟危機,遼東的稅率優惠權也被取消。
遼廷讓馮延休、韓紹勛這些酷吏前去保證稅收。
戶部副使王嘉還出了個餿主意:海運。把遼東糧食運到燕云,可遼國從造船到航海技術都拿不出門,出門入海翻船率極高,渤海灣的魚都讓遼國糧食喂胖了。
這些政策讓渤海遺民苦不堪言,你不讓我好好活,我就不讓你活。
公元1029年八月,渤海王室后裔東京舍利軍將軍大延琳,率本部兵馬起義,占領遼陽。
拿下遼陽后,大延琳的工作就是拉攏民心報仇報冤,這兩件事是統一的。
他囚禁了東京留守蕭奉先和他老婆遼圣宗四公主,對黃紹勛和王嘉這些嚯嚯最厲害的人,直接砍了,泄民憤。
隨后,大延琳建立興遼國,建年天慶。
對大延琳的起義,渤海遺民和一些漢人積極響應,女真和高麗看熱鬧不嫌事大,紛紛表示支持。
可剛建立的興遼國就遇到發展問題。
造反這事兒,沒地方擴張和發展,就得憋死。
大延琳算是個有戰略規劃的人,可真是那句人生南北多歧路,我向瀟湘君向秦,事情發展和他的規劃完全背道。
起義前,大延琳聯絡遼陽副留守王道平和黃龍府黃翩一塊起兵,可王道平本著一人逃跑,全家不要的思想,獨自跑到黃龍府找黃翩,倆人手拉手跑去遼廷匯報大延琳要造反。
另一方面,他派人帶著書信去東邊的保州聯絡太保夏行美,夏行美連人帶信交給了主帥耶律蒲古。
耶律蒲古是個狠人,直接把八百渤海兵全砍了,以絕后患,大延琳向東擴展的道路徹底堵死。
西邊,遼國國舅蕭匹敵聽說大延琳造反,統率本部兵馬以及家丁占據險要地帶,大延琳打不過去,西邊也被堵了個徹底。
東西沒路,往北走。
大延琳領兵攻打沈州,這是個機會,因為沈州節度使蕭王六剛到任,沒準備。可他的副使張杰腦子很活泛,安排人去見大延琳表示愿意投降。
大延琳天真的一塌糊涂,充分詮釋那句相信相信的力量,坐等沈州投降,居然不再積極攻城。
等了幾天,發現被騙后,沈州防御已經完成,大延琳只能領兵撤回。
遼廷這邊對剿滅起義則是積極備戰。
同年十月,遼圣宗任命南京留守燕王蕭孝穆為都統,國舅蕭匹敵為副都統,奚六部大王蕭蒲奴為都監率領大軍攻討大延琳。
首戰,蒲水,剛開始大延琳軍作戰勇猛,蕭孝穆的中軍被打退。可畢竟是盛世大遼,實力不是蓋的,蕭匹敵和蕭蒲奴從兩翼展開攻擊,大延琳軍大敗。
蕭蒲奴更是生猛,為追殺起義軍,馬不帶盔甲,就沖了過去(不介馬而馳,追殺余賊)。
大敗之后,大延琳退守遼陽,雙方開始下一步戰略實施。
遼軍戰略是孤立,具體行動是圍和剿,一邊圍困遼陽城,一邊剿滅周邊起義軍,讓遼陽成為一座孤城。
大延琳戰略是找救援,環顧四周再加上極目遠眺,獨立的軍事力量是北宋,西夏和高麗。
北宋太遠和遼國還是兄弟,西夏也很遠還是遼國小弟,只能找又近又恨遼國的高麗。
從公元1029年十二月到1030年一月,大延琳多次派人往高麗求援,當然,誰都不會救一個陌路窮途的人并因此得罪強大的大遼。
高麗對大延琳的救援請求一頓人看懂鬼不信的分析:兵者危事,不可不慎,且彼之相攻,安知非我之利,徐觀其變。
總結三個字:看情況。
突圍沒力量,外援沒人幫,關鍵問題,天寒地凍的東北,比吃更煩惱的事情發生——沒燃料。
這么下去,城不被攻破,吃不上熱飯喝不上熱水,拉肚子都能把城給拉破,最后只能拆屋子當燃料(撤屋以爨)。
更搞笑的是,三月,遼陽城又上演了一出越獄或者說肖申克的救贖,被俘的駙馬蕭孝先用實際行動證明自己不是吃軟飯的,他硬生生在牢獄挖地道跑了出來,可見領兵打仗時候挖地道的事兒都是事必躬親。
所以當主帥的話,像蕭孝先挖地道后來的王保保黃河漂流,這樣的手藝還是要有幾樣,關鍵時候能保命。
跑回遼營的蕭孝先心想,在牢里折磨我這么久,我得好好折磨折磨大延琳。
他聲情并茂手舞足蹈地表示,城里連口熱水都喝不上了,然后喝口熱水潤潤喉暖暖胃,繼續鼓勵圍城士兵,只要我們堅持燒火做飯保證健康,就是凍都能把城里叛軍凍死。
這讓圍城遼軍更加堅定了好好吃飯圍城不懈的思想。
無論多么堅定的信念,總會被現實打敗。
公元1030年八月,遼陽城內大將楊祥世向遼軍投降,夜里打開城門,綁了大延琳。
歷時一年多的大延琳起義徹底撲滅。
大延琳這次起義按照當時情況,基本不可能成功。遼國正處于鼎盛時期,有壓倒性優勢。并且他去拉攏同族盟友和高麗,全部失敗,不是告他的密就是一頓忽悠。
所以,大延琳這次起義,其實挺幼稚,有點兒類似,一拍腦瓜,就想復國當皇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