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6月初的一個夜晚,趙雅芝的直播間被惡意評論所淹沒。
“一把年紀還出來賣笑”的話語如同利刃,劃破了她精心營造的優雅形象。
鏡頭前,她的手指微微顫抖,笑容在瞬間凝固,但三秒后,她依然強顏歡笑,繼續專業地講解著抗皺精華。對于71歲的趙雅芝來說,這樣的場景早已不是第一次。
她推薦9.9元的智能水杯被嘲笑“自降身價”,涂口紅被批評“裝嫩”,甚至被拿來與葉童對比,質疑她為何不能像葉童一樣在家當貴婦,卻還要出來“賣笑”。
在直播間這個沒有硝煙的戰場上,曾經的“白娘子”從云端仙子淪為被審視的“商品”。
趙雅芝的直播生涯始于2021年。
首次帶貨時,她因直言黃金手鏈“幾千塊吧”而導致冷場,被質疑業務能力。
然而,為了扛起家庭的重擔,她迅速轉型。2022年,她已經能夠嫻熟地配合主播推銷大閘蟹。
如今,她每年參與30余場直播,常常累到需要吸氧,卻依然堅持喊著“寶寶們下單”。面對網友的嘲諷“不缺錢為何拼命”,卻很少有人去追問:
如果生活真的如表面那般光鮮,誰又愿意在古稀之年忍受網絡的凌辱呢?
2025年,蛇年,“新白娘子傳奇30周年巡演”成為趙雅芝的主業。
從杭州到成都,她與葉童(許仙)、陳美琪(小青)合體,引發了一波回憶殺,最高票價甚至被炒至5980元。
然而,商業操作逐漸變味。葉童因拒絕重復“畫眉”橋段、反對將“夫妻對拜”改成“母子相認”,發文斥責“美好淪為商業符號”,并直接退出了蘇州站的巡演。
趙雅芝則堅持著這場孤獨的巡演,LED投影替代了斷橋借傘,干冰冒充水漫金山,塑料油紙傘標價1314元售賣。
當藝術性被消費主義榨干,“白娘子”最終淪為資本的提線木偶。
趙雅芝的戲路被“白素貞”這一角色禁錮得太深。
近年來,她僅能獲得兩類角色:白娘子的變種,如仙俠劇中的女神,或慈母配角。
廣告商也只認她的“凍齡”標簽,甚至有醫美機構盜用她的形象進行P圖宣傳。
她曾坦言“愿做一輩子白娘子”,但高頻消費同一角色,反而讓觀眾從懷念轉為厭倦。
網友尖銳地評論道:
“她把自己活成了白娘子,而非趙雅芝。”
趙雅芝的丈夫黃錦燊名下公司長期“休眠”,早年殷實的家底早已消耗殆盡。
她的長子黃光宏、次子黃光宜事業平庸,幼子黃愷杰雖進軍娛樂圈,但反響平平,被指“靠母輸血”。
趙雅芝在采訪中強調“家庭責任重于一切”,71歲的她仍接15條廣告、8檔綜藝,成為五口之家唯一穩定的收入來源。
趙雅芝的兩段婚姻都風波不斷。
首任丈夫黃漢偉因緋聞與她離婚并爭奪兒子撫養權;與吳君如的“品行厭惡”公開罵戰更成為港娛的經典丑聞。
這些經歷塑造了她“只能靠自己”的生存哲學。在優雅的表象下,是她被迫堅硬的鎧甲。
社會一方面贊許趙雅芝“71歲蹦跳”的活力,另一方面卻苛責她“裝嫩”;推崇葉童“退出情懷秀”的清醒,又嘲諷趙雅芝“晚節不保”。
這種矛盾暴露了大眾對老年女性的規訓:既要“優雅老去”,又需“安分隱身”。
當《新白娘子傳奇》巡演靠縮水特效收割粉絲,當直播間用“千年之戀油紙傘”捆綁童年記憶,經典已成為資本抽血的工具。
趙雅芝的困境在于:
拒絕情懷,失去生計;擁抱情懷,消耗尊嚴。
趙雅芝并非孤例。劉曉慶直播賣字畫、張晨光帶貨被罵哭……老戲骨們集體“下凡”,折射出行業對高齡演員的系統性排斥。
當市場只給老人留下“販賣回憶”的窄門,所謂“體面退休”實為奢侈品。
趙雅芝在直播間的強顏歡笑與巡演的奔波,恰是老齡化社會的一道切片。
當家庭責任未卸、社會保障不足、職業尊嚴難維,優雅老去便成為奢侈的幻想。
她的選擇或許充滿矛盾——既在消耗情懷,也在抵抗年齡霸權;既被資本利用,仍在竭力守護家人的溫飽。
當白發白娘子對著鏡頭顫聲推銷抗皺精華時,我們嘲笑的又何止是過氣明星?
更是那個無力為所有人提供體面老年的時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