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地時間6月4日5時03分左右,韓國第21屆總統大選計票工作結束。根據計票結果,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李在明的得票率為49.42%,國民力量黨候選人金文洙得票率為41.15%,改革新黨候選人李俊錫得票率為8.34%。
這里最讓人意外的是,國民力量黨候選人原先沒什么名氣的金文洙,在頂著政變原罪,且歷次民調從未能超過40%,居然獲得41%的選票。這意味著保守派陣營的團結,以及選民的棄保操作。
而且,根據昨夜出口民調,李在明的得票率預估是51.7%,但最后實際仍未能過半。這個結果,不僅是削弱了李在明獲勝意義,同時也代表保守派選民以沉默對抗的堅定。
從年初尹錫悅政變被彈劾,到李在明的當選,實際上是韓國國內左翼改革派,與右翼保守派,在事關韓國發展路線進行激烈斗爭的結果。此次大選李在明雖然勝利,但任重道遠。因為韓國改革刻不容緩,而保守派勢力依然強大頑固。
自從漢江奇跡到如今,韓國已經取得不斐的成就,國家成為真正的發達國家,人均GDP甚至已經超過日本。但高速發展的同時,韓國這些年也是積弊頗深,這些積弊已經開始嚴重阻礙韓國社會發展,并且正在撕裂韓國社會。
目前韓國左右之間主要有以下分歧。
第一、表現在經濟模式上的,是右翼的財閥體制與左翼的自由競爭之爭。
韓國發展離不開財閥模式。由于資源匱乏,國內市場狹小,韓國的外向型經濟必須把資源集中在某些產業,集中到少數幾個企業,這樣才有實力參與國際競爭。
但這種模式毫無疑問也在破壞社會公平。絕大多數人的辛苦奉獻,利益卻被少數幾個財閥把控。韓國國內的不平等,已經到了匪夷所思的程度。
而這種不平等也是當下韓國很多社會亂象的根源。特別是年輕人,過度內卷,造成的人性異化,女性物化,促使他們有了強烈的改革沖動。
而且,由于中國崛起,這種財閥模式在國際競爭中也遭遇麻煩。三星、現代相繼失去中國市場,就是典型例子。
因為中國企業有龐大的國內市場作為依托,國外競爭市場余地就大很多。這種進可攻、退可守的狀態,對韓國企業形成很大壓力。
所以,韓國未來必須走向創新型發展,過度依賴大資本,這條路其實也是走不通的。傳統的財閥體制既不能徹底否認,但同時也必須作出一些改變。這是李在明未來的一個工作重點。
第二、表現在價值觀上,體現集體的家國主義傳統,與強調個人的自由主義觀念之間的沖突。
韓國出生率目前是世界倒數第一(中國是倒數第二)。傳統的多子多福,完全不敵自我為中心的個人主義。在內卷加劇的情況下,年輕人這種不愿意生養的傾向更加嚴重。
從保守派看來,認為就是因為左派的自由主義思想,腐蝕了韓國的年輕人。很多老年人覺得,現代生活無論從哪個角度,都遠勝于他們當年。他們那樣艱苦的條件下,都能生養,現在有什么理由不養育后代?
而從年輕人看來,我已經是資本的奴隸了,難道還要養育小孩,繼續去做奴隸?而且房價那么高,生活成本那么高,教育費用那么高,怎么生養?
尹錫悅其實代表的就是這種原教旨的傳統價值觀,他想用軍管的辦法,扭轉社會上左派的這種思想風潮。李在明雖然獲勝,不代表韓國這種左右價值觀之爭畫上句號。
第三、表現在國家安全觀上。究竟是依賴美國,還是交好中國,如何在動蕩不安的年代,尋求國家安全。
由于朝核問題一直沒有解決,朝鮮軍力也在持續增長。加上近些年中東、東歐也相繼爆發沖突。韓國的安全焦慮也在持續加深。
特別是特朗普上臺以后,所奉行的美國優先,實質就是一種孤立主義。賣武器給韓國可以,保衛韓國那就算了。傳出美國希望撤出5000士兵到第二島鏈,并不是空穴來風。
這種情況下,李在明希望通過與中國交好,修復關系。不再像尹錫悅那樣,一味只押注美國,就有了市場。
不要看韓國選舉期間,反華活動猖獗。但這些實質上都是保守派激發選民熱情的方式。韓國國民,特別是年輕人,對中國觀感已經有了很大改變。李在明大勝,就是這一趨勢的證明。
李在明上臺,與石破茂上臺,有異曲同工之妙。這兩位都是所謂的親華派。其實并不是親華,而是希望與美國保持距離,在中美之間保持中立。
但無論怎么說,今年是有史以來,建立東亞自貿區的最好時機。希望中日韓抓住機會,早日達成共識。這非常有利于,徹底消除東亞爆發沖突的風險。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