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才27歲啊,明明還有大好人生。
2025年5月31日晚,一位在新加坡工作的姑娘,趁著考研前的假期來三亞散心,卻在海棠灣酒店附近的綠化帶散步時,突然感到腳踝一陣刺痛。
借著手機燈光,她看到兩個細小的血洞——這竟成了她生命最后的清醒記憶。
事件經過
6月1日晚,女游客甜甜與男友在三亞某景區附近散步,在酒店附近三百多米的地方散步,途經綠化帶或花壇時,突然感到右腳第二腳趾或腳踝處一陣刺痛。
因為燈光比較暗,也看不清,打開手電查看,才看到這個腳趾上有兩個小點,說是感覺可能是蛇,但是沒有看清是什么蛇。傷口處留下兩個針眼狀咬痕,隨后傷口迅速腫脹發黑,并伴有劇烈疼痛。
當即,他就把女朋友背回了酒店,向酒店前臺求助無果,隨后返回房間。就用水龍頭幫助女友來沖洗傷口,試圖擠壓出毒血。
但是腳趾的那個肌肉組織非常少,沒能擠出血液。于是他在網上查找,看到了三亞中心醫院在當地的醫療水平是比較高的,但是擔心臨時叫救護車耽誤時間,就下樓乘坐了出租車前往了三亞中心醫院。
在車輛行駛的過程中,甜甜就出現了嘔吐的反應,傷口略微有些腫大,不得不停車在路邊嘔吐大約是十分鐘左右的時間,上車繼續前往醫院,整個路上就用了50分鐘,凌晨一點多到的醫院,就告訴醫生可能是被蛇咬了,醫生看了傷口之后說不排除是蟲子咬的。
約6月1日23:00-6月2日01:05,患者自述“不明生物咬傷后惡心嘔吐、右下肢麻木”。
醫生初步診斷為“足部蟲咬傷/不明物咬傷”,未明確蛇傷,僅進行抗破傷風處理、抽血化驗(血常規、心肌酶等),卻未使用抗蛇毒血清。
期間嘔吐反應加重,意識開始模糊,護士給她打了這個止吐針,打了增加新陳代謝的藥。
之后換了一個醫生,再次安排查血,等到第二次查血結果出來,醫生才說不排除是毒蛇咬傷,說他們沒有相關的經驗,建議轉院到附近的四二五醫院,兩次抽血檢查。
等待化驗期間,患者出現嘔吐、冒冷汗、喉水腫等癥狀,醫生僅給予止吐針和生理鹽水,直至昏迷抽搐才建議轉院。
轉院途中患者已意識模糊、呼吸困難,毒素可能擴散至全身。
當時已經是凌晨四點半了,距離被咬傷已經過了四個多小時,在這個醫院就耽誤了多久,被安排進了這個425醫院的四人病房。醫生在病房進行了救治期間,也是按照要求去辦理了這個住院繳費,簽署了兩份搶救告知書。
男朋友簽了告知書,并在病房他目睹了自己女友的昏迷。早上7點20分左右的時候,醫院就宣告了搶救無效,人已經死了。
盡管該院具備抗蛇毒血清,但因錯過黃金救治時間(神經毒類蛇傷最佳窗口期為2-4小時),最終搶救無效,患者于6月2日清晨死亡,從被咬到死亡不足12小時。
最新進展
根據三亞市衛健委 6 月 3 日晚發布的通報,三亞已成立調查組,封存了涉事兩家醫院相關病歷資料,并聯合省級專家組開展調查處理和善后安撫工作。
家屬質疑醫生忽視蛇傷特征(如雙齒痕、神經毒癥狀),且醫院未告知缺乏血清儲備,延誤近4小時。
目前事情還在處理當中,家屬的質問在回蕩:"如果第一時間就按蛇傷處理,我女兒現在是不是還能叫我一聲媽?"
家屬提供的照片顯示,咬痕符合毒蛇(如銀環蛇、蝮蛇)的典型特征 。
以至于抵達第二家醫院時,患者瞳孔渙散,處于昏迷狀態,但被安排至普通病房而非ICU,家屬質疑醫院未啟動血液凈化、呼吸支持等關鍵搶救措施。
這起事件撕開了中國旅游城市醫療的遮羞布。
2024 年對全省 8 家蛇傷救治中心授牌,并公布了三亞 3 所醫院以及全省其他 24 家醫院抗蛇毒血清配備情況。但此次事件中,首診醫院三亞中心醫院被指未儲備抗蛇毒血清。
但愿這份用生命換來的進步,能讓后來的游客真正享受到"面朝大海"的安全與美好。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