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是唯一的流通貨幣
黎荔
站在超市收銀臺前,人們匆匆地掏出錢包支付商品,而每當夜幕降臨,時鐘滴滴答答,子時將臨時,你是否會有這種感覺,在生命的收銀臺前,我們又支付出一天24小時的時間貨幣?
關于“時間”這個概念的探討,早在史前火堆旁就已展開。“時間”究竟是什么?我們眼見它在日升月落間流逝,在歲月留下的皺紋中流動。然而,盡管有所感知,我們依然難以捕捉到“時間”的具象形態。我們僅能描述“時間”的諸多特質,比如它的單向性——它總是如一支箭射向虛空,一往直前,永不回頭。時間還具有某種相對的均等性,從宇宙誕生至今,時間從未在任何特定時刻加速或減速。無論是地球上的貧窮者或富有者,人類或是動物,一晝夜都為24小時。在同一時空結構和相對速度下,時間對一切事物都是等價的。
生命本身就是時間的交易,時間的交易從不似超市購物的場景般簡單清晰,它悄無聲息地進行和發生。然而這種無聲卻無處不在的交易規則,卻時刻敲打著我們生命的歷程。那些精明計算財富的人,如果能直面生命的真相,他們得好好問問自己,財富積累的終極目的是什么?也許恰恰是為了以資本贖回時間的自由。這不正是他們為了追求財富所付出的代價嗎?為所謂“財富自由”,多少人自愿獻祭了“時間自由”。一切的交易歸根到底都是時間的交易。現實中的我們,深陷“996”工作制追趕著競爭迭代的速度,為了更為高效能的生活,出行滴滴,用餐外賣,購物淘寶。我們出賣時間換金錢,再用金錢去拼命購買效率以“節約”時間;但“節省”下來的每一分鐘又必須立即投入下一輪無止境的工作中——恰如債務不斷累積的漩渦。無論怎么騰挪跌宕,其實我們都被時間緊緊地攥在手心。
北大博士后陳龍曾以外賣為題的博士論文,研究一個核心問題:資本如何控制勞動者,而勞動者又是如何反抗的。陳龍博士為了完成論文,加入了中關村的一家外賣騎手團隊,花了5個月時間進行田野調查。在博士論文中,陳龍有一個總結性的論斷:外派平臺在壓縮配送時間上永不滿足,它們總在不斷試探人的極限。平臺的數據算法系統,既建構了復雜的勞動秩序,同時形成對勞動者永不枯竭的壓迫式索取。企業精心謀劃出工位至食堂至洗手間的每一分鐘最高效路線;打工人為節省時間情愿放棄洗切烹飪做飯而進食“預制菜”;還有無數人熬著通宵計算“雙十一”湊單滿減規則下的搶購到底能節省幾塊錢……人們爭相成為時間戰場上的精算師,殊不知算法系統已營造了一種完全不同于生產線的榨取方式,圍繞著時間的攫取、交易與不斷優化,平臺資方設計了一套新的制度,施加在我們所有使用者的身上。
我們的時間去哪了?大數據時代開啟后,你不總結,也有人強行替你總結。各大APP公司軟件也要進行數據匯總,于是我們都成為了一個數據一個字符,支付、外賣、出行、音樂等APP的總結頁面,證明著這一年我們在生活中撲騰的痕跡。那都是一個個的時間節點,一個個的時間顆粒啊!為什么我們省下時間又忙個不停,為什么在物質豐裕的時代,我們反而成為了時間窮人?這個巨大的悖論究竟應該如何解開?我覺得,只有將目光從時間刻度與金錢數字的糾纏中轉向生命的溫度,才可能洞見關鍵所在:真正財富絕非是銀行賬戶中冰冷的數額,抑或被計算器記錄下來的精確效率時間。
時間確然是流通貨幣,但唯有人自由掌控并自主賦予其意義那一刻,才是時間——這種神圣貨幣最珍貴的價值。人的一生也就3萬天,如何經得起揮霍與浪費?人生七十古來稀,能活到八十歲已經非常不錯了。80*365=29200(天),所以人這一輩子不過區區三萬天。很多人揮霍時間,是因為對生命的時間沒有概念,以為過了今天還有明天,過了明天還有后天、大后天……然而,當真正具體生命剩余時間數字擺在眼前時,比如當你40歲,前方大概還有40*365=14600天,當你50歲,前方大概還有30*365=10950天;當你60歲,前方大概還有20*365=7300天;當你70歲,前方大概還有10*365=3650天,你會不會覺得,一輩子真的好短?
時間是唯一的流通貨幣,我們得自主決定怎么用好這人生的3萬天。人跟人的生活節奏不一樣。有人三分鐘泡面,有人三小時煲湯。有人的外賣已送達,有人剛切好蒜薹和肉。你選擇了你要的方式,就堅定下來,別胡思亂想。你有權力在生命中做出自己的選擇,去這里,去那里,說同意,說拒絕,但你無法做到拒絕生命本身,你的生命是一個饋贈,是造物主對你的時間饋贈。
我們日日被卷入一場宏大而沉默的交易:在職場中,我們以生命刻度換取工資單上的數字;社交場上,我們耗上幾小時只為維系淺薄人脈;游戲娛樂世界里,數不清的時間被拋擲,如流水般湮沒于無形;手機屏幕中,指尖輕快滑過短視頻瀑布流,笑語喧鬧滾過,又或是在擁擠地鐵里,眼神呆滯于冗長劇集,一站一站地掠過,這何嘗不是現代人最熟悉的消費場景?只是我們不經意支付的并非紙幣硬幣,而是生命銀行里唯一流通的貨幣——時間。它無情地流淌,不可存儲、不可借貸、不可透支,也永遠拒絕返現,無聲無息間就卷走了我們最珍貴的資本。你審慎地審視這筆最珍貴資產的收支賬目嗎?對于每一筆時間支出,你有沒有問過自己,這光陰是否值得?
真正的清醒,不在于時間分秒不差地填滿,而在于每一分秒的流淌是否向著值得奔赴的地方。時間,這宇宙間最公平的貨幣,富翁與乞丐日日領取的額度一般無二。時間銀行永不返現,而我們唯一能做的,是在這僅此一次的存續中,讓每一筆時間支付都成為一次清醒的、帶著熱度的生命投資。當生命銀行最終打烊、我們交還賬戶之時,點數的不再是皺巴巴的鈔票,而是自己親手塑造的靈魂形狀與生命重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