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陳述所有內容皆有可靠信息來源,贅述在文章結尾
每個人在人生的道路中都有一位對自己非常重要的啟蒙老師,她可以是母親,也可以是親友,她的一言一行都奠定了你未來的人生走向。
而今日我們要提到的就是曾任美國總統的奧巴馬,在他的心中有一個人對他非常重要,不僅是幼時的啟蒙,也是造就了他未來人生之路的最好導師。
這個人并不是非常有名望的人生哲學家,她的身份十分普通,她只是眾多母親中的一員,她就是奧巴馬的母親“斯坦利?安?鄧納姆?蘇特里斯諾”,你了解多少關于奧巴馬與母親的故事呢?
奧巴馬是黑人,或許你都很難想象他的母親會是一名美國白種人,在歐美地區,早期黑種人和白種人之間有著嚴格的等級制度。
甚至有不少白種人都不愿讓黑種人使用自家的廁所,就連上班的公用廁所也要區別對待,在美國好萊塢曾播出的一部名為《隱藏人物》的電影中,對舊時的種族區分和歧視表現得非常到位。
同為公司的員工,女主角僅僅只是因為膚色的問題,無法乘坐公交車,無法前往早餐店購買食物,甚至連上廁所都必須要前往另一棟較遠的黑人專用廁所。
哪怕因為暴雨被淋濕,白人上司也只關心文件是否出錯,這樣的歧視和區別對待,讓我們看到了曾經的不公。
好在電影在最后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完美的“世界觀”,每個人生來就是與眾不同的,但在平等上每個人都應該享受到同樣的待遇。
奧巴馬雖說是黑人但卻成為了美國的總統,他用自己的努力和頭腦,向世界證明,皮膚從不是評判一個人的標準,而他之所以能夠擁有如此自信都是源于母親從小給予的關愛與引導。
他的母親雖說是白人,但卻也有著屬于自己的煩惱,小時候因為父母的偏心,給斯坦麗?安?鄧納姆取了一個男孩的名字,也正因如此,在上學期間,就有許多嘲笑聲圍繞著她。
不僅如此,小時候的斯坦麗?安?鄧納姆生活也十分“動蕩”,因為父親是家具推銷員,所以搬家對于他們來說就等同于是“家常便飯”。
在斯坦麗?安?鄧納姆的記憶中,18歲前她就搬家過五次,也正因如此她從小就能適應各種環境,在夏威夷上大學的時候,斯坦麗?安?鄧納姆就表現得非常出色,各種活動她都能完美應對。
也正是在夏威夷就讀大學期間,他認識了奧巴馬的父親,老奧巴馬也是一個非常聰明的人,作為非洲人,他們生來就要接受許多不平等的對待。
但老奧巴馬卻與許多非洲人不同,他積極的面對生活,努力學習,成為了第一個就讀夏威夷大學的非洲人,并且在同學的回憶中,他也是一個非常出色的留學生。
斯坦麗?安?鄧納姆對老奧巴馬是非常欣賞的,兩人也因此陷入了愛情的漩渦中,只不過黑人和白人與生俱來的“不同”,讓兩人的戀愛也不得不低調行事。
而令斯坦麗?安?鄧納姆沒有想到的是,自己放下身段選擇接受的非洲男人卻“欺騙”了自己,在1961年2月,兩人僅僅只相識了7個月的時間,就決定結婚了。
而究其原因最大的可能就是斯坦麗?安?鄧納姆懷有了身孕,那時她已經有了三個月的身孕,黑人和白人結婚是有很多阻礙的,因此當時就連他們的好友都并不知曉此事。
奧巴馬在1歲時,他的父親就決定要繼續求學,準備離開夏威夷前往哈佛繼續深造,因為在他的人生計劃中從沒有為了家庭停留的這一項選擇。
他努力學習就是為了有一天能夠回到肯尼亞,為自己的祖國貢獻一份力量,也正因他的選擇,斯坦麗?安?鄧納姆才發現了他“騙婚”的謊言行徑。
原來斯坦麗?安?鄧納姆并不是老奧巴馬的唯一妻子,在與她結為夫妻生下奧巴馬之前,他就早在非洲老家結婚,雖說在非洲,有兩個妻子是正常的,但是對于斯坦麗?安?鄧納姆來說,這卻是極難接受的。
無論是地域上對待婚姻的差別,還是老奧巴馬對她的欺騙,都讓斯坦麗?安?鄧納姆不得不選擇放棄這段感情,最終她毅然選擇留下,沒有跟隨老奧巴馬前往非洲。
不僅如此,年幼的奧巴馬也跟著母親生活,可以說對于一個20歲左右的女性來說,能夠做出如此正確的選擇和魄力都是非常不易的。
最終這段感情,也隨著老奧巴馬的“自私與欺騙”而終結,兩人長時間分居兩地,最終在1964年1月,斯坦麗?安?鄧納姆提出了離婚的訴求。
此時正在哈佛求學的老奧巴馬自知理虧,也無法反駁和挽留,只能同意斯坦麗?安?鄧納姆的請求,而奧巴馬從那之后也再沒有見過自己的父親。
斯坦麗?安?鄧納姆在18歲那年生下了奧巴馬,可她并沒有像老奧巴馬那樣不負責任,反而是一邊完成學業進修的同時,一邊竭盡全力照顧奧巴馬的生活起居。
從小奧巴馬就和母親生活在印度尼西亞,為了能夠讓他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每天早晨四點,奧巴馬就會準時被母親叫醒。
而這一切只是為了讓他有充分的時間學習英語,作為母親和過來人她深知黑人的不易,想要兒子以后能夠擺脫這樣的困境就不得不學會“笨鳥先飛”。
盡管兒子時常會有怨言,可斯坦麗?安?鄧納姆卻從未對他發火,只是耐心的引導他,早起無論是對他還是對自己都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
用小孩能夠理解的方式去告訴他,在早起的道路中他并不是一個人,因此讓他學會不要埋怨環境,學會去看同一時期那些比他更加努力的人,以此來激勵他。
這張照片就是奧巴馬和外祖父、母親以及同母異父的妹妹在一起的合影,能夠看到四人中只有奧巴馬的膚色是黑色,其余幾人都是白色。
而在這樣的差異中,他還能露出燦爛的微笑,就足以說明斯坦麗?安?鄧納姆在教育上的成功,以及從小培養奧巴馬自信擺脫自卑的成功。
斯坦麗?安?鄧納姆一生有兩次婚姻,第二位丈夫名叫“羅羅·蘇托洛”,他非常喜歡斯坦麗?安?鄧納姆,并且在接受奧巴馬存在的同時,還盡可能將他看做是自己的孩子。
和他一起說笑,一起玩摔跤,后來斯坦麗?安?鄧納姆也跟隨丈夫一起前往了印度尼西亞生活,盡管在這里他要忍受別人叫他一些侮辱性的稱呼,可奧巴馬卻并不在意。
他的驕傲和自信是母親培養的,是從小就刻進骨子里的,哪怕家中有了妹妹的出現,奧巴馬也同樣堅信母親也是愛他的。
只可惜斯坦麗?安?鄧納姆的二婚生活也沒有維持多久,她的丈夫希望她能夠在家生孩子,并且照顧家庭默默支持他的工作,但是斯坦麗?安?鄧納姆卻不愿放棄自己的學業,變成一個只會等待丈夫歸家的女人。
因此后來兩人的爭吵也越來越多,在1980年,斯坦麗?安?鄧納姆還是決定向羅羅·蘇托洛提出了離婚,在這期間她還不斷提升了自己的學業。
最終成功拿到了夏威夷大學的碩士學位,為了能夠讓兒子女兒了解到世界,了解到膚色并不會決定一個人未來的地位。
她坦然的讓兒子聆聽黑人歌手的音樂,讓女兒擁有不同膚色的洋娃娃,種族的融合,被她嵌入進了對孩子的教育中。
在奧巴馬的回憶中他都直言表示,自己的母親就是影響了自己一生的人,正因母親一邊帶孩子,一邊還能完成學業的自信和成功,讓奧巴馬堅信自己也能和母親一樣,能夠擁有做任何事的勇氣。
在教育孩子這件事情上,斯坦麗?安?鄧納姆并沒有采用千篇一律的說教,而是切實的做到了身體力行,她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告訴孩子,人的力量是無限的,要懂得運用與開發。
不僅如此,哪怕種族不同,斯坦麗?安?鄧納姆也一直教導孩子們要友愛、要自信,因此在奧巴馬的身上也總能看到許多母親的影子。
在母親常年的教導中,他早已學會去正視自己的身份,當他在國際社會面對媒體和群眾侃侃而談時,都會不自覺的感激母親,因為這是母親給予他一生中最珍貴的禮物。
這張照片就是奧巴馬與母親的微笑,面對鏡頭兩人的微笑十分純粹,在他們身上你看不到一絲自卑的情緒,哪怕是未婚先孕,斯坦麗?安?鄧納姆也能正視自己的地位。
哪怕有了孩子作為牽絆,她也沒有沉淪在家庭的漩渦中,兩次婚姻,兩次“重生”,斯坦麗?安?鄧納姆從不缺從頭再來的勇氣,這也讓奧巴馬在未來的人生路中找尋到了自己的價值突破與體現。
成為碩士以后,斯坦麗?安?鄧納姆并沒有停下自己學習的步伐,而是成為了一名人類學學者,一直致力于研究印尼爪哇文化。
奈何這樣一位不平凡的女性卻沒能逃過病魔的折磨,因為卵巢癌的緣故,斯坦麗?安?鄧納姆最后的時光都只能在病床前度過,然而盡管如此,她依舊不忘激勵孩子要勇敢朝前邁進。
在1995年11月奧巴馬第一次競選公職的時候,斯坦麗?安?鄧納姆平靜的離開了人世,離開了她珍愛的孩子們,也離開了自己癡迷的研究領域。
最終夏威夷大學為她舉行了告別儀式,或許是因為母親一生都熱愛自由與挑戰,奧巴馬也決定將母親的骨灰撒向了太平洋中,讓母親能夠在海洋的驚濤駭浪中繼續“前行”。
都說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父母的一言一行奠定了孩子未來的人生走向,甚至還會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孩子的情緒,在人生中,如何做一個好的父母值得我們去學習一生的時間。
參考資料:
中國經濟網——美國《時代》周刊:母親影響了奧巴馬的一生(組圖) 2008年04月20日
環球網——奧巴馬動情回憶母親:她是影響我一生的人(圖) 2015-02-10
環球在線——奧巴馬母親教子之道 早晨4點喚其起床學習 2008-03-16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