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民國聞名的大詩人、大才子,徐志摩的風流多情一直為人所津津樂道。
他可以“渣”到什么程度?不顧親友反對,拋妻棄子;原配還未和離,就大膽追求老師的兒媳婦,沒能成功后轉頭又娶了好友的妻子。
連他小老弟金庸后來都忍不住在武俠小說里,頻頻用風流無情的壞人“表哥”來影射現實。他一生中都在女人之間愛恨糾葛,甚至他的葬禮上三個女人還在同臺“飆戲”。
就是這樣一位出身富貴的公子哥,最后竟然為了省錢而出了事故,不幸去世。原因竟然是為了讓他的第二任妻子—陸小曼能夠多一些生活開銷。
可以說在陸小曼面前,他算得上是深情盡責的丈夫。
既可以風流多情,又可以做到深情盡責,徐志摩的人生為何能夠呈現出雙副面孔?他究竟是一個怎樣的人呢?
浪漫灑脫,風流才子
徐志摩早在英國劍橋讀書的時候,就邂逅了他一生的白月光—林徽因。
林徽因是民國四大美女之一。她才情高絕、氣質芳華絕代,既是現代建筑師,也是詩人、作家。
見到林徽因的第一眼,徐志摩就淪陷了。她溫婉爾雅的氣質,清澈動人的雙眼,深深地吸引住了徐志摩。
林徽因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這本來沒什么問題。有問題的是,徐志摩曾經拜過梁啟超為師,而林徽因正是梁啟超為他的兒子梁思成欽定的兒媳婦。
挖“墻頭草”挖到了自家老師的兒媳婦上,更何況這時徐志摩早已娶了原配發妻張幼儀,因此他當時受到社會各方面的壓力也不是一般的大。
可徐志摩畢竟是喊出“愛情是生命的中心與精華”的人,在追求愛情的道路上他癡情到有些瘋狂。
父親的謾罵、原配張幼儀的苦苦挽留、好友的勸解,這些徐志摩通通充耳不聞,他馬上向張幼儀提出離婚的要求,并對林徽因展開狂熱的追求攻勢,寫了很多靈感迸發的新詩求愛。
面對英俊相貌,有著光芒四射才情的徐志摩,林徽因也心動糾結了。她努力克制著,若即若離中痛苦糾結,不過最終還是理性戰勝了感性。
林徽因的猶豫有二,一來自己并不想嫁給徐志摩為妾,二來徐志摩對張幼儀的絕情多少有些讓人心悸。
于是她把跟徐志摩的關系維持在一段合適的距離之外。
眼看如此炙熱直白的愛意得不到回應,哪怕徐志摩再是一見傾心,日子久了,也很無奈地選擇了放手。他和林徽因之后都很理智地各走各的方向,這或許也是世俗很難理解的一種純情。
當徐志摩再次遇到林徽因時,已是四年之后,兩人終是釋懷一笑,此時林徽因也已嫁給了梁思成。
只是沒有了林徽因,沒成想又迎來了陸小曼,徐志摩很快又遇到了生命中讓他第二個心動的女人。
如果說林徽因在徐志摩心里是一朵皎潔的白月光,那么陸小曼就是妖冶的紅玫瑰。陸小曼同樣是民國四大美女之一,她也是一位才女,擅長作畫,熟諳昆曲,寫的一手好文章。
徐志摩回國認識陸小曼時,她已是好友王庚的妻子。
陸小曼
兩個極富天賦才情的人一見面就不免多了幾分好感和好奇。才子佳人也總是更容易迸發出激情的火花。可怕的是,王庚居然還主動給出了這個機會。
由于王庚醉心仕途,專注于工作,沒有空常常陪陸小曼閑玩。眼見徐志摩跟她志趣投合,竟首肯陸小曼和徐志摩常常一同玩耍,這當中也沒有絲毫懷疑,顯然是十分信任好友徐志摩的。
只是徐志摩和陸小曼孤男寡女,正是“干柴烈火”,二人朝夕相處之下難免日久生情。所以當王庚發現兩人的感情時已是為時已晚,兩個人的感情是木已成舟。
陸小曼也是個大膽的女子,她不顧世俗眼光和王庚的挽留,多番周折下終于在1925年跟王庚成功離婚。并在次年,跟同樣為愛瘋狂的徐志摩結婚。
從風流多情到深情負責
原本眾人以為這不過又是徐志摩進行的一場風花雪月、逢場作戲的游戲。
誰也想不到,這位大家公認的風流才子,在遇到陸小曼會真的變得服服妥妥,變成一個深情負責的好丈夫,甚至是間接為此付出了生命的代價。
徐志摩為了跟原配張幼儀離婚,同陸小曼順利成婚,也是拿出了“不瘋魔不成魔”的氣勢。
得知徐志摩要二婚的消息,他的父親徐申如氣得暴跳如雷。原因無他,張幼儀作為徐家兒媳婦來說實在太過賢惠,毫無錯處。
張幼儀不僅是帶著豐厚嫁妝嫁入徐家,進門以后更是為家里任勞任怨,為家族繼承香火,還主動放棄學業,這樣的好媳婦在徐申如看來,真是打著燈籠也找不著。
面對父親的迎頭痛罵,徐志摩也很委屈地說道,“你們也要體諒體諒我的痛苦!”。在他眼里,跟張幼儀離婚這件事就是不愛她,想重新找個自己心愛的人過一輩子罷了,沒那么復雜。
可在徐申如看來,受教育程度越高,理應越懂得禮義廉恥,他氣得用發顫的手指著徐志摩罵道,“你的痛苦?你的痛苦就是你自私的后果,你在倫敦的那點事別以為大家不知道,你只想自己,你對得起幼儀嗎?”
張幼儀與徐志摩
徐志摩確實對不起張幼儀,他依舊我行我素的同陸小曼完成婚姻,絲毫不顧及張幼儀的感受。
徐志摩的所作所為徹底讓徐父與他決裂,很快徐家父母就搬回老家,同原配兒媳婦張幼儀以及孫子生活在一起,并且切斷了徐志摩的經濟來源。
大家都以為這位公子哥一定會受不了現實經濟的苦,最終向家里低頭認錯的時候,徐志摩這次的深情負責卻讓人大跌眼鏡,也從此讓人看到了他不同的一面。
原來陸小曼作為戀人,她是一個迷人有趣的女人,但作為一個妻子,顯然她顯得太過于高高在上,不食人間煙火。
從小眾星捧月的陸小曼是“奢靡慣了”的人。她花錢大手大腳,家中不僅有私人汽車,還雇傭司機、廚師、男仆,以及貼身丫頭。
出入必高樓盛宴,穿戴非名流物件不可,生活奢靡到連其母都痛罵她花錢不識數。最可怕的是陸小曼還因治病的緣故,而染上萬惡的鴉片癮,這才是最讓徐志摩頭疼不已。
愛情熬過了最初的激情似火,剩下的便是生活當中的柴米油鹽。失去了父母的接濟,徐志摩在生活中很快就切實地感受到了經濟的壓力。
按說徐志摩當時自己賺的工資其實也不算少,光是每月教資就有300大洋,這還不算各種版費和投資紅利。
而在20世紀20年代,人們的平均工資不過二十元,這已經足夠一個七口之家溫飽度日。
可徐志摩仍然感到經濟壓力巨大,不得不同時做幾份工作,甚至變賣各種古董字畫,就這樣還要不斷地接受朋友翁瑞午等人的經濟援助。
與徐志摩主要的工作在北京不同,陸小曼只肯留在上海,因為她在這里如魚得水。徐志摩多番苦勸她一同北上生活,陸小曼始終不答應,不得已徐志摩在婚后多年過著來回奔波的日子。
分隔兩地,來回奔波的徐志摩為了省錢,常常借宿朋友家。即便工作辛苦,奔波勞累,徐志摩依舊任勞任怨的賺錢養家供陸小曼花銷,并且堅持不懈地勸解陸小曼戒掉大煙,哪怕每次換來的只是對方的謾罵。
他在北京從早上講課到下午,晚上又兼職忙到十一點后,仍會不忘提筆寫信給陸小曼:“你的困難,由我看來,不是尊長方面,完全是在積習方面。積重難返,戀士情重是真的。”
徐志摩說的積習、戀土,正是陸小曼吸食鴉片的邪惡習慣。幾年過去了,徐志摩非但沒有因為陸小曼的惡習離去,反而不離不棄地盡心照顧著她。
他心中最想的就是陸小曼戒掉鴉片,養好身體。但他的苦口婆心終究敵不過陸小曼被偏愛的有恃無恐。
直到徐志摩飛機出事的前一晚,他還繼續了最后一次勸解陸小曼的話語。那天他在家看著吸食鴉片的陸小曼,苦苦勸導,“眉,現在你瘦成這個樣子我很心痛。因為我深愛著你所以要勸你戒掉鴉片,我親愛的眉啊”。
陸小曼當即大發雷霆,隨手把煙槍擲到志摩臉上,后者慌忙躲開,金絲眼鏡都掉落碎了一地。對此徐志摩只能一言不發、默默離去,他第二天還有事要搭機北上。
只是這次徐志摩卻遭遇了人生中最為不幸的災難。為了省錢,這次他搭乘的是免費飛機,不料碰到當天大霧影響,飛機在迷霧中不幸發生意外,徐志摩與兩名飛行師全都罹難。
這一年,他年僅35歲。可以說陸小曼的奢靡花銷,間接促使徐志摩坐上了這班免費的飛機,也一腳踏入了天堂。
相對于曾經的才子多情,徐志摩之前有多風流,在陸小曼這里他就有多深情,完全跟“渣男”掛不上邊。
徐志摩對兩任妻子的不同態度是他不一樣的雙面人生。張幼儀的好他不懂珍惜,陸小曼的“壞”他卻甘之若飴,正如女作家冰心后來評價徐志摩說的那樣,“女人的好處他就得不著,女人的壞處卻使他犧牲了”。
徐志摩雙面人生的結局
徐志摩遇難的消息傳出后,陸小曼心中一時也是不能接受,聲嘶力竭地喊著,“不可能,不可能”,或許直到此刻她才知道世上最愛自己的那個人已經永遠離開了。
不能接受現實的陸小曼拒絕前往收尸,還是張幼儀委托自己的親哥哥帶著兒子前往收尸。之后的葬禮上,也是張幼儀以未亡人的身份主持葬禮。
葬禮那天,他的前妻張幼儀,前女友林徽因以及陸小曼首次同時出現,三人的挽聯也引起了所有人的關注。
陸小曼的挽聯最長也最具文學性,“多少前塵成噩夢,五載哀歡,匆匆永訣......”表達的是悲痛之情,但翻譯過來多少有點不對味。
大致意思是,我們在一起五年,你突然離開我很心痛,恨不得一起殉情,但是我有老母要贍養,所以就不陪你死了。
這話多少有點博同情的成分在內。觀之還不如林徽因那副只有署名沒有內容的挽聯,對已為人妻的她來說,或許這份空白才是最好的送行方式。
最令人動容的挽聯卻是被徐志摩拋棄,留下兩個孩子讓她照顧的張幼儀寫的,“萬里快鵬飛,獨撼翳云遂失路。一朝驚鶴化,我憐弱息去招魂。”
表達的情感只是對徐志摩的種種哀思,對于自己卻只字未提。事實上徐志摩走后,贍養公婆,教養幼子,做生意養活一大家子的重任,都是原配張幼儀一手包辦。
有意思的是,徐志摩去世后陸小曼才開始戒掉鴉片,并且一改奢靡作風,出入素衣簡服。陸小曼后來才活成了徐志摩心中愛的那個陸小曼,可惜世間卻再也沒有徐志摩。
縱觀徐志摩一生,他也絕非只會風花雪月的那種人。在北方上大學期間,他就感受過軍閥混戰的場景,目睹了屠殺無辜的慘象。
因此他厭惡舊社會,去國外留學便是要尋求一道改變中國的藥方,實現他心中的“理想中的革命”。
回國之后他創辦新月社,接編《晨報副刊》,中間還順便舉報破獲了一起毒品走私案。
以詩言志,以筆為刀,他做到了一個知識分子能做的,文學創作和當時社會歷史特點緊密關聯,背后更多的是對民族命運的深刻思考。
他也沒有像當時一大批五四運動的知識分子一樣宣稱全盤西化,而是接受西方思想的同時扎根于中國傳統文化。比如《國慶頌》,就是他深切的愛國詩篇。
恐怕正是徐志摩的種種愛國情懷又加上自身的風流才情,張幼儀這個從舊傳統走出來的女性,才會一直用自己的方式默默愛著徐志摩,一輩子不曾放下吧。
張幼儀在徐志摩去世后,還不留余力地為其出版的《徐志摩全集》等詩篇。這位從容豁達的女子,直到1988年才黯然離世。
晚年張幼儀
晚年時,有記者提問張幼儀還愛不愛徐志摩。她表示說,“你們總是問我愛不愛徐志摩,其實我自己都很迷惑,因為,我這輩子從沒跟什么人說過“我愛你”。但如果照顧他和家人就是愛的話,那我的確很愛他。他一輩子遇到的那幾個女人,說不定是我最愛的。"
張幼儀的回答,或許也是徐志摩一生的遺憾,他錯過了那個最愛他的女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