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有位粉絲問:堅持寫作20多年,創作出版10本,我到底靠什么支撐?
其實,這個問題之前也有人問過,但我一直沒有回答,總感覺不到時候。如今,在新書《爆文創富》上市之際,我愿意敞開心扉,談一談內心的真實想法。
從初中時期公開在文學刊物上發表第一篇文章算起,我的創作時間已超25年,個中艱辛,只有經歷過的人才能體會得到。
這個世界上,最難的,是堅持二字。作為普通人,我之所以能將寫作堅持這么多年,需要強大的內在驅動力與外部支撐。總結起來,大概有五個方面:
一、內在精神需求
最開始,我只是將寫作當成記錄生活、釋放情緒的一種方式。通過文字,我可以傾訴現實生活的壓力,在文字中與自我對話。這種情感投射賦予寫作以療愈功能,即使無外界反饋仍能持續。
后來,隨著認知升級,寫作迫使我不斷梳理邏輯和深化思考。寫作則成為我對世界進行再認識的一種方式。在長期的寫作過程中,我嘗到了“以寫促學”的甜頭,倒逼閱讀輸入,實現知識體系的迭代。
二、職業使命和社會擔當
對于來說,遠達不到徐則臣所稱的“藝術的擔當”高度,但我還是認為,作家需回應時代命題,通過形式創新拓展多種可能性,這種使命感超越個人利益,成為持續創作的深層動力。
此外,我也有一種記錄時代的責任感。在自媒體時代和社會大變遷時代,寫作的門檻大幅降低,但如何讓自己的知識、才華和思想,讓更多人看到并幫助到別人,而且自己更有尊嚴地生存下去,是一個現實課題。為此,我做了很多努力,包括開設免費專欄,給社群講課,到高校給學生做分享。
三、經濟壓力與生活選擇
熟悉我的讀者都知道,我做過幾年自由撰稿人,也就是靠稿費過活。那段時間,我深刻體會到,將文字變成收入,極為不易。有時,一兩個月都沒有稿費收入,壓力很大。
后來,為了擺脫這種現狀,我開始探索商業寫作。目的之一,就是為了增加收入,讓自己好過一點。
不過,我必須要說,讀者的認可和支持,帶來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也是我持續寫作的動力之一。如今,每次到不同的地方出差,一些讀者會主動找我交流,喝茶,我特別喜歡這種感覺。
四、行為慣性與人脈支持
寫作這么多年,我已經形成了寫作的慣性。無論是在地鐵、機場或茶樓,就算沒帶電腦,我也會在手機上寫作。特別是在不同平臺開設了自媒體賬號之后,哪怕臨時起意,只是寫上幾句簡單的感觸,也能讓我倍感舒爽。
當然,讓人更為開心的是,因為寫作,我結識了上千位專業作家或寫作者。通過與他們的交流,我學習了很多新的東西,拓展了視野。特別是差異化的視角互補,可以很好地幫助我突破創作瓶頸。
五、自我實現與生命價值
有句話說得好,叫活到老,學到老。深知自己資質平庸,唯有不斷學習,才能不被快速變化的時代淘汰,讓自己活得更有價值一些。而寫作是倒逼學習的絕佳方式。比如,為了創作一本新書,我會花費大量的時間去熟悉和了解行業知識,充分內化之后才開始動筆寫作。
必須承認,我還有一點小小的私心,就是希望自己百年之后,能為這個世界留下點什么,哪怕只是只言片語,而且有那么一些人記得我的名字,看過我寫過的東西,則倍感欣慰,感恩不已。
總結:寫作動力的動態平衡
綜上所述,我之所以堅持長期寫作,是多種動力的疊加和動態平衡的結果:初期只是依賴興趣,中期主要靠現實壓力牽引,后期則回歸社會責任感。最后,我想給所有寫作者一個保持創作動力的公式:“熱愛+習慣+價值感”的三角結構,既能享受過程,又能抵御現實壓力。
-------作者簡介---------
姚茂敦,男,知名財經作家、兒童作家、資深出版人、前媒體人。著有《錢小兔學經濟》《30分鐘學創業》《破局生長》等10本圖書,同時策劃有《段永平:步步為“贏”》《底層思維》等大量暢銷書。
新書《爆文創富》已上市。
溫馨提示:欲訂閱本書,請點擊下方的卡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