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睡覺打呼嚕,是睡得香嗎?
說話鼻音重、反復清嗓子怎么回事?
聽力下降、上課注意力不集中,經常開小差?
兒童耳鼻喉疾病因其癥狀的隱蔽性和易被忽視性,常常悄悄影響孩子的成長軌跡。以下是幾種臨床常見、對兒童生長發育影響深遠的耳鼻喉疾病,值得每一位家長認真了解。
一、腺樣體肥大
腺樣體位于鼻咽頂后壁,是兒童時期重要的免疫組織。當它因反復炎癥刺激發生病理性增生肥大時,便成為健康“攔路虎”:
- 鼻塞與張口呼吸:孩子被迫長期用口呼吸,影響氣流走向。
- 睡眠打鼾與呼吸暫停:夜間睡眠質量差,深睡時間減少。
- “腺樣體面容”:長期張口呼吸導致頜面骨骼發育異常,出現上唇短厚上翹、下頜后縮、牙列不齊、硬腭高拱等特征性面容。
- 聽力下降(分泌性中耳炎):腺樣體壓迫咽鼓管咽口,阻礙中耳通氣引流。
- 生長發育遲緩:睡眠質量差影響生長激素分泌。
- 認知與行為影響:睡眠片段化、缺氧可能影響注意力、記憶力及情緒。
二、過敏性鼻炎
過敏性鼻炎并非簡單的“愛流鼻涕”。當孩子持續或反復出現:
- 清水樣鼻涕
- 陣發性噴嚏(尤其晨起)
- 鼻癢(常揉鼻子、做鬼臉)
- 鼻塞(夜間或接觸過敏原后加重)
- 可能伴有眼癢、流淚、咳嗽
若不規范控制,危害深遠:
- 誘發鼻竇炎、中耳炎:鼻腔黏膜腫脹阻塞鼻竇口及咽鼓管。
- 加重腺樣體肥大:持續炎癥刺激是重要誘因。
- 影響睡眠與學習:鼻塞、瘙癢干擾休息和學習專注力。
- 增加哮喘風險:上下呼吸道炎癥存在密切聯系。
三、分泌性中耳炎
此病特點為中耳積液、聽力下降,但往往無耳痛、發熱等急性感染癥狀,極易被忽視:
- 輕度至中度傳導性聽力下降:孩子可能表現為聽不清、要求重復、看電視音量調大、注意力不集中、反應遲鈍、語言發育遲緩(尤其嬰幼兒)。
- 耳悶脹感:年長兒可能表述耳朵像塞了棉花或有水。
- 輕微耳痛:不常見或短暫。
- 平衡問題(少見):少數患兒可能訴說頭暈。
長期未干預的后果:
- 語言發育遲緩:嬰幼兒期是關鍵期,聽力損失直接影響語言輸入。
- 學習困難與社會交往障礙:聽不清影響課堂參與和社交溝通。
- 鼓膜及中耳結構粘連、膽脂瘤風險(長期慢性病例)。
四、急慢性扁桃體炎
扁桃體作為免疫器官,也是感染的易發部位:
- 急性扁桃體炎:高熱、咽痛劇烈、吞咽困難、扁桃體紅腫、表面可有膿點。
- 慢性扁桃體炎:反復咽痛、咽部異物感、口臭、扁桃體慢性充血、隱窩口可有分泌物。可成為“病灶”,誘發或加重其他疾病(如腎炎、心肌炎、關節炎、銀屑病等)。
- 扁桃體肥大:與腺樣體肥大類似,可導致上氣道阻塞、睡眠打鼾、呼吸暫停、吞咽不暢、影響頜面發育等。
守護孩子健康,家長可以這樣做
- 提升觀察力:留意孩子睡眠呼吸狀態(打鼾、張口呼吸、憋氣)、聽力反應(叫不應、要求重復、看電視音量過大)、日常習慣(頻繁揉鼻、清嗓、摳耳)、言語清晰度及生長發育曲線。
- 重視“小癥狀”:不要忽視反復出現的鼻塞、流涕、咳嗽、耳悶、咽部不適等,尤其當癥狀持續超過兩周或反復發作時。
- 及時就醫,明確診斷:發現異常,應帶孩子到正規醫院耳鼻喉科就診。醫生通過專業檢查(如前鼻鏡、耳鏡、鼻咽鏡、聽力學檢查、過敏原檢測等)才能確診疾病類型和程度。
- 遵醫囑規范治療:無論是藥物治療(如鼻用激素、抗過敏藥、必要時抗生素)還是手術治療(如腺樣體扁桃體切除術、鼓膜置管術),都需嚴格遵循醫生指導,足療程、按時復診。切勿自行用藥或隨意停藥。
- 環境管理:保持室內清潔通風,勤換洗床上用品,減少塵螨、霉菌等過敏原;避免接觸二手煙;在花粉季節或空氣污染嚴重時,適當防護。
- 增強體質:均衡飲食、充足睡眠、適度戶外運動,提升孩子自身免疫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