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日,我抵達日本大阪,在酒店睡了一個好覺,早上出來壓馬路,在火車高架橋下,無意間,撞到一家永旺超市,據(jù)說,這是周圍居民的食品采購中心。
我進去逛了逛,也算是一次田野調(diào)查。
蘋果(切片)
60克(1.2兩)
稅后,192日元,人民幣9.6元。
我這輩子還沒見識過這么小的果盒,也算是小刀拉屁股,開眼了。順便提一嘴,日語里面,蘋果叫“林檎”,是非常古老的漢語詞匯,被我們棄用,被日本人保留。不過,現(xiàn)在年輕人一般都用假名“りんご”,很少用漢字,超市里也只標注“りんご”。于是,“林檎”這個古老漢語詞匯,消失在歷史的長河之中。
另外,日本商店物價,通常把稅前價格標得很大,底下一行小字,才是稅后價格。
蘋果
一袋2個,稅后753日元,人民幣38元。
讓我想起前幾天,在某東買了一箱蘋果,5斤,一共9個,人民幣24包郵。
葡萄
一包,目測不到20顆。
稅后,1382日元,人民幣69元。
香蕉
產(chǎn)地菲律賓,每包四根。
稅后,267日元,人民幣13元。
芒果(泰國)
一個,稅后645日元,人民幣32元。
總的來說,除了香蕉,大部分水果的價格,日本是中國的5~10倍。
如果說日本產(chǎn)水果價格高,是因為人力成本問題,我還能理解。東南亞進口的水果,價格也這么高,就很難理解,也許有一只無形的手,在幕后操控。
西紅柿
一袋,三個(很小),稅后,321日元,人民幣16元。
胡蘿卜
一袋,4根,稅后,169日元,人民幣8.4元。
日語中,“胡蘿卜”是 人參(にんじん),而“人參”是 高麗人參(コウライニンジン)。
西蘭花
一小個,稅后213日元,人民幣10.6元。
小蔥
一盒,30克,不到一兩。
稅后105日元,人民幣5.3元。
在中國菜市場,小販隨手送的,都比這多。
小南瓜
1/4個,稅后,321日元,人民幣16元。
請注意,這是小南瓜,1/4個比蘋果還小。
小西葫蘆ズッキーニ
一根,稅后,170日元,人民幣8.5元。
豆角
7根,稅后213日元,人民幣10.6元。
萬萬沒想到,豆角也能賣出奢侈品的感覺。
這么少,如何做?又怎么吃?真是一個謎。
青椒ピーマン
一袋三根,稅后,213日元,人民幣10.6元。
黑木耳
三朵,攤開還不到半個手掌大。
稅后,170日元,人民幣8.5元。
地瓜
一個,稅后,213日元,人民幣10.6元。比一根香蕉還小一點。
馬鈴薯
一袋,五個(很小),稅后321日元,人民幣16元。
生菜
稅后,每個138日元,人民幣6.9元。
這家永旺,是附近比較大的超市,即便如此,蔬菜品種遠少于中國,價格大約也是中國的5~10倍。
大米
是最有意思的產(chǎn)品,最近新聞都在說,日本米價暴漲,我逛了一圈都沒有看到大米。最后,店員帶我去了一個角落里,那里躺著五袋大米,整個超市就這五袋了。
每袋5kg,稅后4730日元,人民幣236元,也就是說,23元/斤。米價大約是中國的10倍。
雞蛋
一盒8個,稅后,300日元,人民幣15元。
所有葷菜之中,雞蛋價格是最接近中國的一種,大約2倍左右。其余肉類,都非常貴。
豬肉
一盒204克。
稅后,612日元,人民幣30.6元
也就是73元/斤
牛肉
日本產(chǎn),每盒200克。
稅后,2169日元,人民幣108元
也就是270元/斤。
雞肉
每盒188克
稅后,752日元,人民幣37元
也就是98元/斤。
寫在最后
總的來說,日本的食品價格非常貴,蔬菜、水果、肉類,大約是中國的3~10倍。而日本的平均收入,卻遠沒有高到這種程度。看到這里,可能有人會說,中國沿海大城市的生活水平,已經(jīng)超過日本了。
我還是老生常談,世界是復雜的,沒有固態(tài)的真相,只有動態(tài)的視角。
日本的食品價格,以及交通費,比我們貴很多,但大部分日用工業(yè)品價格,卻相差不大。某些產(chǎn)品,日本甚至還有價格優(yōu)勢。我這次落地大阪,在地鐵里遇到很多中國人,她們帶著很多行李箱,仔細聽她們的聊天內(nèi)容,原來是代購人員。我萬萬沒想到,2025年,居然還有代購大軍的生存空間。
無論哪個國家,都大致可以分為三種人:頭部富人、中產(chǎn)、下層。
頭部富人,無論在哪里都活得很滋潤,基本物價與他們的生活弱相關(guān)。
以我行走世界的感受,我國中產(chǎn)生活水平,嚴重被低估,尤其是中國沿海城市的中產(chǎn)階層,生活水平可能是已經(jīng)超過一些發(fā)達國家。他們的稅后收入,和發(fā)達國家差距不大,卻能享受到低廉的物價,尤其是服務業(yè)價格,比如,外賣、快遞之類,水平碾壓發(fā)達國家,價格卻只有一個零頭。
舉個例子,這次,我打車去寧波機場,全程16公里,才22元人民幣。與此同時,我在大阪,打車從酒店到車站,3.6公里,卻要90人民幣。論每公里價格,大阪大約是寧波的很多倍。日本的中產(chǎn)很少打車,不是他們不懂享受,而是價格實在太貴。
換個角度看,大阪司機干同樣的工作,收入就是寧波同行的好幾倍。越是底層的體力勞動,大阪的工資水平越高于寧波。
簡言之,日本的生活水平,下限不低,上限卻不一定高。
特別聲明:以上內(nèi)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nèi))為自媒體平臺“網(wǎng)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