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千禾0醬油的「千禾0」是商標「這瓶醬油」打翻后,食品界的誠信之城就突然崩塌了!
消費者以為自己花更多的錢錢買來的是包裝上實實在在陳述的優質商品,可萬萬沒想到,這些能博取消費者信任以及消費決策的關鍵詞,竟然被注冊成了商標。
雖然千禾多次公開表示,雖然千禾0是商標,但帶有這個商標的商品,均是0添加,那么他們為何會這么多此一舉呢?沒有人知道它背后的心思,但這樣的文字游戲,無疑在無數消費者心中埋下了一顆懷疑的種子。
很快,這個懷疑的種子就發芽了,而千禾0就像那個塞著醬油瓶的木塞,被抽煙出后后,這場商標刺客的文字游戲,就像泄洪一樣,將整個食品界的誠信給徹底的淹沒了。
于是我們看到,在社交媒體上,賽博偵探們發動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商標刺客大揭秘活動。
越來越多的類似手法,密集的、排著隊沖上熱搜,比如被消費者熱捧的壹號土豬頭,壹號土竟然也是商標;
知名演員運作的品牌德子土雞,「德子土」也是商標……而數據顯示,2024年,三德子公司年度銷售額在7000萬元左右,共銷售「德子土雞」約100萬只。
對于商標爭議,該公司回應,銷所售土雞均為生態散養,品質經得起檢驗。
今天,那個三年前土坑酸菜事件曝光后,被無數消費者捧出來的那個方便面國貨之光白象,也因為類似的事情沖上熱搜。
事情大概柴油們也看到了,就是超市貨架上的明星方便面白象多半袋面,「多半」竟然也是商標。
有賽博偵探表示,服了白象這個老六,買的時候以為是「多半袋」面,買回來才發現是「多半」袋面,每天上一當當當不一樣。
該爆料發出后,相關的話題快速沖上熱搜榜第一,并霸榜熱搜第一長達16個小時,閱讀量達到1.5億、互動量更是突破20萬。
在白象還沒來得及解釋的情況下,相關話題的評論區那真是罵聲一片:「我當你是民族品牌支持你,你給我玩心眼」「這種小機靈破壞了品牌價值」
隨后,小柴查詢發現,類似的商標,白象可不是只注冊了一個。
公開資料顯示,白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曾于2018年至2021年之間申請注冊「多半」「多半袋」「多半桶」「白象多半袋」「白象多半桶」等商標,當前部分商標已成功注冊。
也有未注冊成功的,比如「多半袋」「多半桶」商標因易導致消費者對商品的數量等特點產生誤認被駁回,處于無效狀態。
對于爭議,白象也很快做出回應,表示,「多半」商標申請注冊的初心是為了與常規分量產品做區分,便于消費者選購。如因此給消費者造成誤解,公司表示誠摯的歉意。
在聲明中,白象也表示,「多半」產品,是基于原70g面餅基礎上推出的110-120g面餅的大份量產品,「多一半」是基于原60g面餅推出的100g面餅的產品。
白象同時稱,后續將盡快調整「多半」產品包裝,避免引發消費者的誤解。
從回應也不難看出,雖然白象的「多半」是商標,但面餅份量確實多了,這或許并沒有問題。但根據據瀟湘晨報等媒體報道,記者隨機挑選了長沙市一家線下超市進行走訪顯示,「多半袋/桶面」在凈含量上并沒有多半,僅多了1/5到1/4。
也有媒體對比發現,品牌名為「白象多半牌袋面」的新版紅燒牛肉面,面餅重120克;同品牌名下的老版紅燒牛肉面,面餅重110克。
對此,白象客服認為不同名稱的商品并沒有可比性,將向上級反饋。此外,小柴也發現,白象的店鋪中也存在面餅重60克的方便面產品。
那么現在的問題就是多半是實打實的,就得看和哪款產品比了。
也因此,不少媒體和吃瓜群眾質疑,這還是擺脫不了在耍小聰明、玩文字游戲的嫌疑。
那么我們也不難看出,不管是千禾0、還是白象多半,雖然這些關鍵詞都被注冊成了商標,但目前看來,商標所傳遞的信息,和產品本身也基本上是一致的。
但也有律師認為,企業雖然已將「多半」進行了商標注冊,但故意將商標「多半」與「袋、桶」等文字進行組合使用,有不規范使用商標以及誤導性宣傳的嫌疑。
那么就算白象這些商標傳遞的信息和商品本身一致,但這樣的商標與關鍵詞的亂組合,我們不能說白象就完全無辜。
同時,值得注意的是,注冊了「多半」類似商標的不止白象一家,以「多半」為關鍵詞在商標網進行檢索,有超過110個記錄,其中包括「多半噸」「多半斤」「多半兩」「多半尺」等。
在方便面賽道,早在2020年,今麥郎就申請注冊過「1袋半」商標。但因因缺乏顯著性且易使公眾對商品分量產生誤認,被國家知識產權局裁定無效,2022年一、二審均維持原判。
除了今麥郎,康師傅也曾申請「一倍半」「1碗半」「1倍袋半」「康師傅一倍半」等商標,當前商標多處于無效狀態。
事實上,我們也不難發現,企業將這些含有促進消費決策的關鍵詞進行商標注冊,似乎成了食品界的常規操作。
在近半年的多起事件之外,消費者們耳熟能詳的品牌的品牌的一些爆款產品,關鍵信息是商標的不在少數。
比如,大家廣告從小看到大,從小喝到大的六個核桃,小柴小時候一直覺得這一罐里,真的有六個核桃,但長大后才發現,自己被騙了,自己的爸媽被騙了,總覺得喝六個核桃能補腦,因為六個核桃是商標。
根據六個核桃的配料表,其一罐里面的核桃含量不足兩個。后來,該公司解釋:沒有任何文件明確指出一瓶飲料中要含有6個核桃。
合著咱們理解錯了,不是他們整天的廣告洗腦導致的,而是得怨自個兒的認知、
在六個核桃之外,還有那個賣的很貴的簡愛酸奶,包裝盒上醒目的印著「其他沒了」的字眼。
然而,「其他沒了」也只不過是人家注冊的商標罷了!
這些年,大家購物,尤其是食品類商品,都喜歡看配料表,那些添加比小說還長的商品,基本上被大家拉黑了,但萬萬沒想到,品牌會出這么一招來應對。
此外,還有一款山楂飲品,也在產品的外包裝上印有這樣的文案:水、山楂、冰糖、其它沒有了……但其他沒有了,也是商標。
還有超市里賣的很貴的0添加西梅,你肯定想不到,0添加西竟然是商標。
還有你愛喝的零蔗糖飲料,零蔗糖是商標……
山里來的土雞蛋,看了上述案例,你一定學會怎么斷句了,「山里來的土」是商標。
手搟銀絲掛面,手搟銀絲是商標……
200%椰子水,100%是名稱和商標……
還有超市常見的脫脂花生,你以為是可以減肥的脫脂產品,實際上,脫脂是商標……還有脫脂花生醬,脫脂也是商標……
俄羅斯紅腸,「俄羅斯紅」是商標……類似的還有青藏湖鹽,「青藏湖」是商標。
再比如醫研抗敏牙膏,「醫研」竟然是商標……
當然,這個套路逐漸從食品飲料界,快速的向其他領域擴散了,比如某品牌推出了一款120W的充電器,非常醒目的字標識,但萬萬想不到,120W竟然是商標。
而打開說明書發現,它的真實功率只有22.5W。
更離譜的還有,華為正品試用手機,「華為正品試用」是商標,和華為沒有半毛錢關系。
類似的還有到處可見的361斷碼清倉,小柴一直以為,這是361°的一種業態,但現實啪啪打臉,因為361斷碼是商標。甚至和361品牌沒有任何關系。
類似的還有,600片濕紙巾,600片是商標……
濃眉大眼的保潔,旗下潘婷3分鐘奇跡護發素,潘婷3分鐘奇跡是商標……
1480抽紙,你以為是1480抽,其實1480是商標……
事實上,類似的案例非常非常多,那么為什么他們會擠破頭去注冊這樣的商標呢?
實際上道理很簡單,也就是消費者最在意什么,他們就在包裝上印什么,這樣促進銷售的效果是非常顯著的。
但是隨便印上去的風險很大,很容易被抓住虛假宣傳的把柄,于是他們就把這些消費者在意的關鍵詞,注冊成商標,從而降低這種風險,當消費者投訴虛假宣傳的時候,人家可以直接出示商標當證據,可以把自己甩的干干凈凈。
當然,在這些案例中,我們也不難發現,像千禾、白象,他們雖然把類似的商標印在了商品上,但落實到產品,事實上和商標傳遞的信息,和產品本身一致。
但小柴不理解的是,他們為何要這么多此一舉呢?因為這樣的行為,在如今談「商標」色變的輿論環境中,反而容易引發質疑。
而除了商標傳遞信息和商品一致的,其實大部分注冊這類商標,都是心里藏著小九九的,尤其各種不規范組合在一起的時候,誤導消費者的行為實際上是明牌了的。
我們回到行業視角,當這種商標亂象成為一種常態,尤其是在食品圈,這樣的亂象實際上正在從根本上動搖本來就不堅實的信任基礎。
中國新聞網針對此類事件,也發表評論,稱今年以來,「千禾0」「壹號土」「德子土」等多個商標,被質疑玩文字游戲,引發爭議。有法律專家指出,商標玩文字游戲對良性市場競爭和消費者權益保護帶來負面影響,若長期放任這類商標的注冊和使用,必將帶來嚴重的不良后果。
這樣的后果,實際上我們已經看到了,站在品牌視角,雖然白象、千禾們的商標印在包裝上,和產品本身出入不大,甚至一致,但還是引來了巨大的負面輿情,可以說得不償失。
尤其白象這次,評論區的負面評價那更是不堪入目,好不容易借機樹立起了的國貨之光形象,也必然遭受不小的影響。
尤其當你將這些關鍵信息注冊成商標的時候,不管你實際如何,總有人會覺得你是在耍小聰明、小機靈,對用戶沒有那么真誠。
站在行業視角,以前,消費者不認配料表,現在到了不認商標,甚至是對相關商品包裝上印的任何字,都開始產生懷疑了,而這樣下去,對于品牌和市場來說,如何重建信任,將是一個巨大的新難題。
總之,如今的食品界,再也沒能力承受品牌們一刀接著一刀砍了,品牌們也應該明白,真誠才是唯一的必殺技,大家可以千萬別把真誠,裹上商標的外衣。
柴狗夫斯基??
作者|小柴肆號
編輯|譚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