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一位93歲的“女郎”穿著明黃色的紗質舞裙,在滑稽表演名人堂上翩翩起舞。
Coby Yee 在 2019 年滑稽表演名人堂的照片
年輕人們并不知道這位“女郎”是誰,他們只是為了高齡卻依然在舞臺上表演的表演者奉獻掌聲。只有從那個時代走過來的人才認得出,這個“女郎”名叫Coby Yee(余金巧),是20世紀40-60年代最傳奇的艷舞明星,唐人街最敢跳的舞者,舊金山中國城最后一家夜總會——紫禁城夜總會的最后一任老板。
二代移民
余金巧的父親是第一代移民,廣東人,20世紀初,他帶著二房妻子遠渡重洋,成為美國俄亥俄州哥倫布市一員。
年幼的余金巧
夫妻二人開了一家洗衣店,后來又開了一家雜貨店,養活一家8口。他還要給家中的正室寄錢,那邊也有幾個孩子。
余金巧1926年出生,是家里的老三。5-6歲的時候就要在店里幫忙。洗衣服、熨燙,再給客人送回去,濕漉漉衣服的重量對于還是個小女孩兒來說的余金巧過于沉重,她直起腰,向窗外看去,發現隔壁的孩子正在練習踢踏舞。
年幼的余金巧與家人
看著別人歡快的舞步,余金巧的腳不由自主地跟著跳動起來,心頭壓抑的沉重一掃而空。
洗衣房、家庭過道,甚至是路上,只要余金巧想,她就可以在任何地方歡快地起舞。
“我的父親調侃我像只小猴子。” 余金巧道:“我的父母是第一代移民,家里講粵語,我幼時學過中文,但卻已經不會寫了。”
年幼的余金巧
余金巧的母親喜歡粵劇,當她發現女兒的天賦時,勸說丈夫送她去學習舞蹈,一小時1.5美金,這可不是一筆便宜的支出。但孩子實在喜歡,余金巧的父親Kim也就掏了這筆錢。
年輕的時候跳踢踏舞
后來,余金巧會跳舞這件事兒在當地傳開了,常常有人對Kim說:“你的女兒真可愛,可以請她來我們俱樂部跳舞嗎?每次表演我可以支付你5美元。”
有了進賬,父親就更不會干涉女兒的興趣愛好,余金巧一邊讀書,一邊幫家里干活,一邊跳舞。
中國城夜總會
暑假,余金巧和姐姐一起去拜訪在華盛頓經營華人戲院餐廳的叔叔。專門的舞臺,專業的樂隊和伴舞,這與那些小餐館截然不同。
年輕的余金巧
余金巧問叔叔:“我能來你這里演出嗎?”
叔叔和氣地搖了搖頭:“你太小了,等你年滿16歲再說吧!”
回家之后,余金巧似乎找到了前進的目標,她拼命的練舞,最擅長踢踏舞和搖擺舞。而陪伴母親看粵劇讓她見識到色彩繽紛的戲服。“這也太漂亮了吧,如果穿這個跳舞,一定特別棒!”
1945 年,余金巧一家在俄亥俄州哥倫布市拍攝的照片
余金巧的媽媽幫她做了一套改良的粵劇戲服的改良三件套:最外一層是中式夾克,第二層是摩洛哥式長袍,最里面是一條桑巴裙。父親則為她做了一個便攜式掛衣架,可以折疊起來放進行李箱中。
余金巧,約1945年
二戰結束后,余金巧的父親上了年紀,就像所有中國人一樣,表達出落葉歸根的想法。他們全家來到舊金山,打算乘船橫渡太平
洋。然而,余金巧和姐姐并不想離開,“我們是東西方人,中文說不好,也不知道在那里能做些什么。”
Kim雖然有些失望,卻也表示理解,于是,他帶著妻子和其他孩子踏上回鄉之路,只留下姐妹兩人獨自求生。
20世紀50年代的唐人街
上世紀40年代~60年代,是唐人街夜總會最鼎盛的時期,格蘭特大街上有六家夜總會,“它們看起來都像是弗雷德·阿斯坦。人們會盛裝打扮,來到這些俱樂部跳舞,就像電影里一樣。”
余金巧與姐姐在基督教女青年會找到了一個房間,姐姐在餐廳打工,余金巧則進入夜總會,成為職業舞蹈演員。
唐人街最敢跳的中國娃娃
余金巧會以中國式舞蹈開始她的三幕表演,第一段是中式舞蹈,欲訴還休;隨后是一段美國搖擺舞,最后以華麗的拉丁舞為結尾。
余金巧,約1950
余金巧跳得很好,但她沒辦法像白人一樣在那些高端俱樂部里舞蹈,因為排華法案,只能在唐人街夜總會里工作。彼時黃柳霜正當紅,夜總會用獨特的“東方”韻味也能招攬到不少顧客。
沒過多久,余金巧的父親在家鄉去世。她與姐姐非常擔心母親和弟妹們,因為大房在家鄉經營多年。她們輾轉聯絡香港的遠親,把母親和妹妹又接回了美國,過了幾年,小弟Jackie也回到美國,一家人又重新團聚。
余金巧
20 世紀 40 年代末,余金巧搬到了加利福尼亞州舊金山。一位經紀人對她說:“嘿,如果你脫掉這件衣服,你可以多賺50美元。”
余金巧道:“對不起,我做不到,穿這么少,我會感冒的。”
經紀人笑著建議:“你身上這種漂亮的衣服,可以多穿幾層,然后一件一件脫掉。”
余金巧
余金巧還是不怎么樂意,在華人觀念里,裸露身體的女人是不道德的,會被家庭驅逐。
但經紀人很快就將周薪漲到1000美金。這一次,她動搖了。她告訴經紀人:“我不會脫到最后,你也要保證燈光越來越暗,這樣效果更好,相信我。”
余金巧
就這樣,余金巧一邊跳舞,一邊踩起縫紉機,為自己做了很多華麗又有巧妙分層的服裝。
“我從來都不是脫衣舞娘,我是異國舞者。”余金巧這樣道。
她在“成吉思汗”和“大觀天臺”跳舞時,“紫禁城夜總會”也找了上來。這家華埠最大的夜總會老板Charlie Low對余金巧說道:“Coby,自從你來了以后,我們生意變得更好了,你帶給我生意最興隆的一次復活節!”
唐人街的舞蹈表演
不只是舊金山,余金巧還參與巡演,她在拉斯維加斯表演,足跡幾乎跳遍了全美。特麗娜·羅賓斯形容:“美麗的長腿,深色嘴唇,蓬松的頭發,像天使一樣跳舞……Coby代表了那個逝去的時代。”
從舞者到經營者
余金巧在“成吉思汗”工作時認識了第一任丈夫 Sun Lowe,是一位華人歌手,人稱“華人辛納屈”。兩人在夏威夷巡演時結了婚,但這段婚姻僅僅維持到生下女兒Shari為止。
余金巧與女兒莎拉
幾年后,紫禁城夜總會老板Charlie Low決定退休。
Charlie Low是一位在內華達州出生的美籍華裔企業家,她開辦的紫禁城夜總會提供價格低廉的美式中餐,比如炒面、炒飯,以及全中式表演。
Charlie賺夠了錢,在普萊森頓買下了一座 72 英畝的牧場后決心退休。他問余金巧:“你要不要買下我的夜總會?”
余金巧
余金巧道:”我自己沒有那么多積蓄。“
Charlie夸張地道:“你當然有,那些錢我全都付給你了!現在你可以用上這筆錢了。或許你可以問問你兄弟姐妹們的意見?”
與家人商量后,余家決心籌資買下這家夜總會。
經營夜總會的余家人
就像許多年前那樣,全家上陣。弟弟穿著燕尾服在門口迎客,鋼琴師是另一位親戚,妹妹是服務員,姐姐負責打理財務與后廚,孩子們放學后來幫忙洗碗打掃。余金巧自然負責編舞和跳舞,她忙的不亦樂乎。
白天排練節目,晚上經營夜總會和跳舞,每六個星期就要更換一次節目單,確保能夠留住客人。
1964 年《舊金山指南》封面上的余金巧
美國爵士樂之父路易·阿姆斯特朗的太太看了余金巧的表演后對她說道:“親愛的,你可比吉普賽還要吉普賽!”
“華人跳舞娃娃”、“華人吉普賽玫瑰”,這些美名都曾經屬于這個活力四射的女性。
她本有機會去更遠的地方巡演賺更多的錢,但家族經營將她的腿腳綁在了舊金山。然而,時代在發展,唐人街開始沒落。
新的出發
隨著《排華法案》1943年被廢止,加州也逐漸停止了排華事業。大部分華人可以走出唐人街到外面做生意,曾經以旅游業、餐飲業為主導的中國城,逐漸衰落。
余金巧
“東方”式的表演不再流行,搖滾樂和波西米亞風潮興起。七十年代,一個名叫卡羅爾·多達的白人舞者,在百老匯解開了自己的胸罩。這可比從不曾真正裸露的東方舞蹈給人更強烈的感官刺激。大量觀眾從唐人街夜總會離開,奔赴真正的脫衣舞俱樂部,中國城漸漸走向沒落。
余家經營的紫禁城夜總會在1970年關閉,也是整個舊金山唐人街堅持最久的一家。
余金巧
沒有高收入,地租不斷上漲,余金巧因為付不起高額稅金,沒能留在舊金山市內,搬到灣區的圣巴勃羅,以裁縫工作維持生計。
她大部分時間都沉迷設計那些漂亮的繁復的衣服,因為她最初對美麗的概念便是由中式戲服而來。余金巧將西方美學結合入東方意境中去,讓她設計的表演服格外別致。
“我從來不穿簡單惡毒T恤,我就喜歡精致的東西。”余金巧這樣道。
老年的余金巧
她并沒有放棄跳舞,只要有邀請就會去表演。等到年紀再大一點,表演機會越來越少,她就兼職教授舞蹈。總之,舞蹈就是她生命中最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無論多少歲,都得跳下去。
20世紀90年代,余金巧的第二任丈夫去世,她痛苦煎熬了一段時間后遇到了比她小將近20歲的斯蒂芬。
余金巧,60年代
起初,余金巧覺得斯蒂芬太輕浮,但他舞跳得好極了,又有音樂天賦,最終兩人還是走到了一起。
兩人都是“舞瘋子”,余金巧道:“我發覺跳舞變成了一件真正快樂的事,之前很長一段時間。跳舞成為謀生工具的時候,那是一份辛苦的工作。現在,我們想想什么時候跳就什么時候跳,想去哪就去哪。”
跳舞,直到最后一刻
2010 年代中期,余金巧和幾位前唐人街舞蹈者一起加入了格蘭特大道歌舞團,這是一個復古唐人街風格的表演團體。她們四處演出,從拉斯維加斯到古巴哈瓦那,再到中國上海。
2019年余金巧在古巴表演
2018年,余金巧在拉斯維加斯遇到了一個名叫楊圓圓的中國紀錄片導演,聽過她的故事后,楊圓圓堅持要將她的故事拍攝成紀錄片。
她一直追到圣巴勃羅余金巧的家,終于打動了經歷豐富的女舞者。一群曾在上世紀夜總會上叱咤風云,如今依然活躍在舞場上的奶奶們,一個又一個為楊圓圓展示她們的人生,以及上個世紀唐人街的變遷。
余金巧與其他朋友在一起
“以前跳舞是為了謀生,現在是年輕人表達自我的一種方式。”余金巧道:“很長一段時間里我都不愿意談論自己的過去,但現在我接受了一切。”
她92歲的時候前往上海外灘美術館演出。當她表演完后有人問她:“接下來有什么行程安排嗎?”
余金巧笑道:“我們準備去跳迪斯科。”
《唐人街恰恰》劇照
去世前一周,余金巧還在跳舞。誰也沒想到,無病無災的她竟然在家中溘然長逝,就在去領取拉斯維加斯艷舞大會的終身成就獎的前一天。
有人問余金巧的女兒莎莉:“你的母親一生中有什么遺憾嗎?”
莎莉回答:“有一件舞蹈服裝沒能做完。”
余金巧
余金巧是位如同一團烈火般的女性。
她突破了界限,在排華的美國,在保守的華裔群體中走出了一條新路。
中國人從小就被教育在陌生的環境,要低調、要中庸,要融入。但余金巧偏偏顛覆了我們溫順順從的傳統觀念。她無所畏懼而且強大,敢于走其他人不敢走的路。
余金巧v
她有底線,知道分寸,絕對不跨越最后的那一道橫線;
她從不缺乏勇氣,身體里永遠都蘊藏著從頭再來的力量;
她不缺自信,三段婚姻,哪怕70歲也勇敢去愛……
她是如此熱愛生活,同時也被生活所熱愛。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