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刷到一個小姐姐的視頻,她說自己差點被閨蜜騙著貸了款,成為AB貸中的‘B’。咋回事呢,我給小伙伴們講講。
小姐姐說好閨蜜突然打電話,說正在辦個貸款,征信系統顯示有點問題,貸款申請銀行這邊已經批下來了,現在需要一名信用高的人做個證明。具體要做的就是接聽銀行打過來的‘查詢驗證’電話,然后按照閨蜜說的內容回答就行。
好閨蜜姐妹情深似海,小姐姐毫不猶豫就答應了。當天下午她接到了‘銀行電話’,按照閨蜜的要求回答了銀行的‘驗證’。
第二天上午,閨蜜又打來了電話,說銀行反饋驗證沒通過,說是你昨天的回答有誤,貸款流程卡住了,需要你現在帶著身份證和任意銀行卡來銀行一趟。小姐姐一聽是因為自己失誤造成的,立即請了假,跑回家拿了身份證和銀行卡,打車到了銀行。
她跟著閨蜜和一位自稱銀行工作人員的人,先到銀行打印了自己的征信記錄,然后來到旁邊一間辦公室。工作人員對小姐姐說,你的征信很好,但是由于昨天你回答上的疏忽,銀行這邊出于風險管控的目的,需要用你的銀行卡來接收你閨蜜的貸款。
小姐姐有些不懂和疑惑,工作人員解釋說:你閨蜜征信一般,銀行對她的還款能力和履約能力有所擔憂,不能直接放款給她,所以需要先放款到你的銀行卡,這是銀行的一種風險管控方式。要不是我個人信譽好,跟銀行關系不錯,人家是不會同意的。
這時閨蜜也在一旁說:我之前買包、拉雙眼皮刷爆了信用卡,有兩期手頭太緊沒還上,這你是知道的。你放心啦,我的條件你也知道,這點錢對我不算啥,我就是應應急。咱們這么多年姐妹,你還信不過我嗎?銀行也真是瞎擔心!
在閨蜜和工作人員的解釋下,小姐姐放心的把銀行卡和身份證給了工作人員,然后便和閨蜜熱聊起來。不久,工作人員先是讓小姐姐簽了幾個字,一會兒又借口拿走了小姐姐的手機,操作一番后就舉起了手機對著她的臉。
小姐姐扭頭一看是個刷臉驗證畫面,剎那間再次警惕起來,下意識地避開攝像頭,一把奪回了手機。質問工作人員:放款還需要刷臉嗎?要刷不也應該刷我的吧?
工作人員又是一番解釋,閨蜜也在一旁附和,警惕起來的小姐姐,突然發現閨蜜似乎在幫著工作人員說服自己,這不太對勁兒。閨蜜甚至搬出了姐妹情誼、十幾年交情等托詞請小姐姐幫忙,小姐姐這一次絲毫不為所動。
因為她感覺到了,這似乎是閨蜜和工作人員合起伙來,給自己設的一個局。
找理由離開后,小姐姐上網搜了一下才知道自己這是遭遇了‘AB貸’,閨蜜是A,自己險些就成了被騙的傻‘B’。
到這里,聰明地小伙伴們估計都看出來AB貸究竟是個啥了。
說直白點,就是一種忽悠熟人的騙貸套路:A需要貸款用于生意或周轉,但知道自己征信不好,正常途徑銀行不會放貸,所以就只能找專業的貸款中介幫忙。中介這邊一聽A的情況,拍著胸脯說小菜一碟。可實際上呢,A的征信水平,天王老子來了也沒法從銀行貸出款來。
可是自己牛B都已經吹出去了,A的錢也實在想掙,咋辦呢!
于是就有高人想出了一招‘偷梁換柱’。告訴A貸款下來了,但是你信用不咋地,銀行擔心你跑路,所以你需要找個信用好的人做‘擔保’,這個人就是B。B來到后,中介會扮成銀行工作人員,用一堆‘風險管控’‘無責共簽人’‘責任弱化’等詞匯,讓B認為自己只是幫朋友忙,糊里糊涂中簽了些字,完成了一些‘規范性’的操作流程。
但實際上,中介使用的是B的征信,向銀行發起的貸款申請,放款當然也是到B的賬戶了。只是這個過程B是不知情的,他以為這個A貸的款,放款到自己賬戶,就是走個過場,自己是幫了朋友一個大忙,朋友一定會請自己吃頓大餐。
AB貸最開始就是這么玩的,小伙伴們也都能看出來,這玩意肯定不合法,所以前些年國家曾大力打擊過。但是打擊并沒有讓AB貸消失,反而激發了它的‘進化’,現在大體上有以下三種類型。
類型一:最原始形態。可能A只是想貸款,不知道中介的套路,更不知道實際上是用朋友B的征信來貸的款。全程只有中介知道,目的就是賺取高達15%以上的‘中介費’。
這種類型A和B兩人都是受害者,A被中介拿走了高額抽成,B莫名其妙背上了貸款。貸款要是辦下來了,如果A人比較靠譜,能夠及時往B的銀行卡里打錢還貸,B不會有啥損失。要是A還不上,那銀行找的就是B了。
類型二:也算是這幾年的一種升級,中介在跟A溝通后,如果了解到A貸款比較急迫,或者有惡意騙取貸款的可能,便會將AB貸這種形式委婉、全面地告知A,以便在后續過程中得到A的輔助,共同‘騙取’B的信任,從而共同獲得利益。這種情況下,B是唯一的受害者。
類型三:由第二種進化而來。A在跟中介聯手得利后,嘗到了甜頭。咋能沒甜頭呢,自己白白到手幾十萬,還不用自己還,無非就是損失個朋友,兄弟,同學,同事而已。
于是,中介開始廣撒網,找一些走投無路、人品稀爛的‘壞逼’,合謀騙貸款。這個過程中呢,出現了一些新的術語像是‘加分人’‘知情人’,也出現了各種名義的虛假貸款由頭,比如‘裝修貸’‘信用共享貸’等。
更重要的是,很多中介機構就開在銀行旁邊、樓上,中介人員穿著銀行制服,或是跟銀行人員非常熟絡,他們出具的各種證明、流水、征信、流程都十分規范標準,讓B們誤以為他們就是銀行人員,戒備心理大大降低。
還有一點,就是像上文中小姐姐那樣,利用‘問詢驗證’電話來制造‘虧欠’和‘補償’心理。這種‘問詢驗證’電話,不論B如何回答,最終都會出現某個問題回答錯誤,導致‘驗證失敗’的結果。
利用B的補償心理,讓TA帶著身份證和銀行卡來到現場,是完成‘騙局’最關鍵的一步,因此這一步也有很多新的‘進化’,比如A把B設為了緊急聯絡人,銀行需要現場進行認證核實等。總之,目的就是讓你到現場,不然騙局沒法往下繼續進行。
看到這里,很多小伙伴可能會覺得那些被騙的人,智商可能不怎么高,這么明顯的套路都看不穿。
其實,有些時候不是看不穿,而是抹不開面子,或者是太信任朋友,更或者是一些有求于朋友的人,把這個看作是‘討好’朋友的機會。所以AB貸才會被叫作‘人情世故貸’,本質就是一種‘殺熟’騙局。
而想要識別AB貸套路,避免被人當‘凱子’,其實也簡單。
第一,朋友貸款,需要用你的身份證、銀行卡、并且你得親自到場的,基本都是AB貸。
第二,朋友貸款,銀行放款卻要放款到你賬戶的,基本也是AB貸。
只要記住這兩點,基本上就能識別當前99%的AB貸。
到這里差不多該結束了,最后說幾句:世人慌慌張張,不過是圖碎銀幾兩;偏偏這碎銀幾兩,可解這世間惆悵。親兄弟還要明算賬的時代,在錢的問題上,永遠要多些心眼。
尤其是你感覺不對勁的時候,一定不要覺得是自己的錯覺。不對勁就是不對勁,這是幾十年生活經驗、社會閱歷形成的直覺。出現這種感覺的時候,一定要離開那個讓你感覺不對勁的人和環境,不要聽他們的任何解釋,也不要讓他們用情感、義氣把自己裹挾。
有人跟你談格局的時候,就是讓你做出犧牲;同樣的,有人跟你談情感、義氣、面子的時候,也是為了讓你做出犧牲。
全文完,感謝閱讀,喜歡請三連!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