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覆蓋了地球表面積的71%,它生產了地球上至少50%的氧氣,也吸收了約30%人類活動產生的二氧化碳。海洋也是全球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聯合國指出,對于人類來說,到2030年海洋產業將雇用4000萬人,而全球超過10億人口攝入的蛋白質也主要來源于海洋。
人類對于深海充滿好奇與探索欲,與此同時,人類獲取海洋資源的速度已超過其自身恢復能力:如今90%的大型魚類種群枯竭,50%的珊瑚礁遭到破壞,海洋的活力正在消失。
在即將到來的6月8日世界海洋日,我們持續關注海洋奇跡,找尋在旅行中成為“海洋守護者”的方式,從島嶼到海岸,探訪那些與潮汐同頻呼吸的酒店與度假地,它們正用設計與行動,探索著人類與大海共生的方式。
在關于海洋環境的討論中,旅游業既被視為受環境改變的受害者,也更是生態破壞的加劇者。尤其是在海濱和海島目的地,游客數量的激增、酒店開發項目擴張等事實對脆弱的海洋生態系統構成了實質性沖擊。One Planet network指出,全球約80%的旅游活動集中在沿海區域,這導致了海岸侵蝕、珊瑚礁破壞和塑料污染等問題加劇,每年有超過800萬噸塑料流入海洋,其中很大一部分來自旅游相關消費,在旅游旺季,地中海地區的海洋垃圾就會增加40%。
*潮水侵蝕著墨西哥金塔納羅奧州坎昆海岸的海岸線。
在整個旅行場景中,酒店業在其中扮演了不可忽視的角色。無論是建筑選址、水資源消耗,還是塑料廢棄物、能源使用,這些“看不見”的痕跡,正在對海洋和沿海生態造成廣泛影響。然而,隨著全球旅游業對可持續發展的重視,越來越多酒店品牌也在審視自身與海洋的關系,不再只是“坐享其成”,而是嘗試主動參與生態保護與社區共建。
*漂浮在斯里蘭卡附近印度洋上的塑料垃圾被藻類、海貝和熱帶魚占領。海龜、海鳥等動物常將塑料袋、漁網等誤認為食物或棲息地,導致消化道堵塞、窒息或營養不良。
從參與珊瑚礁修復項目、建立海洋保護區,到廢棄物循環利用、支持本地漁業、開展旅客教育活動,珍視海洋的酒店品牌一直在推動從“環境負擔”到“影響力量”的角色轉變,許多海島、海岸酒店已將“海洋保護”寫入品牌使命,并積極與Oceanic Global等NGO及本地海洋科研組織建立合作機制。這意味著,在旅行這一高度面向消費者的場景中,酒店可以做到的不只是改變自身運營方式,更可以真正影響游客與員工的生活方式,為重塑人類與海洋的關系提供健康而切實的工具。
*百慕大瑰麗酒店全力支持“Living Reefs Foundation”生態礁基金會,積極參與修復珊瑚結構生長,清除危及海洋生物棲息地的塑料垃圾,入住酒店的客人可參與由“Living Reefs”基金會發起的“珊瑚花園計劃”守護生態系統,增進保護它們的相關知識。
Soneva × 社區治理
除了環保技術與生態修復之外,Soneva還推動了一場更深層的系統性探索。2019年,Soneva Fushi聯合Maalhos、Dharavandhoo和Kihaadhoo三座居民島共同發起的Soneva Namoona項目,是一個致力于“零廢棄島嶼”的社區合作平臺,也逐漸成為“如何讓社區成為可持續治理主角”的行動藍本。
這一機制由島嶼居民、環保組織與政府機構三方共建,圍繞家庭垃圾分類、一次性塑料替代政策和社區生態教育等議題全面推進。不同于由酒店單方面發起的環境項目,Soneva Namoona強調居民從問題識別、方案制定到治理執行的全過程主導。截至目前,已有21個島嶼采用這一合作框架,建設起屬于自己的資源處理中心與環保行動網絡。
更重要的是,這一模式的經驗也會在島嶼、國家和國際層面分享。作為一個從旅游業與社區共生關系中自下而上生長出來的“共治生態模型”,它或許比“藍色酒店”的概念本身更進一步,為熱帶海島型國家提供了一種更具韌性的可持續路徑。
洋流隨季風穿過每一個海灣,哪怕我們從未潛入深海,生活也始終與這片藍色息息相關。舒適與奢華并不等于浪費,它意味著擁有更多負責任的能力——在旅途中踐行一種更溫柔的“藍色實踐”。下一次出行,也許你可以開始踐行:
⊙主動關注并落實酒店的環保政策,與行業共同監督;
⊙成為低干預的“觀察者”:不觸碰珊瑚、不帶走貝殼、不追逐野生動物、不使用化學防曬;
⊙減輕旅程中的海洋負擔:步行或騎行出行,順手帶走海灘上的一片塑料;
⊙用內容與行動發聲:分享你支持的環保住宿,影響更多旅行者,或直接參與海洋保護項目。
旅行途中,
選擇在哪里居住落腳,
也是一種保護海洋未來的行動。
策劃 / 悅游編輯部
編輯 / 林冰冰
撰文 / 馬寧璟
圖片來源 / 視覺中國、各酒店官網
版式設計 / CNT ARTROOM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