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CTV新聞》報道,南澳大利亞海域爆發大規模有毒藻類,面積達4500平方公里(1737平方英里),已造成400多種海洋生物死亡,13850具動物尸體被沖上海灘。州長安德魯·馬林諾夫斯基周二宣布這是"自然災害",并推出1400萬澳元(約合911萬美元)援助計劃,聯邦政府隨后匹配相同金額,總計2800萬澳元用于清理、研究和受影響企業支持。
這場生態災難由一種名為Karenia mikimotoi的有毒藻類引發,該物種會損害魚類鰓部,并在分解過程中耗盡水中氧氣,形成致命的"死亡區"。南澳環境部門指出,2024年開始的海洋熱浪是主要誘因——海水溫度比正常水平高出2.5°C(36.5°F),為藻類爆發提供了理想條件。自3月首次發現以來,bloom面積持續擴大,目前已覆蓋從袋鼠島到艾爾半島的廣闊海域。
"這是我見過最嚴重的海洋生態災難,"當地海洋生物學家薩拉·金(Sarah King)痛心表示,"我們記錄到鯊魚、鰩魚、海龜和無數無脊椎動物的尸體,整個食物鏈正在崩潰。"公眾通過iNaturalist應用記錄的死亡動物已達13850具,但實際數量可能更高,許多深海生物死亡未被發現。
災難對當地經濟造成雙重打擊。牡蠣和養殖場因藻類產生的麻痹性貝類毒素被迫關閉,預計損失超過5000萬澳元;旅游業同樣遭受重創,以觀鯨和潛水聞名的多個景區游客取消率達80%。"我們的旺季完全被毀了,"袋鼠島旅游協會主席馬克·特納說,"海灘上的死魚和刺鼻氣味讓游客望而卻步。"
聯邦環境部長默里·瓦特周一稱此次事件"非常嚴重",但拒絕宣布為全國性災難,這一決定引發爭議。"全國災難能釋放更多聯邦資源,"南澳漁業部長克萊爾·斯賓塞批評道,"我們需要更多直升機和專業設備清理海岸,但目前資金遠遠不夠。"科學家警告,氣候變化導致的海洋熱浪頻率增加,未來此類災難可能成為常態。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