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1年11月29日夜間,有“唯一能取代蔣校長者”之評價的鄧演達,被蔣校長侍衛(wèi)長王世和親率一排兵力殺害于南京,時年36歲。
這是蔣氏下野之前了結的最后一樁心事。
此前,何應欽、何鍵、何成浚等聯(lián)名致電蔣氏,建議“鄧氏不除,不足以安天下”。
戴季陶更勸蔣說:內部最可怕的敵人,不是汪精衛(wèi),更不是陳濟棠,真正能撼動軍隊根基、分散黃埔力量的,僅此鄧演達一人。
鄧演達
戴季陶此說并非聳人聽聞,鄧演達領銜組建的黃埔革命同學會有6000余名黃埔畢業(yè)生,且多數在中央軍內擔任中下級軍官。
而蔣氏這個校長親自領銜的黃埔同學會,才有3000余名黃埔畢業(yè)生。
或許正是戴氏的話,讓蔣氏對鄧演達動了殺機,這才有了開頭那一段。
鄧演達系粵人,先后畢業(yè)于廣東陸軍小學、保定軍校,軍事生涯起步于粵軍第一師,后來又參與籌建黃埔軍校,歷任教授部副主任、教育長等職。
這些獨特經歷,加上超凡能力和個人魅力,讓鄧演達在粵軍、中央軍、黃埔系、保定軍校系都擁有廣泛人脈,號召力甚至不亞于蔣氏。
1930年8月,鄧演達在上海組建“中國國民黨臨時行動委員會”(簡稱“臨委會”),決定武裝反蔣。
到1931年6月,臨委會已經基本完成了在全國范圍內的武裝反蔣布局。
具體來說,中央軍方面,陳誠第十八軍以及第二師王敬久旅都和臨委會關系密切,陳誠本人甚至還是臨委會會員。
陳誠
西北軍方面,馮玉祥、石友三、孫殿英以及楊虎城等人都愿意接受臨委會指揮。
粵軍方面,陳銘樞和鄧演達有著極其親密的私交,他率領的十九路軍也在江西,他本人還和鄧演達探討過武裝反蔣的可能。
留守廣東的粵軍方面,陳濟棠部余漢謀表示武裝反蔣一旦打響,他可以做出聲援。 與此同時,陳濟棠、李宗仁等兩廣勢力已經聯(lián)手獨立,公開與蔣氏決裂。
因此從理論上看,鄧演達領銜的這次武裝反蔣的確有成功的可能。
按原計劃,鄧演達本人會在1931年8月親往陳誠十八軍江西駐地策動起義。
他預計陳誠本人雖說未必參與起義,最大的可能是離開部隊交給他指揮。
當然,鄧演達也做過最壞的打算,就是陳誠直接把他控制而交給蔣氏,他估計這種可能性非常之小。
箭在弦上,武裝反蔣一觸即發(fā)。
為突擊培訓派往十八軍的臨委會干部,鄧演達8月17日親在上海授課。
因叛徒出賣,鄧演達被國民黨特務逮捕,先后關押在南京各個監(jiān)獄。
出賣鄧演達的叛徒1950年代被逮捕槍決
陳誠得知消息后,致電蔣氏為鄧演達求情,蔣則忽悠說“準從寬大辦理鄧案”。
為防夜長夢多,蔣氏下達了將鄧演達秘密處決的密電。
無恥的是,鄧演達遇害半個多月后,國民黨軍法會審判處鄧演達死刑的消息才見諸于報。
陳誠從報上得知消息,連續(xù)致電蔣氏,要求免鄧氏一死。
他表示“今公不能報國,私未能拯友”“職決即日離職赴京待罪”,并承諾“貸澤生(鄧演達字)一死,則職有生之日即報鈞座之年”。
蔣氏則不準陳誠辭職,并警告“望勿以私害公”。
有可能改寫歷史的鄧演達,就這樣消失在了1931年底的歷史天空。
與之關系密切又介入鄧演達事件甚深的陳誠,非但沒受到牽連,反而越來越為蔣氏所信任,不得不說是個未解謎團。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