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立煌是一個很聰明的人,也是老蔣“五虎上將”里面最能打的一個,他打起小日本那是拼了命的打。但是你讓他打內戰,這個戰斗力爆滿的軍人,反倒是在東北顯得很“消極”了。
不管東北的戰局變化如何,衛立煌就是待在沈陽不挪窩。不管我軍的兵鋒到了哪里,也不管錦州還是其他地方電話都打破了,哪怕是老蔣再三讓他出兵,他一概置之不理。
這個當年打通滇緬公路的男人,被英美一些將軍認為是老蔣身邊不可多得、有實力的將軍,為啥跑去東北之后,前后判若兩人呢?
很多人不理解其中原因,會誤以為衛立煌其人名過其實,到了東北就原形畢露了。
其實還真不是這個原因。
衛立煌壓根就不想去東北,那時候,東北這地都被陳誠給玩得一盤散沙了。
陳誠是在1947年的八月初秘密去到沈陽的,兩個月之后,陳誠的十多萬人先后被我軍給吃了。就連新五軍這樣的精銳部隊,也在1948的1月6號,僅僅一個晚上的時間,也遭到了覆滅。
陳誠不是個能指揮千軍萬馬的將軍,他主要的作用其實就是個幕僚,只不過是老蔣的心腹,才被安排坐上了不該坐的位置。本來還能和我軍旗鼓相當的局面,在陳誠的一通操作之下,東北的局勢其實已經很明朗了。
為了給陳誠這個心腹一個面子,讓誰來接盤呢?
衛立煌就成了這個“接盤俠”。
東北那地方,不派一個嫡系過去,老蔣心里不放心。而派一個嫡系過去吧,明知是火炕,也不能把自己人往里面推。
這時候,衛立煌就很尷尬了。
可以用這么一句話來形容衛立煌的地位:嫡系中的旁系,旁系里面的嫡系。
再加上衛立煌確實有本事、有能力,萬一他去了以后力挽狂瀾呢?
于是乎,1948年的1月21號,衛立煌極不情愿的飛去了沈陽。
衛立煌是個明白人,知道東北的局勢斷然是沒法挽救了。
怎么辦呢?
我們先來看看他的性格和為人。
衛立煌是個愛兵如子的將軍,自己已經被人當炮灰了,他不會在讓自己的兵去當炮灰。他很清楚,后面的仗都是白打的,無非就是為了維護老蔣的面子去打而已。
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原因,他心里是很排斥內戰的。當年打小日本,他是拼了命的打,如今打自己人,他做不到。
但是身為軍人,他也難解其中局。
當沈陽即將被我軍攻破的時候,衛立煌還留在城里。一直到10月30號,他才乘坐飛機離開。第二天,沈陽解放。
他很聰明,東北的局勢,勢必是要有一個人出來背鍋的。當他接替陳誠的時候,就知道自己是那個背鍋的人。因此,他在北京待了半個多月,最后還是決定不去臺灣,去了肯定沒有自己好果子吃,他轉道去了香港。
衛立煌肯定是有軍事才能的,當年他指揮遠征軍收復失地,名噪一時,還上過美國《時代》周刊的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