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曦的藝術世界,是傳統與現代的奇妙和弦。
1983 年生于重慶的她,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卻在水墨丹青中找到了與古人對話的密碼。作為“暄桐教室”的創辦者、“山林曦照”生活方式品牌的主理人,她將文人審美注入當代生活,讓書法繪畫成為滋養心靈的甘泉。
此次北京個展恰似她藝術生涯的微縮景觀,林曦老師與策展人彭薇老師一起策劃七個單元構建敘事,以500+幅精心創作的作品、手稿呈現出一個林曦畫紙上的“精神世界”。B姐認為,這不是一次單純的觀展,更像是借“曦”之名“游”覽各方印“記”的游園之旅,層層驚喜由此開展。
“我之為我,自有我在。”
曦游記北京展“自有我在”的主題出自石濤《畫語錄》所言,這是林曦對明末清初畫家石濤的致敬。除此之外,這里面還蘊藏著藝術家對于多元化畫作的理解以及對生活中先要“有我”的期許兩重含義。
三層奧義深深淺淺勾勒出林曦所想展示出的小世界。站在展覽入口,B姐第一眼便被入口處的作品《一起云游》所吸引,它像是一個秘密開關般開啟這場游記,走進“小世界—自有我在”。
層層步入,“童子心—天真” 單元如同一封寫給童年的情書。
林曦筆下的童子從不單是孩童,更是觀者心中未泯的赤子。早期的《童子》系列中,童子或站或臥,或插花或冥想,不由的觸動著內心深處關于童趣的柔軟部分。
《童子》系列作品
而桐學眼中的林老師也似她畫中追逐蝴蝶的童子,眼中閃爍著對世界的好奇。
林曦擁有一座小暄山。
“小暄山—暄桐”單元是林曦構建的精神家園。這里的“小山”并非地理坐標,而是《溪山行旅圖》在當代的轉譯,在巍峨山水化作城市中的“幽靜與生機”,書法教室里的筆墨氤氳與生活美學品牌的器物設計在此交匯。
她如同從古代走來的女史,在現代社會中開辟出“雖在城市,有山林之致”的棲居地。那些融合了琴酒花茶的作品,不是對傳統的復刻,而是讓古時風雅在日用常行中重生,林曦是這座山中的引路人,引導著一同觀游的桐好一步步踏入佳境,最終走進自己的桃花源記。
“心之鑒—從書法之實到生活之美”單元則呈現傳統美學與現代生活的交融,在B姐看來這里的作品可簡稱為“萬象”。取自然之色、萬物之形、當下之質、我在之感,從而形成萬象。將設計創意注入日常器物中各式作品等,虛虛實實成就傳統水墨與現代生活的交集。
林曦曾這樣講過“任何一個畫家,最終都是在錘煉自己的畫面語言。”
想要錘煉出自己的畫面語言一定離不開日復一日的練習,像是宗白華筆下的“深情”化作三十年如一日的創作執念。在“深情錄—精進”單元中,一張張手稿、一幅幅隨筆,每一筆都是林曦對于自己的藝術精進的有效部分。
“金剛體—愛”單元則展示著以金剛體般的溫柔,編織出守護心靈的鎧甲。愛自己、愛家人、愛一蔬一飯、愛萬物生靈,在妥帖自洽中讓生命如陽光般流淌,以柔軟之心書寫圓滿,印證 “有愛的心靈是被祝福的”,這便是林曦。
展覽最終落于“北京”單元,這座承載著她生活與創作的城市,在街巷煙火與公園四季中成為靈感的能量池。
這個單元是藝術家與城市的深情對話,胡同的糖葫蘆、公園的小黃鴨、菜市場的煙火氣,都被轉化為水墨中的視覺詩行。林曦說:“北京是踏實又熟悉的年年月月。”那些穿梭于深淺街巷的日常,那些在北海公園滑冰、在玉淵潭泛舟的瞬間,都成為作品里躍動的生機。
當傳統水墨遇上“冰糖葫蘆紅”與“宮墻朱”,當宣紙上的皴法呼應著四合院的肌理,這座城市的“文氣”與“市井氣”便在筆墨間達成奇妙的平衡。
這次B姐不僅走進林曦的小世界里游覽,更有幸與藝術家本人進行了一場“有滋有味”的訪談......
林曦老師
關于自身作品的風格與北京的城市聯系,
林曦她這樣說
北京是一座傳統與現代交織的城市,既有雍容大度的包容感,又有 “恰如其分的粗糙” 帶來的爽朗大氣。在這里,可以半小時內從八大處的傳統壁畫走到東三環的時髦街區,這種古今中外的混搭氛圍潛移默化地走進她的創作里。
藝術家更關注“感受”而非單純的觀念,只有將生活中打動自己的元素自然融入筆墨,才得以形成這樣獨特“舊筆寫新境”的風格。
林曦老師與策展人彭薇老師
有朋友曾笑談此次北京展覽分七個單元,
是不是因為林曦偏心呢?
對于這個問題,林曦也是坦然笑出聲表示,“北京是我的生活主場,團隊和資源都更便利,因此希望呈現更全面的創作面貌。策展人彭薇老師認為,除了畫作,我的教學理念、品牌設計等與生活方式相關的內容也應融入展覽,這樣才能完整展現創作全貌。此外,北京展是我在這里的第五次個展,需要以更新的視角呈現,因此劃分更細致。”
最讓B姐震驚的是,此次北京個展她們打破了辦展的“不可能三角”(展覽內容、觀眾體驗好、價格免費),林曦希望觀眾能以 “游園” 的輕松心態來看展,讓藝術真正的接地氣,雅俗共賞才是藝術家所希望看到的。
《WHAT?》
林曦老師畫作靈感之
北海公園門口的石獅子
關于林曦的畫作靈感瞬間分享
作為藝術家,對生活的好奇心至關重要,所以北京的很多場景都能觸發林曦的靈感。比如北海公園門口的石獅子,它的表情妖嬈又認真,每次對視都覺得煩惱釋然,林曦特意將它畫入展覽。之外還有胡同里跟大爺大媽聊天、菜市場聽商販嘮嗑,這些具體的生活細節都充滿煙火氣,讓她感受到北京的包容與真實,甚至路旁白果掉地的“臭味”、暖氣的煤煙味,都是屬于這座城市的記憶符號,滋養著創作靈感。
交談間,B姐切身體會到了林曦曾形容創作靈感“像排隊跳出腦海”,這不是在凡爾賽,而是在她眼中大大小小的事物都是靈感源泉。
展覽現場
未來巡展的小巧思
相信林曦老師的桐學都能感受到,每到一處城市開展林曦以及其團隊都會為此次城市設有專有的城市文化符號,比如成都的熊貓、北京的特設單元。
因為在林曦看來,展覽若不與當地空間產生連接,觀眾大可看手機觀展,何必親臨?因此,未來每到一個新地方,亦會結合當地特色設計展覽內容,讓觀眾獲得獨特的現場體驗,這也是線下展覽的意義所在。B姐已經開始期待之后的巡展內容啦~
走出展廳,暮色中的北京正將燈火織入天空,展廳內的作品仿佛還歷歷在目。那些童子眼中的光、市井里的煙火、筆墨間的哲思,最終都化作海德格爾所說的“有待去是的存在”。
此次展覽將持續至6月19日,那方由墨線構筑的小世界始終敞開懷抱,等待每一個渴望在喧囂中尋得“自在安身之地”的靈魂。正如林曦所言:“極致的專注蕩開心流,渾然的忘我筑造安寧。”在這方天地里,我們終將遇見那個“自有我在”的自己。
曦游記?自有我在
水墨藝術家林曦北京個展
- 地址 -
北京嘉德藝術中心(一層)
北京東城區王府井大街1號
- 時間 -
即日起至6月19日
10:00-18:00
- 門票 -
免費觀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