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菊學姐,原創好文,歡迎轉發分享。
早上6:50起床看書時,無意中瞥了一眼手機,就看到了一段北大數學天才韋東奕堂姐發的視頻,其中有韋神和外甥們的合影。地址顯示在浙江,看來是韋神去堂姐家做客了。
第一張照片是韋神和兩個外甥的合影,外甥女笑得天真爛漫,外甥則昂著頭一臉嚴肅,一邊的韋神倒像是一個犯了錯的孩子,低著頭,眼神躲閃。
第二張是韋神和外甥的一張合照,韋神雖然頭是抬起來了,但從眼神中依然能看出有些不情愿。
第三張則是韋神和外甥女的合影,外甥女對著鏡頭開心比耶,而韋神依然是不情不愿地低著頭。
第四張合照是他和堂姐一家的合照,本人裹得嚴嚴實實,不是“被迫營業”,是什么?
有網友調侃,這位舅舅看著似乎不太高興。
也有網友對韋神的表情進行了深入解讀:得,下次不來你家了。
還有網友在評論區透露說,韋神也有社交賬號了。韋神堂姐回復道:是的。
好長一段時間沒關注韋神,沒想到韋神最終還是決定“下凡”了。
通過韋神發的第一個視頻,我們能看到他的整個精神狀態還是不錯,衣著整潔,滿臉笑容,自信大方地介紹自己。比起和外甥們的合影,已經有了很大的改觀。
不過,令人意外的是,韋神年紀輕輕竟然掉了門牙。
盡管整個視頻就一句話:“大家好,我是韋東奕,這是我的賬號”。但短短24個小時,就已經有57萬粉絲關注。
韋神的評論區很神奇,很多人在許愿,還有很多人在為流量歡呼。
有一些網友對韋神表示關心,希望韋神有空別忘記補牙。同時,也有網友調侃,這是“學海無牙”。
有網友則看出端倪,韋神一定是被迫營業的。
對于“被迫營業”的說法,我表示很贊同。果不其然,一則媒體的報道證實了這樣的猜想。
有記者從韋神的堂哥那里了解到,韋東奕的賬號確實是他本人的,但卻是家人協助申請的,未來會用來做數學分享,目的是為了讓他多接觸外界。
深居象牙塔的人,往往對物質沒有概念,甚至連基本的生活管理都成問題。韋東奕出名早,但他出名的不是因為某個發明,也不是某場比賽,而是“時常手提饅頭+白開水”,“獲獎無數卻不識流行品牌”,“年薪幾十萬,一個月消費卻不到300元”。
說白了,他是那個極少數真正脫離了“消費主義”邏輯的人。但這種“純粹”,很多時候并不輕松。失牙未補,肯定不是因為沒錢,而是沒人提醒他要補。
他的父親已離世,母親體弱,又無伴侶陪伴,加之性格孤僻,生活中缺乏常規的社會關系網絡。這樣的孤獨,既是個人選擇,也是一種“身不由己”。
你不能指望他在“走路研究問題”之余,還順便上網查一查牙醫哪家好。
而此次開設賬號,表面是“下凡營業”,實則背后藏著家人的良苦用心。
實際上,依韋神的性格,是不可能去開通社交賬號的,更不可能到處游山玩水。但這兩年,時常能看到他和家人相聚或出游的合影。是個人都能看得出來,他這是“被迫營業”,但“營業”的原因顯然有家人的良苦用心。
一方面,讓他可以用視頻形式分享自己的數學心得,另一方面也是希望他慢慢適應社會節奏,不至于陷入“高智低生活質量”的困境。
我們常說“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但對韋神來說,“詩和遠方”可能就是《高等數學分析》。可當“眼前的茍且”變成了掉牙、社恐、營養不良時,連繼續做學問都可能成了奢望。
在流量為王的時代,像韋東奕這樣的人,本不該被短視頻洪流所裹挾。但也正因如此,他的賬號才顯得格外真誠、格外珍貴。
所以我真心希望各位網友,評論可以搞笑,但請適可而止;討論可以熱烈,但別忘尊重。
他不是網紅,也不擅言辭;他開口不是為了“吸粉變現”,而是因為背后有家人在溫柔推他一把。
也許這次“被迫營業”,對他來說是一次新的嘗試,是一次微小卻重要的“破殼”。
愿這個世界,多一點善意,少一點“圍觀的惡趣味”;多一點守護,少一點利用。
愿韋神永遠做那個在數學世界里熠熠發光的“清流”。
菊以高潔會淵明,吾以文會友。曾是多年醫學編輯的我,現為兩只小棉襖的媽媽,每天努力碼字,只愿為千萬家庭帶去專業、有趣、獨特的教育觀點。原創不易,你的認可是我堅持下去的動力。
想要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菊學姐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