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i,我是唐大業,盡說大實話!
6月1日,雷軍發微博說:“剛學會一句莫言名言: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隨即引發軒然大波。
小米王化也跟著補刀,引用明朝解縉名言:“墻上蘆葦,頭重腳輕根底淺;山間竹筍,嘴尖皮厚腹中空”,以此諷刺友商的浮夸。
這件事之所以造成如此強烈的影響,一是業界猜測,雷軍和小米高管的集體嘲諷,是對前一天余承東暗諷小米產品不夠好的回擊;二是這段話并非莫言所說,雷軍引用了虛假的名人名言。
盡管雷軍刪除了這段文字,可帶來的影響并未結束。小米和華為長達十多年的恩怨,又一次成為網友茶余飯后調侃的話題。
當雷軍和余承東的刀光劍影尚在時,董明珠和雷軍“相愛相殺”的故事又有了新篇章。
也許是看到余承東的言論把流量拉滿了,剛剛制造“董明珠孟羽童直播合體”話題熱度的董小姐,也玩了一次“致敬”余承東的套路,又向雷軍和小米開炮了!
01
暗諷某企業忽悠消費者,董明珠著急了?
2月13日,在格力電器(四川)2025品牌戰略發布會上,格力正式對外發布了全新戰略品牌“董明珠健康家”。
基于這個戰略,全國的格力專賣店都將陸續正式更名為“董明珠健康家”。銷售的品類也不再局限于空調、冰箱等家電,而是覆蓋全品類。
“董明珠健康家”預示著格力從產品到服務、從空間到體驗全面升級,格力即將從單一的家電品牌向全品類健康生活品牌全面轉型。
雖然這次改名造成了不小的爭議,業內紛紛質疑這種將個人IP凌駕于企業品牌之上的做法是否妥當,可這依然阻止不了格力的決策,以及董明珠在營銷方面的劍走偏鋒。
如今三個月已過,全國已有多個省份的格力專賣店更名,而董明珠計劃中2025年開設3000家新店的計劃也在不斷落地,最近河南鄭州董明珠健康家中原店也開業了。
這次鄭州新店開業可謂排面十足,董明珠居然親自來到開業現場為新店造勢,并開啟了一場簡短的直播。
直播中,有鐵娘子之稱的董明珠分享了一個早年推銷格力品牌的故事,她說自己曾向一家陜西面館推銷格力電飯煲,這家店在使用后,本來賣得不好的米飯銷量驟增,賣了一鍋又一鍋。
這個故事也許有些夸張,但董明珠是格力銷售出身,她能干到今天這個位置,自然手里有一大堆經典營銷案例。這個故事,董明珠要夸的也不是自己的銷售能力,而是格力電器的品質。
談到格力的產品品質,董明珠再度語出驚人,她說道:“網絡時代是流量時代,大家都利用流量,無論是對對手的攻擊,然后對自己的虛假宣傳”。
同時董明珠還表示:“有些企業或許一時能忽悠一些消費者,但這并不長久。而依靠品質取信的格力,即使在網上也遇到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消費者依然是信任格力的。”
董明珠最后還提到:“格力任何一個小東西都是我們自己制造的,不僅是我們自己設計,我們也自己制造,沒有拿到外面去給別人貼牌生產。往往現在給別人貼牌,價格壓得低,壓到最后他沒錢賺,他一定偷工減料。”
這三段觀點,不管是單看,還是連在一起看,明眼人都能看出來,董明珠暗有所指。
而指向的人是誰?顯然是老冤家雷軍和小米。而且董明珠的觀點多少有些殺人誅心的味道。
第一段話中董明珠說“對對手的攻擊”,很可能暗指小米在社交媒體上通過對比參數碾壓友商的操作。而她又說“對自己的虛假宣傳”,明擺著在諷刺小米碳纖維前艙蓋事件;
第二段提到“有些企業忽悠消費者不長久”,結合格力和小米在空調市場的份額變化就很有意思了。
2023年小米空調線上銷量暴漲,格力反而下滑,董明珠這是在暗示小米的性價比策略是忽悠,而格力質量才是王道。但消費者似乎更買小米的賬;
第三段強調“格力自己制造不貼牌”,這簡直是直捅小米命門。
小米生態鏈企業超過400家,很多產品都是代工。董明珠特意說貼牌會“偷工減料”,等于在公眾面前質疑小米產品的品控。
不過現實卻是小米空調返修率其實低于行業平均,格力反而在2022年因召回上過熱搜。
其實董明珠這些言論背后,反映的是傳統制造業面對互聯網品牌的焦慮。
格力堅持全產業鏈模式成本高,小米的生態鏈模式則更加靈活,確實正在逐步蠶食格力的市場份額。而消費者要的不是誰罵得狠,而是誰的產品更貼心。
02
傳統制造VS互聯網新貴的生死焦慮
選在董明珠健康家新店開業這個節骨眼暗諷雷軍和小米,董明珠很可能不是心血來潮,而是有計劃而為之。
首先,上個月的“董明珠孟羽童合體直播”效果并沒有達到董明珠的預期。
盡管這對冤家師徒破鏡重圓熱度爆表,且一場直播便為格力帶來了超500萬的銷售額。然而董明珠力推的美容儀卻只賣出去4臺,場面十分尷尬。
而這場破冰直播也被業內和網友質疑,是一場精心策劃的流量游戲。
其次,自從小米SU7安徽高速爆燃事故發生后,雷軍和小米面對的輿論環境急轉直下。
關于小米汽車安全問題的質疑不絕于耳,雷軍正面臨著一場流量反噬。而就在這時,小米su7再度爆出碳纖維前艙蓋涉嫌虛假宣傳的問題,雷軍和小米正面臨著空前的信任危機。
所以,董明珠選擇這個時候發表爭議言論,一來是轉移注意力,稀釋“董明珠孟羽童合體直播”的負面影響;二來趁著小米遭遇信任危機,強化格力產品的品質標簽。
看來,董明珠是真的被雷軍逼急了,手機和造車折戟的格力,這次絕對不能輸掉空調之戰,正在小米頹勢之時發起猛烈的反擊。
說起董明珠和雷軍的恩怨,最早始于始于2013年的那場10億賭約。
在那一年的"中國經濟年度人物"頒獎典禮上,雷軍告訴董明珠,他想用1元錢賭一把,小米在5年之內,銷售額必將超過格力電器。
而董明珠則霸氣地表示,要賭就賭個大的,她賭10個億,小米五年內超不了格力。這個賭約成為兩人長期恩怨的起點。
姜還是老的辣,結果呢,還是董明珠贏了。2018年賭約到期時,格力以1981億元營收力壓小米的1749億元,董明珠贏了。
不過有趣的是,第二年小米就以2058億元反超了格力。格力贏得了當下,而小米贏在了未來。
至此,董明珠便和雷軍結下了梁子。2014年小米和美的達成戰略合作時,董明珠說“美的偷格力的專利,法院判它賠我兩百萬,現在兩個騙子在一起,是小偷集團”。
2015年她又說:“我們的官司太多了,別人都偷我的專利。我講雷軍的小米是小偷,我怎么會講錯呢?他不敢說。”2019年,她又表示:“雷軍和美的是小偷+小偷”。
之后的多年里,格力和小米在業務擴張上開始互相進入對方領域。
董明珠在2015年高調進軍手機業務,宣稱“格力做手機很容易,肯定會超過小米”。但7年過去,格力手機早已無人問津。
小米則從2017年開始進軍空調領域,到2024年小米空調線上市場份額已達14.18%,排名第三。
在造車領域,董明珠2016年力排眾議入股珠海銀隆新能源(后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但8年后格力鈦總負債高達247.86億元,新能源客車年銷量不到2000輛,反倒成了格力最大的負擔。
而小米造車雖然起步晚,但小米SU7憑借符合年輕人審美的外觀和超強的互聯網營銷力,迅速占領市場,今年5月更是交付2.8萬臺,成為余承東暗諷小米的導火索。
時間來到2024年6月,在這一年的618大促期間,小米空調異軍突起,某爆款空調成為京東空調銷量榜的冠軍,單騎偷襲格力大本營。
隨后在格力股東大會上,董明珠提出尖銳質疑:“小米說空調第一名,全靠別的廠家做產品,你的技術是什么?”
而且她特別針對一篇說小米空調成為黑馬、格力跌出前三的文章表達了不滿。
今年3月,在格力集團“董明珠健康家”品牌開業直播中,她再度向雷軍發難:“某個企業,都是偷人家的技術、挖人家的人,然后打扮自己一下,變成了一個好像科技領導者一樣,然后外面多漂亮,說我迎合年輕人的口味。”
而雷軍和小米也沒有閑著,除了亮出財報和銷量數據證明市場和消費者的選擇外,雷軍更是多次發文曬出小米智能工廠,向外界發出訊號:“小米正在朝一家充滿技術力的企業奮力轉型”。
這場恩怨的背后,是傳統制造VS互聯網新貴的生死焦慮。董明珠堅守“我造什么你用什么”的舊王座,雷軍推行“你要什么我整合什么”的新信仰。
至于雷軍說的:“詆毀,本身就是一種仰望”到底有沒有應驗,用戶的選擇才是最真實的體現。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