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柏含 如鑫淼
今天是6月6日。端平3年是公元1236年,文天祥出生于1236年6月6日(南宋端平三年五月初二),他是南宋著名政治家、文學家,愛國詩人,抗元名臣、民族英雄。今天是他的生日,他原名叫文云孫,江西廬陵人。
從小他鄉賢歐陽修為榜樣,勤奮好學,報復很遠大,他立志想做一個造福百姓的忠臣。
到了寶佑4年就是1256年,當年他20歲。意氣風發,進京趕考,還中了狀元。宋理宗對他是很欣賞,說此天之祥,宋理宗將他的名字改叫天祥。
當時意氣風發,懷揣著報國之志,要匡扶神州,這就走上仕途了。但是,正所謂叫生不逢時,這個時候南宋朝廷確實已經是爛泥扶不上墻“直把杭州作汴州”嘛。
一方面蒙古大軍相當強悍,局勢是岌岌可危。而南宋的皇族朝臣當時沉醉于西湖的云影天光之中,風花雪月溫柔鄉里。 文天祥那是心急如焚,他算是明察秋毫之人,憂心忡忡,多次上書朝廷不要只醉金迷了,好日子還有幾天?。?/p>
希望重振朝綱,甚至有提議說建立方陣,各守一方,這算是一種防御策略。 現在沒法兒評論這個策略對與不對,但總的來說,面前的危險和熟視無睹是不一樣的。
正所謂忠言逆耳啊,他的很多書奏、建議不但不被采納,反而是得罪了權臣,遭到排擠。最后,被貶到江西贛州做知州去了。
咸淳十年(1274年)7月宋度宗趙禥駕崩。 然后宮中繼位這位小皇帝4歲。太皇太后垂簾聽政,老太太65歲,這個時候忽必烈認為時機成熟。現在有句俏皮話叫“趁你病要你命”啊。
那時候南宋小朝廷一推就倒了,忽必烈率軍南下,一路攻城略地,長驅直入。宋軍是一觸即潰兵敗如山倒。蒙古大軍堪稱勢如破竹過長江天險,建康、揚州先后淪陷。
這是要滅宋,不是說撈一票就北歸,不是。他讓左丞相伯顏率20萬大軍兵分3路奔這個臨安殺來。 伯顏老謀深算,甚至后人評價他說統20萬大軍閥宋了,蒙古軍隊很快在皋亭山會師。臨安這就兵臨城下了。
那么,南宋怎么辦?皋亭山在臨安的東北面,是皇城的天然屏障。大詩人辛棄疾,他本人也是一個能征慣戰之人,他評價說,皋亭山,天下無援兵,現在蒙古軍大兵壓境怎么辦?這時候再看軍方權貴根本不堪大用。
朝堂上大家噤若寒蟬,喪膽失智,整個臨安城也就日薄西山了,等死。
到1275年,德佑元年正月,文天祥還在贛州。接到太皇太后下的叫“哀痛詔”說是痛哭流涕啊。文天祥馬上發布榜文征募義勇之士,散盡家財,充作軍費。甚至在自己戰袍上繡了這個“拼命文天祥”5個字,準備破釜沉舟。
當時,贛州境內的很多一是鄉民積極響應,組建了一支義軍3萬人是星夜兼程奔臨安。但是,有心無力倒是一腔熱血,這不用懷疑,但是沒打過仗,沒有專業訓練呀。
當年的援軍,蒙古騎兵縱橫天下沒有對手啊。雙方交手,這結局可想而知。所以文天祥又不得不收拾殘兵敗將,退守余杭,伺機而動吧,就這樣他勤王之舉。當時的宰相叫陳宜中這幫人等到臨安城西北,也是一個重要個關隘。獨松關已經失守了,皇城線路時間問題了。
到這個時候,允許文天祥進臨安府做了臨安知府。
1276年正月2個最重要的朝臣,左丞相劉夢妍,右丞相陳宜中偷偷地跑了。大小官員紛紛效仿逃命作鳥獸散。人們懂得講宋300年,最后考驗你的時候到了,只有文天祥等少數幾位耿直的臣子還在太皇太后身邊,收拾爛攤子唄。
這時候他給封了一個右丞相兼樞密使,也沒別人了,沒得選了。都督諸路軍馬全權負責和元軍主帥伯顏的談判事宜,到正月二十,寒風之中文天祥奔袁軍大營。
文天祥的性子就拼了就算了,但是也沒辦法。小皇帝太小、太皇太后老,怎么辦呢?什么3公9廟,百萬生靈。你得談去,背后是千里江山,怎么談吶?作為個人問題本人并不弱。也不退縮,慷慨激昂,據理力爭。伯送顏那邊說講要辯論還真爭不過文天祥。
文天祥把話都放在這兒了,就說我是南朝狀元宰相,一死報國。伯顏沒辦法弄不過就把他抓起來了,拘禁。中國歷史上南宋著名的所謂高庭抗樂,那個高亭皋亭山是元軍的大營。在這兒文天祥去談和和伯顏爭。抗爭是在這兒發生的著名的一個大事件,就是文天祥跟伯言這兒辯論。
但是,其實也沒用,對方大兵壓境。把他打敗了怎么都好說,打不敗光靠一張嘴想說服對手,那確實非??膳?。文天祥或者說該承擔責任,這不是他能做到的事情啊。關押期間,南宋乾坤率兵來救,但遭到元軍瘋狂反撲,最終寡不敵眾。
首先,是自己的妻子兒女被抓,后來在廣東潮州因為瘟疫,身邊唯一的兒子也死掉了,就這一個人了。
到景炎3年1278年,他在廣東海豐五坡嶺被元軍包圍,最后自殺未成被抓獲,元軍還是希望逼他投降,但是他誓死報國堅決不降啊。
他是在被押往元大都途中他寫了千古傳誦的《過零丁洋》。最后兩句就是著名的“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他在大都牢獄生活有3年多。
但是從不動搖,絕不投降。甚至忽必烈說讓宋皇帝出面勸降,皇帝都投降了。文天祥當時是什么心情?是跪地不起,常哭不已啊,但是嘴里也就說4個字,說圣駕請回,圣駕請回你別勸了。忽必烈也曾經想親自勸他跪下,跪下叫我們元世祖,文天祥是雙手作揖,但是不跪。
忽必烈還是個人物,愛惜人才,很重視這位南宋的狀元宰相。說你有什么愿望?文天祥說我文天祥受大宋的恩惠,做到了宰相,我怎么能使二主啊,賜我一死足已。怎么辦?就是不投降,最后算了成全他吧。
元20年1283年1月9日文天祥就義,終年是47歲。幾天后,他的妻子在整理遺物的時候,發現了一首絕命詩,說“孔曰成仁,孟曰,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
這就是人家的信念吧。中國的文人士大夫是講究風骨和節氣的,他講的是人的風度品性,意志和信念。這是內在的東西,體現出來還是忠孝仁義。這是這個民族血脈之中的文化基因,是代代傳承的東西??!
(作者:劇柏含 系國家二級作家 國家高級書畫師 高級政工師職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