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26日,本該是美國人的圣誕休息日,但沈飛和成飛同時亮出六代機原型機時,五角大樓深夜依然燈火通明。
美國空軍參謀長查爾斯?Q?布朗盯著衛星照片里那整齊排列的機身框架,心里咯噔一下。
這位飛行時間超過3000多小時的四星上將,沒把注意力全放在 J-XX 的三引擎布局或 J-36 的無尾翼設計上,反而反復念叨著一句話,最讓人擔憂的不是飛機本身,是他們造飛機的速度。
這到底是咋回事?中國造飛機的速度咋就把美軍上將嚇成這樣了?
六代機突然亮相,美軍上將關注點跑偏
2024 年年底,中國航空工業扔出了顆重磅炸彈,沈飛的 J-XX 和成都飛機工業集團的 J-36 兩款六代機原型機同一天公開,這事兒瞬間在國際軍事圈炸開了鍋。
從公開的參數看,J-XX 可能搭載定向能武器,J-36 用了無尾翼加鉆石形機翼設計,還帶 AI 系統,咋看都是沖著美國下一代戰機 NGAD 去的。
可布朗在國會聽證會上說的話卻有點 “跑偏”,他沒大談中國飛機的技術多先進,反而掰著手指頭算了筆時間賬,中國的殲 - 20 從首飛到服役用了 6 年,美國 F-22 搞了快 20 年,F-35 也花了 15 年。
現在人家六代機從立項到出原型機,時間更短,2025 年初就開始建專用生產線了,照這速度,兩年內就能量產,這并非空穴來風,參會的議員們也紛紛陷入沉思。
布朗為什么這么在意速度?其實看看美國空軍的現狀就明白了,2025 年的數據顯示,美國空軍雖然還有 1295 架戰斗機,但 F-15C 平均服役 39 年了,B-52 轟炸機更是超 60 年 “高齡”。
這些老飛機修一次得花大筆錢,可修完還是毛病不斷,就跟人上了年紀老生病似的,全靠 “續命” 撐著。
中美造飛機速度差在哪?生產線像 “下餃子”
中國航空工業的速度,在殲 - 20 身上就體現得明明白白,2011 年首飛,2017 年服役,6 年時間就從圖紙變成了戰斗力,年產量還穩定在 100 架左右。
現在六代機生產線一建,產能怕是要再翻個跟頭,成飛的廠房里,機器人忙著組裝機身,激光切割鈦合金跟切豆腐似的,整個流水線就跟造汽車一樣,嗖嗖的。
美國那邊可就不一樣了,F-35 項目搞了多少年?成本超預算不說,生產周期還拉老長。
2025 年 F-35 年產量倒是能到 150 架,可還得出口給日本、韓國這些盟友一部分,真正留給美國空軍的沒多少。
更要命的是,美國軍工體系太復雜,軍工企業一門心思想著賺錢,流程繁瑣得很,國會審批還老卡殼,造飛機的速度自然快不起來。
其實粗略一算,我們也不難發現:美國造一架性能跟中國差不多的飛機,得花雙倍時間和資金。
就說 F-35 吧,供應鏈三天兩頭出問題,不是這個零件缺了,就是那個部件斷貨,生產線上動不動就 “掉鏈子”。
反觀中國,政府統籌協調,資源直接往關鍵地方砸,從研發到生產一路綠燈,效率高出一大截。
速度背后是體系較量,美軍陷入 “老齡化危機”
中國能有如此神速,靠的是背后整個工業體系的支撐,2020 年,按購買力平價算,中國國防采購就已經超過美國了。
沈飛和成飛的生產線上,自動化設備 24 小時運轉,機身框架排得整整齊齊,看上去就跟排隊似的。
這種 “像造手機一樣造飛機” 的模式,讓中國軍工能快速迭代,今天發現問題,明天就能在生產線上改過來。
然而,美國空軍現在可真是 “內憂外患”,機隊 “老齡化” 嚴重,新飛機又跟不上,只能硬著頭皮用老飛機。
布朗說,美國現有機隊處于 “史上最小、最老” 的狀態,好多飛機本該退役了,可沒新飛機接班,只能接著用,錢全砸在維護上了。
再加上兵力缺口有2到3萬人,飛行員訓練都受影響,飛行技能咋能提上去?更頭疼的是錢的問題,美國財政赤字高,軍費漲得跟不上通脹,他想推新項目,可兜里沒錢。
2025 年 1 月他喊話要加速空軍現代化,又是搞遠程飛機,又是升級網絡,可國會批的緊急撥款也就解個燃眉之急。
他還想拉著日本、韓國這些盟友一起搞,分擔點技術和生產壓力,可多國協調哪有那么容易,效果一時半會兒也看不出來。
未來十年空戰格局咋變?速度正在改寫規則
布朗擔心的可不是眼前這點事兒,他看的是未來十年的空戰格局,中國要是真把 “手機模式” 在軍工上用透了,低成本、高速度量產六代機,那美國空軍的優勢可就保不住了。
技術再好,數量跟不上也是白搭,就像打架時一個人再厲害,也架不住人家一群人往上沖,現在中國還在搞無人機和協同作戰,六代機將來可能和無人機組隊,玩 “有人 - 無人” 體系,這在美國還沒咋跟上呢。
要是再過十年,中國空戰能力大幅超過美國,那全球軍事平衡可就得重新劃算了。
有人猜測,中國以后可能會出口簡化版六代機,拉攏其他國家,美國也得忙著推武器出口穩住盟友,這背后的較量可不止是兩國之間的事兒。
美上將布朗的警告,其實也是給美國敲響了警鐘,在軍事裝備發展上,不加速就得落后,中國靠的是完備的工業體系和高效的組織能力,把造飛機的速度提了上來,而美國被復雜的軍工體系和財政問題捆住了手腳。
這不僅僅是技術上的競爭,更是整個國家工業體系和資源調配能力的比拼,未來的天空,到底誰說了算,或許就藏在這一架架飛機的生產速度里。
你覺得,美國能追上中國的速度嗎?快來評論區說說你的看法。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