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馬獻武
“鴛鴦被里成雙夜,一樹梨花壓海棠”。原是北宋著名文學家蘇軾老先生調侃好友張先的詩句,因他實在不忍心看見一位八十歲的老翁娶一位十八歲的姑娘為妾。詩句中的梨花即那位老翁,海棠特指鮮紅嬌羞的少女。詩人認為,一位即將入土的白發(fā)老人娶黃花姑娘為妾,實在有悖倫理。可是,君不見古今中外,多少老牛喜吃嫩草!
說來也怪,就在1881年,71歲的左宗棠娶了17歲的張儀為妾。洞房花燭之夜,張儀流著淚,像只待宰的羔羊躺在喜床上,哪個男子見了這般梨花帶雨的少女能不色心萌動?可是左宗棠見了偏偏生出惻隱之心,將小妾當成孫女,和前文提到的張先截然不同。若是蘇軾知道這事,肯定會改寫那句詩為:“鴛鴦被外花燭夜,梨花不忍壓海棠”。
話又說回來,左宗棠若是不喜歡張儀,他又為何娶她為妾;他若是喜歡她,又為何不睡了小妾反而認作孫女呢?
一、左宗棠的一生只有一妻一妾
提起左宗棠,喜歡歷史的人都知道,他1812年11月出生于湖南湘陰,是我國近代民族英雄,集政治家、軍事家、詩人于一身,是洋務派代表人之一,與曾國藩、張之洞、李鴻章并稱為“晚清中興四大名臣”,著有《楚軍營制》、《樸存閣農書》等。他一生歷任浙江巡撫、閩浙總督、陜甘總督、協(xié)辦大學士、東閣大學士、二等恪靖侯等職位。美國《新聞周刊》在千禧年推出《千禧年一句話》欄目,祥列了世界歷史近千年來最頂尖的40位智慧名人,我國有幸三位偉人名列其中,而左宗棠排名還超過英國著名戲劇家、詩人莎士比亞。
不難看出,左宗棠乃中外偉人中之偉人,可是自古達官貴人,官宦之家,哪個不是三妻四妾,佳麗成群,而他在大清朝卻只有一妻一妾,何況小妾還是正妻所逼。正妻是他在20歲時參加筆試招親娶來的湘潭周家大小姐,小妾是周氏的婢女。當時周氏接連生下三個女兒,唯恐左家絕后有愧于夫君,就自作主張把婢女許配給丈夫為妾,指望小妾能給丈夫生個兒子傳宗接代。誰知后來,周氏接連生了三個兒子,小妾也生了一個兒子,她們倆一共為左宗棠生了4個兒子4個女兒。
二、左宗棠是大清的最后一位孤勇者
1875年,63歲的左宗棠奉旨平叛新疆,那時戰(zhàn)事異常吃緊,軍隊糧草匱乏,士兵情緒低落,他急得團團轉,不得不多次上奏朝廷,請求撥款支援,可是,腐敗無能的晚清政府只開出空頭支票,遲遲不見軍餉,實在沒法,他只好求救商界好友——浙江巨賈胡雪巖。好友得知此事,先后五次借出白銀近兩千萬兩。
1876年,左宗棠從國外購入大量的洋槍洋炮等先進武器,并且在西北設立了西安機器局與蘭州制造局,以此將自己精心挑選的6萬精兵全部武裝起來。為了大長官兵士氣,在出征前他還特意準備一口棺材,當眾宣誓:“若新疆不能收復,我愿將此身獻給國家”!
世事難料,世間總有見不得人好的人。就在左宗棠浴血奮戰(zhàn)邊疆時,有人上奏朝廷,說他與胡雪巖內外勾結,中飽私囊,意欲謀反大清。這還了得,慈禧太后一聽鳳顏大怒,馬上派心腹大臣前往調查,結果卻讓滿朝文武目瞪口呆,左宗棠不僅沒有私吞軍餉,而且還把自己多年積蓄全部捐獻出來。老佛爺一聽心中非常愧疚,立即下令十年之內再也不接受彈劾左宗棠的奏折,讓他安心打仗。有了慈禧太后做堅強后盾,左宗棠吃了定心丸,周密布置戰(zhàn)略戰(zhàn)術,親自率領將士們英勇殺敵,誓死守衛(wèi)每一寸疆土。
只用一年多的時間,他帶領清軍先后收復了新疆喀什、伊犁等失地,讓邊疆人過上安居樂業(yè)的美好生活。消息傳到慈禧太后的耳朵里,她高興的同時又為難起來,不知如何獎賞這位大功臣。到底還是大太監(jiān)李蓮英足智多謀,他附到老太后的耳邊說:“老佛爺,左大人的妻子早已去世,他一定寂寞難耐,獎賞財物也不如獎給一位美女實惠。一來可以安慰他那顆孤寂的心靈,陪他安度晚年;二來安排一個心腹在他身邊臥底,也能起到監(jiān)督作用,這不是一舉兩得的好事嗎?”老佛爺一聽,使勁擰了一下大太監(jiān)的腮幫子,笑著說道:“我說小李子,多虧你想出這個好主意”!
三、張儀轉悲為喜,小妾竟然成了孫女
慈禧太后采納了大太監(jiān)李蓮英的建議后,心想,哪位小女子配給左宗棠為妾最合適呢?經過一番苦思冥想,她終于喜上眉梢。于是,一道圣旨,宣婢女張儀進宮見駕。
張儀是誰?張儀是西安知府的女兒,出身官宦之家,知書達理,精通琴棋書畫詩酒茶。她從小就特別聰明伶俐,14歲就被選為宮女,憑借漂亮的臉蛋和靈巧的身姿,深得慈禧太后的賞識。張儀做事掌握分寸,無可挑剔,就連慈禧太后身邊的大紅人李蓮英都要讓她三分,可見她在老佛爺心中的地位之重。所以,經過慈禧太后的再三思慮,一道圣旨,一紙婚書,張儀就嫁給收復新疆有功之臣左宗棠為妾。
可憐的張儀,怎么也想不到從小就渴望的美好愛情竟會落入一位風燭殘年的老人之手;怎么也想不到自己會成為宮廷斗爭的犧牲品。她的內心五味雜陳,難受的滋味只有自己最清楚。她越想越難受,越難受淚水越是止不住地往下流。事到如今,圣旨難違,她還能怎樣?她肯定想到過死,甚至不止一次地想過,可是死能解決什么問題?她的死能推翻那個不合理的封建制度嗎?即使一死了之,那又該如何死法呢?正在她無可奈何時,左宗棠推門走進了洞房。
張儀一邊流淚一邊瑟瑟發(fā)抖,像是暴雨中的小雞仔任由老鷹的捕食。哪知左宗棠輕輕走近床前,看著如花似玉的小姑娘,油然而生憐憫之心,覺得自己這把年紀還娶一位小姑娘為妾,實在是老不正經,有辱倫理,太不像話了。于是,他抖起衣袖幫她拭淚,直嚇得張儀雙手抱頭縮成一團。左宗棠見此,和藹可親地對她說:“小姑娘別怕,我左某人不是你想象中的那種壞人。我今年71歲,而你只有17歲,今晚我若破了你的身子,肯定會毀了你一生的幸福,以后你就當我的孫女吧,我會給你找一戶好人家的。”張儀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慢慢放開雙手,抬頭看看眼前這位慈祥的老人,腹中僅存的淚水又一次噴涌而出,撲通一聲跪下,泣不成聲,誰也不知道她在哭聲里喊的爺爺還是老爺。原來這位白發(fā)蒼蒼的老人,不僅是戰(zhàn)場上的孤勇者,而且還是那么善解人意!
此后,左宗棠始終把張儀看成自己的孫女,張儀也像照顧親爺爺一樣給予左宗棠無微不至的關心。一旦有機會面見老佛爺,張儀總是會說左家人的好話。只可惜三年后,左宗棠病臥床榻。彌留之際,他緊緊握著張儀的雙手,有氣無力地說:“好孩子,你還是清白之身,我曾經答應給你找戶好人家,可這三年來也沒有一個合適的。你不用擔心,等我死了,這件事就交給我兒子。你要好好活下去,別辜負自己的美麗年華”!聽到此處,張儀淚流滿面,雙漆跪地,泣不成聲地說:“您老人家放心吧,我雖然是一名弱女子,但我心懷男兒志,一定要以您為榜樣,做個正大光明的人”!左宗棠聽了,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慢慢閉上了雙眼。
左宗棠離世時,張儀為他披麻戴孝,認真操辦他的喪事。左家人為她的辛勤付出所感動,按照左宗棠的遺愿,給她找了一位如意郎君,半年之后,張儀嫁給了愛情,另一半是位年更相配的書香子弟。從此,她開始了新的生活。只是夜深人靜時,張儀總會想起當初的那個洞房花燭夜,那位善良而又偉大的老人。
寫到這里,我本該止筆,可是,左宗棠充滿傳奇的一生深深感染著我,他在困境中堅守初心,功成名就后不驕不躁,也不居功自傲,特別對小女子張儀的善舉更顯其人格魅力,他的高尚品德像一面鏡子,時時讓我正衣冠,修儀容,正三觀,立品行。從左宗棠身上,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無論處于何種境地,都應該保持做人的純真善良,做任何事情為自己負責也為他人負責。他“不忍梨花壓海棠”的高尚情操,不僅為張儀開啟了新的人生,也為后人做出了榜樣,只可惜“世間再無左宗棠”!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fā)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