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場席卷全球輿論場的風暴掀起。這場風暴的中心不是某場戰爭,也不是經濟危機,而是美國前總統唐納德·特朗普與全球首富埃隆·馬斯克的“互撕”大戲。
這兩位在各自領域擁有巨大影響力的人物,曾經在政治與商業上一拍即合,如今卻在社交媒體上公開決裂,彼此指責、互相揭短,場面極為難堪。事件迅速登上國際各大媒體頭條,背后的權力與利益博弈也隨之浮出水面。
一、曾經的“川馬聯盟”:權力與資本的互利聯姻
回溯過往,特朗普與馬斯克的結盟并非偶然。他們分別代表了美國政治與商業的兩股“非典型力量”——一個以煽動民粹、挑戰建制著稱,另一個則是以極端自由主義與技術烏托邦為旗幟的商業狂人。
兩人之所以能合作,既有共同敵人(例如拜登政府、左翼環保政策等),也有互補利益。
在2024年美國大選過程中,馬斯克曾多次在社交平臺上為特朗普背書,甚至親自奔赴賓夕法尼亞州這個關鍵搖擺州“助選”,通過抽獎等方式吸引選民投票。
據說,這一行動對特朗普最終拿下該州功不可沒。馬斯克由此認為自己在特朗普勝選中功勞巨大,也期待獲得政策層面的回報,如持續的電動車補貼、政府航天合同等。
而特朗普也并非吝于回報。據知情者透露,他曾考慮提名馬斯克擔任NASA負責人,甚至在政策上默許對特斯拉及SpaceX的“關照”。在此階段,兩人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
二、利益觸底,蜜月破裂:電動車補貼引爆沖突
然而,好景不長。特朗普近期力推一項“又大又美”的法案,核心內容之一便是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強制補貼和采購要求。這一政策的轉向,直接觸及特斯拉的命脈。
多年來,特斯拉的發展很大程度上依賴于政府對新能源政策的傾斜——包括稅收減免、碳排放交易收益、政府采購合同等。如果這些政策被取消,特斯拉不僅利潤受損,甚至其市場估值體系也會遭遇根基性沖擊。
因此,馬斯克對此反應強烈。他在社交平臺上指責特朗普“忘恩負義”,聲稱從未看過該法案,也未被告知具體內容,直言這是一份在深夜匆忙通過的“黑箱法案”。
他更在推文中暗示:如果沒有他的支持,特朗普根本不可能贏下賓夕法尼亞州。這種言語已經不再是策略層面的博弈,而是赤裸裸的攤牌與反擊。
三、全面開火:權力口水戰升級為人身攻擊
特朗普則不甘示弱。他在回應中稱:“埃隆越來越讓人受不了”,并直言電動車“非常娘炮”、“沒人想要”,并調侃特斯拉的成功完全依賴政府補貼。
他甚至威脅要“終止對埃隆的所有政府補貼與合同”,并對拜登政府此前未采取此舉表示“驚訝”。
與此同時,特朗普還影射馬斯克“精神狀態不穩定”,并稱馬斯克對電動車補貼的反應“近乎抓狂”。這一連串攻擊,不僅是政治語言的對抗,更像是人格與品位層面的羞辱。
馬斯克顯然也不打算忍讓。他迅速在X(前推特)上發起民調,詢問是否需要創建一個“代表中間80%美國人”的新政黨,雖然看似玩笑,但也透露出他對兩黨體制的不滿與自建勢力的野心。
他還在評論區放言:“特朗普還剩3年半,我還能活40多年。”這句話既是對特朗普政治生命周期的嘲諷,也是在強調自己在資本與技術界的長期影響力。
更令人震驚的是,馬斯克隨后“丟出重磅炸彈”,公開暗示特朗普曾出現在“愛潑斯坦名單”上,并聲稱這才是相關檔案遲遲未被公開的真正原因。
這一指控,堪稱精準打擊特朗普的“政治命門”。愛潑斯坦事件是特朗普政治生涯中極為敏感的一頁,而馬斯克選擇此刻揭出,無疑意在以攻代守、逼其讓步。
四、反制升級:政府合同成“核武選項”
面對馬斯克的全面進攻,特朗普也放出大招。他不再遮掩,直接宣布將全面審查并考慮取消SpaceX與政府的合作合同,甚至可能影響美宇航局(NASA)未來的航天任務。
對此,馬斯克則表示,SpaceX將“立即開始退役龍飛船”,以回應特朗普對合同的施壓。這一表態意味著馬斯克可能準備暫停與政府在載人航天任務上的合作。
如果成真,將對美國的太空戰略造成極大沖擊,也可能影響國際空間站的運營安全。
這場交鋒從嘴仗升級為實質性沖突,已經超越普通的商業利益紛爭,更像是兩位“帝王型”人物之間的終極對抗。
五、川馬互撕的象征意義:美國制度的隱憂
這場公開撕裂,不僅揭示了兩人合作破裂的利益動因,也映射出美國當下政治制度的某種困境。
一個前總統與一個科技首富,曾經聯手打造影響大選的“非正式聯盟”,如今又在社交媒體上互爆黑料、上演丑聞大戰,這本身就是民主制度在新媒體時代所面臨的結構性挑戰。
更令人擔憂的是,這種互撕并未聚焦于政策本身,而是人格侮辱、恩怨清算、利益清零的“狗咬狗”式表演。
在這個過程中,美國總統權威、科技企業公信力、政府合同透明性等多項制度性問題都被輕描淡寫地踐踏,讓全球看客大跌眼鏡。
六、走向終局?或有回旋余地,但裂痕難彌合
最新消息顯示,白宮方面已經預約特朗普與馬斯克進行通話,試圖緩和兩者之間的沖突。一些網民也在社交媒體上呼吁雙方“握手言和”。馬斯克在回復中并未完全否定和解的可能,似乎留有回旋余地。
但從根本上看,兩人的矛盾已經不僅僅是政策分歧,而是圍繞權力主導權的終極博弈。特朗普不愿任何人分享他的政治舞臺,而馬斯克則希望科技精英在政治中擁有話語權。
這種結構性的對抗,決定了即便短期內能夠暫時“降溫”,長期而言也是一山難容二虎。如有些文章中評論所言,“有利則聚,利盡則散”,川普與馬斯克的聯盟正是這一古訓的當代表現。
兩位頂流級人物的撕裂,不僅是個人恩怨,更折射了資本與權力在新時代中的微妙關系。而這一事件所揭示的問題,或許比它本身更值得深思。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