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兵書你知道的有多少,不少人隨口就可以說出《三十六計》《孫子兵法》等古代文獻,但是你知道嗎?
有一本兵書在歷代流傳中備受爭議,甚至在清朝時期被《四庫全書》直言定義為偽書。
直到1972年的銀雀山漢墓,大量出土的竹簡中發現該文獻,這才使謠言不攻自破,這本書就是成于先秦時期的《太公兵法》,也就是我們常聽聞的《六韜》。
《太公兵法》的發現
《太公兵法》全書兩萬字,共六卷,該書主要以對話方式從軍事準備,兵力部署,謀略原則,具體作戰方案,注意要點等六個方面鋪開陳述軍事要點,其邏輯嚴密,環環相扣,從外到內,逐步引申。是我國古代軍事文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太公兵法》在被證實前最早收錄于《隋書·經籍志》,在此之前沒有相關文獻提及,于是起初只是被認為是隋朝之前的成書,又由于流傳范圍極小,所以在那個時候就有偽書之說。
盡管一直以來對該書的出處存在大量質疑,但是從隋朝至清朝期間1000年該書仍然被歷代傳閱,足見該書其中的重要內涵價值。
而最終被證實則是在近代漢墓的挖掘,出土的竹簡里記錄的內容和該書內容基本一致,這一證實考證了太公文獻的真實存在性,于是翻身一變,從被質疑的偽書成為了先秦重要的軍事思想要典。
而又因為該書的著作毫不避諱漢代統治者之名諱,加上該墓葬的挖掘地點周邊一帶接近戰國時期墓葬群,著作時間被推前至戰國時期。
陰謀詭計,陰險毒辣
所謂上兵伐謀,兵家勝負并非只是簡單的血腥武殺,最厲害的軍事勝利是制勝于無形,取勝于無聲,不損自家一兵一將,就使敵人潰敗陣前。
《太公兵法》在軍事分析里系統地,講述了戰略取勝和戰術取勝地要訣,其觀點不僅僅圍繞的是客觀局勢,更重要地是對人性赤裸地認知。
其中的12條文伐詭計,從敵我兩方進行深入分析,條條抓住人性弱點,隱藏自我讓敵人自亂陣腳。主要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曲意逢迎,降低防備
這個是所有謀略中成本最低的詭計,也是所有陰謀詭計的基礎要點。想要謀殺敵方,必須先靠近,想要靠近必須先降低防備。
大家都知道,劉邦本身是個市井無賴,最高級別也就是個地方官,總有著農民的土性子,對待項羽的步步緊逼,這樣的性情難免要壞事。
而張良則看準了項羽的自我優越感和孤傲,再三勸阻劉邦要夾著尾巴做人,這也為后來項羽降低了劉邦的防備做好了最關鍵的鋪墊,這也讓項羽在全數接受兩人的奉承中,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第二:成全貪婪,自毀其身
人心總是貪婪的,面對誘惑總會動搖,該兵書抓住此弱點,極力推崇縱容敵方欲望,不管使用金銀財寶還是香車美女,滿足對方的物欲需求,使對方縱情聲色,腐蝕對方戰斗意志,達到降低對方攻擊力的目的。
有時候可能會遇到自我約束力強的勁敵,然而只要對方有一絲絲猶豫和防備,趁此之際也足以攻城略池取得勝利。
劉邦和項羽約定攻下咸陽者就可以稱王,而就在劉邦攻入咸陽的最后一道關隘中遇到了難題,那是一個易守難攻的關鍵突破口,強攻是不可能的。
于是張良獻計,從守城的門衛作為突破口,命人帶上大量的金銀財寶對門衛進行賄賂,守門的將領因為禁不住誘惑引起內訌,而就在他們軍心大亂之時劉邦通過快攻拿下了這個要點,直取咸陽,取得了最后的勝利。
挑撥離間,為我所用,滅敵誅心,制勝無形
軍事謀略中,敵我雙方的立場是絕對不可改變,但是對于追隨主君的文臣武將來說,卻是相對的。
對于能用的人才,要想盡一切方法讓其加入我方陣營,強大我方力量,如果無法獲得認可,則要想辦法斬草除根,剪除對方羽翼。
而在削弱對方力量的時候,攻心為上,使其內部不和,試問又有什么比寒了要將的心要來的狠毒徹底呢。
范增是項羽麾下有名的謀士,在幾次關鍵的時候暗示項羽對劉邦痛下殺手,然而項羽個性本孤傲,不屑于這種不體面的手段,幾次讓劉邦虎口脫險。
最讓范增寒心的,則是張良僅僅用了一個小小的計謀就讓項羽對其產生疑心,看透項羽本性的范增最終選擇棄主出走,最終使得項羽孤立無援,讓劉邦反敗為勝。
除了以上計謀,該兵書還從敵我雙方的心理要素深入分析,解剖人性需求要點,從雙方的信息渠道,實力的隱藏,力量的對比提出了多個計策,從謀劃布局到具體計謀實現敵我雙方力量的扭轉。
《太公兵書》成就千古謀圣
后世諺語“張良計與過墻梯”說明了當代張良計謀的厲害之處,憑借自己過人的智慧張良為謀臣期間為劉邦獻上了無數計謀,協助劉邦步步為營,開辟了漢朝先河,成為了漢朝的重要開國功臣。
而張良之所以被稱為謀圣也是拜《太公兵書》所賜,傳說張良在一次逃難中遇到黃石公,從他那里獲得了這本兵書,張良覺得很詫異,于是對這本書做了仔細閱讀,發現其中的廣大乾坤。
從張良幫助劉邦出謀劃策的各個計謀中不難發現,其中運用了該兵書里的大量理論,可見這本書對張良成為當代重要謀臣起到了重要性作用。
傳說張良之所以選擇劉邦并非偶然,而且與該書有直接關系。據說在張良獲得這本書的時候甚至也和其他人共享過,但是其他人都聽不懂,唯獨大字不識的劉邦反而聽得明白,張良因此覺得劉邦是天選之子,更是自己的知音之人,于是才有了后來效忠劉邦的故事。
而關于張良和該兵書,相傳還有許多趣味的故事,感興趣的讀者不妨可以多了解一下千古謀圣和《太公兵書》的奇談。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