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劇柏含 如鑫淼
6月7號,1974年6月7號《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出土。中國古代的兵書,人們首先想到的就是春秋戰國時候2個很著名的軍事家了孫武,還有孫臏,也就是所謂孫子。
相傳他們各自編了一部杰出的軍事著作,就是兵書,一部叫《孫子兵法》,一部叫《孫臏兵法》。但是,只有少數的普及注入了孫臏兵法的書名,后人從來沒有見過這本書。
所以,流傳下來的只有孫子兵法。孫子兵法是世界上第一部偉大的軍事著作,被稱作“兵學圣典”。但是,就是這部兵書,是我們中國人老祖先傳下來的。他作者是誰呀?出書的年代是什么時候?。窟@叫眾說紛紜。
為什么?是中國古籍對于孫武和孫臏的記載非常簡單,只是寥寥數語。孫子子嘛,孔子孟子尊稱先生。所以,這誰???幾個人???,一個人還是個團隊,這都不太清楚。
到了宋朝的時候,人們對于孫氏兵法已經有種種的猜想了。射雕里邊射雕英雄傳小說里還有《武穆遺書》。其實說到宋朝,它是重文輕武,重文抑武啊。所以,宋也好,明也好,很多文人對新兵法研究,但是缺乏實戰。
所以,到了宋代的人們對于孫氏兵法就有各種猜想。有人說,哎,歷史上可能就不存在孫子這個人。如果真的有孫武這個人,怎么就像春秋歷史,應該有相應的著述啊。
比如《左傳》,怎么沒有關于他的記述呢?所以,孫子兵法的作者可能就不是孫武,而是春秋戰國時候的某個無名氏所作吧?也有人說孫武、孫臏其實就是一個人。孫子兵法,就是孫臏兵法等等。
當然,還有很多人不同意這個說法?!妒酚洝纺茏鳛樽C據的。司馬遷在史記里面,對于孫武、孫臏都記載了,肯定不是一個人啊。而且,《史記》里說孫武是齊國人,把兵書13篇給了吳王闔閭了,仔細研究了孫子兵法。
知道孫武擅長用兵就聘他做大將,至于孫臏史記里也有記述。說孫武死后,馬上又出了個孫臏,齊國大將田忌把孫臏推薦給了齊威王。齊威王向他問兵法,然后拜他為軍師。
盡管司馬遷說的很清楚,歷史上有孫武,有孫臏。但是,也沒有太多其它的證據。所以,人們也沒法證實史記里相關記載是不是完全是準確。
那么,春秋戰國時期到底有幾個孫子???孫子兵法作者到底是誰呀?孫子兵法和孫臏兵法是不是一本書?。烤瓦@些問題還是沒有一個特別明確的說法。當然,關于孫臏呢,包括民間對他都頗有了解。說他是孫武的后代,他是出生在戰國時期,生在齊國,小時候和龐涓一同學習兵法。
甚至說他們老師就鬼谷子,龐涓后來輔佐了魏惠王成了將軍。而且,暗中派人請孫臏到魏國,他看到孫臏又嫉妒他的才華在自己之上。后來陷害孫臏,甚至給他用了酷刑,去掉了膝蓋骨,導致他只能坐輪椅了。
孫臏后來在朋友的幫助下最后是逃離了魏國,到了齊國,被齊威王重用做了齊國將軍。之后,就是大展宏圖了,設奇計,大敗魏軍,而且射死唐娟,報了自己的仇啊。
后來,田忌又被鄒忌排擠,流亡到楚國。孫臏,是不是隨他也去了?所以,有叫王福的說孫臏能修楚。在戰國兵家之中。孫臏是講究貴勢。即便他和吳起都是當時著名的軍事家,當然,最早明確記載孫臏有兵法的就是《史記》。
不過,我們剛才談了半天了沒有其他更多的證據,沒有更多的史料。然后,我們從哪兒說呢?
說山東臨沂古城的城南有兩座低矮的小山,相距很近,但是,景致是截然不同。一到夏季,一座山上開滿金雀花,另一座山上開滿銀雀花,叫金雀山銀雀山。
但是,誰也想不到銀雀山上有一個驚世的秘密。
1972年4月份,當時臨沂縣的衛生局搞基本建設,在銀雀山上發現了古墓,經過勘察證實,這是一個規模很大的漢代的墓葬群。
考古工作者就來挖掘。其中有2座墓葬,把它們吸引住了,因為1號漢墓、二號漢墓沒聽出任何的特點來。這個漢墓當然有不少的陪葬品啊,陶器、銅器、漆木器等等。
但是,大家最興奮的是在陶器和漆木器中間夾雜大量的竹簡。因為,那時候還沒有紙質書,竹簡因為常年埋在地下呢,被雨水泡了,受到器物的擠壓呀。
那這個編對竹簡的繩子早已經爛了,所以,竹簡很散亂,有些是扭曲變形,顏色深褐色。那個棍一根一根的,要是外行,也真不知道是什么東西。
但是,專家就是專家,慶幸的是上面的字跡大多數還能辨認,經過仔細清理。1號墓出土的竹簡是4942枚。 二號墓出土了32枚竹簡,一次,出土這么多的竹簡,這在中國歷史上沒有過。
這是第一次重大考古成果,被列為新中國成立30周年,10大考古發現之一。20世紀中國100項考古大發現也能排得上他。這個銀雀山漢代竹簡出土以后受到國家文物局的高度重視吧。
派專家去研究。山東博物館有專家叫吳九龍、中山大學的商城做、中國歷史博物館的史樹青,這幾位大教授專家就參加考釋工作。
最后,1號墓出土的竹簡長短有兩種,竹簡是27.5厘米,寬0.5厘米,短呢長18厘米,寬0.5厘米。每一片竹簡上書寫20到40個字。
對竹簡的研究越深入大家越激動越興奮。為什么?這內容很豐富,大部分是古代兵書,有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另有20余篇著作。其中,不少是首次被發現的古代的書籍,最珍貴的就是《孫子兵法》。
以前不知道找不到現在有了就是孫子兵法孫武寫的,這個佚篇,就把這個書給補全了,可以。另外,孫臏兵法真有,那孫子兵法、孫臏兵法同時出土,證實司馬遷在史記里有關孫武孫臏的記載是準確的。
證明歷史上確實存在孫武、孫臏兩個人。各有兵書傳世,孫子兵法、孫臏兵法,至少在西漢早期已經成為獨立成篇的軍事著作了。這次在漢墓出土的孫子兵法竹簡是中國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古老的版本。
說明古代的孫子兵法是13品,而不是像有些古籍記載的是什么82品,那么孫臏兵法早已失傳了,人們只知其名,不知道具體內容。這次發現了就讓孫臏兵法的內容大白于天下吧。
出土的孫臏兵法竹簡是222枚,這個內容包括擒龐涓建威王,還有陳忌問壘怎么越戰等等,一共有16片,6000多字。整個這部書孫臏兵法繼承和發揚了孫子兵法的軍事思想,說的是“減灶迷敵”,并且可能是想圍繞某個創造了圍魏救趙、減灶迷敵、佯敗誘敵等靈活多變、以少勝多作戰藝術的古代軍事著作展開探討。通常符合這些特征的是與戰國時期齊國軍事家孫臏相關的戰例,比如桂陵之戰他用圍魏救趙之策,馬陵之戰,用減灶迷敵之計等。歷史上《孫臏兵法》就是一部杰出軍事著作,它繼承和發展了《孫子兵法》等早期兵書的軍事思想,總結了戰國前期的戰爭經驗,包含著樸素的唯物論和辯證法思想,在我國軍事思想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比如他的第一篇就是擒龐涓,講的就是“圍魏救趙”。公元前345年,當時魏惠王派大將龐涓率大軍去打趙國。魏國的軍隊很快把趙的都城邯鄲給圍了,趙國岌岌可危,就向齊求救。齊威王派田忌作大將,孫臏做軍師,去解趙國之圍。
那么,魏國當時精兵強將就起兵打趙國都城,大梁防備就空虛了。孫臏是帥軍直搗魏國的都城大梁,魏惠王被嚇壞了,馬上就要求龐涓撤兵,回師自救啊。
孫臏就在半路設伏,以逸待勞,大破龐涓。也給抓了個活的,這就是著名的桂陵之戰,一定有讀者說不對呀,不是這個龐涓給弄死了嗎?
那是下一次,這就涉及到另一個故事的減噪謎底灶嘛,這是孫臏用兵如神的一個生動體現。
公元前342年。 在桂林之戰之中被俘獲的話癆又被放了,這個龐涓是魏國大將,率10萬大軍進攻齊國,孫臏當時有一個減灶誘敵的方法,就是退兵,退兵第一天,齊軍造了10萬人做飯用的灶臺,第2天減少到5萬,第3天就剩下3萬。
龐涓被假象迷惑,認為對方的兵散了,人越來越少就率兵窮追。進入孫臏布置好的包圍圈,驚心動魄,一場大戰,最后的龐涓戰死,齊軍大獲全勝,這才是“馬陵之戰”。
當然,還有一個說法是這樣,就是這次在山東臨沂銀雀山一號漢墓出土的竹簡本的孫臏兵法。一方面,確實讓失傳已久的古書重見天日,但是,經過認真整理,孫臏兵法是分上下兩篇,上篇可以確定是屬于齊孫子的15篇,包括擒龐涓見魏王等等。
下篇,還不能確定,屬于其孫的論兵之祖。竹簡本篇數也大大少于藝文志著錄,本也不是完善的版本。
(作者:劇柏含系國家二級作家 高級書畫師 高級政工師職稱)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