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周之前長城帶頭炮轟比亞迪,本周吉利開始呼應長城,聯手圍攻比亞迪,而且用詞更激烈,還是在中國汽車論壇的演講臺上公開發言的。
為啥會出現這種事情,我列幾個數據大家看一下就知道了,今天順便教一下大家怎么看財報。
2024年,中國汽車的產銷量均突破了3100萬輛,連續16年居世界第一且遙遙領先于第二名美國的1000萬輛。
但這并不代表中國的汽車產能只有3100萬輛,事實上我們閑置的汽車產能非常多,其中主要就是燃油車,合資品牌的產能利用率已經低的沒法看了。
而自主品牌如吉利和禪城,產能利用率也僅有31%左右,然后DS說比亞迪的產能利用率是160%。
對于這個產能利用率160%的數據我表示質疑,我懷疑是DS瞎編的,因為反常識,但DS這次沒認錯,還給解釋。
原來產能是標準計算方式是單班8小時工作制,以此計算出的產能數據。
但如果雙班倒那產量就可以翻到200%,三班倒就可以翻到300%,這種情況工資會激增但產能奇缺的時候沒辦法。
比亞迪2023年的時候總產能才190萬輛,卻生產了303萬輛,所以產能利用率被搞到了160%。
小米汽車工廠的產能利用率更高,欠了一屁股車的雷軍直接全部雙班制,全力產車,設計年產能15萬輛的工廠,最終年產量達到了35萬輛,產能利用率接近了200%,然后緊急修新工廠。
按這種搞法,中國的汽車產能如果全力以赴,實際年產能可以破億。
再對比一下,那些在單班制下產能利用率只有10~30%的企業,他們能不著急么,換你是企業老總,看到空蕩蕩的閑置產線,你也急。
其實最急的是合資企業,但他們的身份擺在那,一半是外國的,沒資格說話。國資的車企顧全大局,也不會這么說話。吉利和長城既是自主品牌,又是私企,產能閑置還那么嚴重,所以才會著急上火。
長城和吉利的困局,最大的原因是他們新能源轉型慢了,燃油車被淘汰的速度遠超他們的想象。
而在切換到新能源賽道之后,他們想追趕也非常困難。
中國的汽車產能過剩不僅存在于燃油車行業,也存在于新能源汽車行業,停工停產的新勢力新能源汽車工廠比比皆是。
而在整體汽車產能以及新能源汽車產能都過剩的時候,還有不少汽車企業在擴建產能,其中比亞迪一家就要新建200萬輛的年產能。
在很多汽車企業產能嚴重閑置,企業老總看著空空的產線心痛不已的時候,比亞迪在2024年才勉強實現讓工人單班制上班,被產能不足困擾了四年之久,工廠一擴再擴就是跟不上,而小米汽車到今天都還天天被消費者催車,工廠運轉的都快冒火星了,特斯拉也是產能利用率突破90%。
都是新能源汽車,悲歡并不相通,至于造燃油車的那就更慘了。
那些天天看著友商吃香喝辣繁花似錦,自己這邊卻一天天走向破產的車企老總,能忍到今天才開始吵架,脾氣已經是遠勝普通人了。
不要談什么體面,等自己企業要是破產了那自己就不可能還站在這里了,要這個體面何用。
借這個事情,順便教大家怎么看企業公開財報。
看財報,摁下F10按鍵就可以了,然后找財務分析那一頁。
首先需要說明,看財報首先需要看企業,認認真真做事業的企業財報才有看的價值,那些上市就是為了套現的企業財報勸你還是別看,沒有任何看的價值和意義。
至于哪家上市公司是在認認真真做事情,人民群眾的眼睛是雪亮的,只要你會上網,某家企業的口碑是可以多維度核對并反復看到的。
口碑好,股價和業績先不談,至少財報是可以看的。
口碑不好或者沒口碑,那一概視為財報不用看,好不好讓機構去決定,咱老百姓不摻和。
核心必看指標是營收、毛利潤以及凈利潤。
以比亞迪為例,截個圖。
營收數據指的是你獲得了多少銷售收入,其增速是看財報核心的核心,企業虧損可以,但營收必須高增長,營收不增長的必須要有高分紅,啥都沒有的一般都是垃圾,除非手里捏著巨大的科技可能性突破,如創新藥公司或寒武紀這種芯片公司。
毛利指拿到這些營收之后,你得到了多少利潤,這個數值體現了一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毛利率一旦開始顯著下降,企業的股價就會劇烈下滑。
凈利潤指的是拿到毛利之后,扣掉成本,股東可以享受的利潤,以比亞迪為例,拿到毛利后扣掉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稅收成本,財務費用,其他成本之后,最后得到的才是凈利潤。
壓低銷售費用和研發費用,可以明顯調節凈利潤的高低,從而調節一家企業的市盈率PE數據。
所以營收和毛利,比看凈利潤更關鍵,當然凈利潤也不能不看,尤其對于高分紅企業來說,凈利潤的存在是分紅的基礎。
除這些基礎數據外,還有其他數據可以提前預測這些基礎數據,同樣會寫在公開財報里。
比如存貨周轉天數和應收賬款周轉天數等。
存貨周轉天數指的是企業目前的存活還需要多少天才能賣出去,這個數可以有效提前反應企業面臨的經營情況。
應收賬款周轉天數是對前者的校對,代表企業賣出去的貨大概需要多長時間才能收到現金,這個數如果突然激增,那企業的庫存哪怕一切如常也可能有問題,就可能是臨時協議把貨先紙面上賣給別人,不要錢,讓自己的庫存數據變得好看一點。
除這些之外,有些企業還要看看現金流,比如資產負債表里的貨幣資金,以及綜合負債率等等。
當然資產負債表里還有最直觀的存貨金額,代表造出來但還沒賣掉的車。
2025年Q1季度,比亞迪的存貨金額激增。
這個存貨金額激增的數據,表示了比亞迪的庫存壓力,說明了友商打的價格戰已經導致了比亞迪的產能增速高于銷售增速。
當然這個庫存數據還有另一種解釋,就是比亞迪的海外銷售數量已經占到了總銷售的20%以上,然后2025年的任務計劃是海外銷售增速要達到100%,但出口海外需要的海運時間很長,導致了庫存時間被拉長,畢竟飄在海上的汽車也算庫存。
當然這只是原因之一,國內銷售速度減緩也是客觀事實,畢竟存貨金額已經達到了1500億這個數是有點高了,然后比亞迪手里還有20%+的毛利率的情況下,跟進導致進一步打價格戰就成了必然選項。
以上這些只是舉個例子,同時我發現人工智能一個比較好用的使用辦法,那就是當財報的講解員,你看不懂財報就讓人工智能幫你看,不要只問結論,人工智能給不出結論,要一個個問里面你看不懂的數據。
問多了,你就知道下一步該問什么了,最終目的是自己估測出來這家企業的市場競爭力,先嘗試定性的分析是在走好還是走壞,然后定量的分析是走好多少,和目前的PE高低是否匹配等等。
最后聊聊大盤。
連續好幾個周末都在重復說之前說過的話,上不去3400是為什么我之前說了,跌不下去3300為什么我也說了,視角是國家隊操盤手怎么想的。
至于上周末說鋼鋁關稅的利空如清風拂面,那真的是清風拂面,本周微跌一下以表敬意就沒了。
根據本周的觀察,下周要再次沖鋒3400點了,而且本周盤面上諸多跡象都顯示這波上攻是國家隊主動帶頭的。
和前一段時間的上攻是國家隊硬頂著技術線的利空向上拉不同的是,這一次技術面幾乎全部是利好,都指向上漲。
已經很長時間了,技術面都沒法看了,甚至絕大多數時間都是反向指標,但這次和國家隊的那個面重疊了,兩個判斷維度都指向要上拉,所以下周是肯定要上攻3400點的。
而且最關鍵的一點,前幾周烏泱泱的利空到處飛,盤面也就那樣,連3300點的邊都沒摸到,到3330點就止跌了,既然這里都下不去了,那就只能上去了。
上去后還是會玩震蕩,夯實基礎,但震蕩中樞會上移,這次會嘗試把3400點打造成和目前3300點一樣的堅固度。
唯一可能擊破這個節奏的特朗普,目前正在和馬斯克鬧分手,而且我個人估計也整不出什么大利空了,留一點資金等特朗普放黑天鵝抄底就好。
今天大概就這么多。
作者:遠方青木(公號ID:YFqingmu )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