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監測周期:6.3-6.8)
如需項目詳情可垂詢雨前顧問
028-65258122
1、我國航天發射場建設加速
2、固態電池裝車測試,車企技術競速下的新戰場
3、精密光學應用場景拓展,高德導航智能眼鏡新上線
4、鋰離子電池編碼規則出臺,將重塑產業格局與市場生態
5、復旦首創非侵入式超寬光譜視覺假體,驅動千億級神經修復與泛感官增強產業破局
6、國產可回收火箭進入工程化驗證階段
7、無人物流行業2025年將成為爆發增長元年
8、中國航發軍民融合需“借民力、走活棋”
9、羅羅大陸首家維修廠年底運營
我國航天發射場建設加速
近日,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透露二期項目計劃2025 年 10 月底完成全箭運輸車和一子級廠房施工,2026 年4月基本完成整個項目建設并具備使用條件。
我國商業航天發射場建設進程縮短。海南商業航天發射場是我國首個商業航天發射場,其一期項目具有2個發射工位,歷時23個月完成建設并具備首發能力,二期項目亦具有2個發射工位,于2025年1月開工,預計歷時16個月完成建設并具備使用條件。
目前我國在用及規劃有4個商業航天發射場。除海南外,我國最新規劃了廣東(陽江)航天發射母港、涼山商業航天發射場,以滿足未來商業航天快速增長的發射需求。
數字經濟研究部 易睿敏
固態電池裝車測試,車企技術競速下的新戰場
近期,國軒高科推出了G垣準固態電池和金石全固態電池兩大核心產品,引發行業高度關注。不久前,寶馬集團宣布了全球首輛搭載全固態電池的BMW i7測試車在德國慕尼黑正式啟動道路實測。寶馬測試的電池為固態電池技術先鋒企業Solid Power的硫化物全固態電池,標志著全固態電池技術從實驗室驗證跨越至實車應用。
全固態電池(ASSBs)憑借超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和緊湊結構,被視為突破當前電動技術瓶頸的關鍵,是下一代動力電池的核心方向。
近年來,固態電池產業進入加速發展期:贛鋒鋰業第一代固態電池 ( 能量密度300Wh/kg)中試線已投產,2024年建成2GWh產線,目標2025年實現半固態電池規模化應用?;衛藍新能源2023年量產360Wh/kg動力電芯,單次續航1000km,已交付蔚來汽車,計劃2027年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國軒高科已量產360Wh/kg半固態電池,其全固態“金石電池”能量密度達 350Wh/kg,2025 年已啟動裝車測試,計劃 2027 年量產;寧德時代聚焦硫化物電解質體系,計劃2025年前后實現全固態電池量產,實驗室階段能量密度超500Wh/kg,預計2027年商用?。
我們認為,在全球產業競爭加劇形勢下,固態電池研發的戰略價值不斷提升,其研發技術的不斷突破將重構產業鏈價值,尤其是對處于產業鏈下游的車企影響顯著。在電池廠商密集推進固態電池技術落地形勢下,車企開始通過自研、合資、投資三線并行搶占技術高地。
在傳統車企巨頭中,比亞迪采用硫化物復合電解質+高鎳三元正極技術,計劃2027年啟動全固態電池示范裝車,2030年實現大規模應用?;上汽集團發布聚合物-無機物復合電解質全固態電池技術,計劃2026年量產?;奇瑞汽車正在研發固態電池,2026年將投入定向運營,2027年將批量上市;豐田聯合松下成立Prime Planet Energy Solutions,計劃2030年將固態電池成本降至100美元/kWh,為液態電池的1/3;寶馬注資Solid Power,已于前不久啟動搭載全固態電池測試車的道路實測。在造車新勢力中,蔚來ET7搭載衛藍新能源150kWh半固態電池,續航突破1000公里,成為全球首款量產半固態電池車型?。
車企和電池廠商之間在固態電池領域的競爭與合作,不僅帶來技術上的突破,還持續推動著固態電池的商業化進程。根據SNE Research預測,2025年全球固態電池產能將突破50GWh,2030年市場滲透率有望達到15%。未來,隨著搭載固態電池的車型陸續上市,新能源汽車的“第二次進化”浪潮也將徹底席卷開來。
裝備制造研究部 閆靜菊
精密光學應用場景拓展,高德導航智能眼鏡新上線
6月5日,高德地圖智能眼鏡解決方案全新上線,該產品以“AI+AR”技術為核心,融合了導航、生活服務和增強現實功能,標志著其在空間計算與智能穿戴領域邁入新階段。
據雨前顧問分析,高德智能眼鏡的發布標志著精密光學產業在消費級應用領域實現了技術突破與市場擴容,其核心技術與產業鏈協同深刻體現了光學產業的升級方向。
一是光學顯示技術升級推動超精密加工需求。該產品采用全彩MicroLED顯示模組,其像素密度達2000 PPI,這一精度要求光學元件的加工誤差需控制在納米級,將直接拉動超精密車床、離子束拋光設備和高精度薄膜沉積設備的需求。
二是光學傳感成像系統將驅動高精度元件的制造。高德眼鏡鏡頭的光學畸變需<0.1%,未來將推動非球面鏡片加工精度提升至λ/10。
三是產業鏈協同效應將推動國產替代與技術整合。高德方案的核心組件已實現全產業鏈國產化,為精密光學加工設備商帶來新機遇,如大族激光、華工科技等企業可切入AR眼鏡切割/焊接設備賽道,這將進一步擴大中國精密光學加工設備的市場規模,據預測,2025 年中國超精密加工設備市場規模有望達到 160 億元人民幣。
(醫藥能源研究
部 解曉倩
鋰離子電池編碼規則出臺,將重塑產業格局與市場生態
近日,市場監管總局 (國家標準委) 批準發布《鋰離子電池編碼規則》國家標準,將于2025年11月1日起實施。該標準賦予每個新生產電池產品唯一身份編碼,適用范圍覆蓋從單體電池到電池系統的全層級產品,通過“一池一碼”實現從生產端到回收端的全生命周期流程管控。
該標準將為電池產品溯源和行業監管提供重要的參考依據,促進退役電池資源化利用,重塑產業格局與市場生態。
從產業層面看,該編碼規則涵蓋企業編碼、產品類型、電池類型及生產日期等關鍵信息,要求企業建立工業生產經營數據庫,將倒逼企業升級數字化管理能力,推動智能制造與綠色制造轉型。同時將加速淘汰低端產能,促進資源向頭部企業集中,推動產業向規范化、標準化邁進。
從市場層面看,編碼規則成為鋰電池行業市場準入的“通行證”,不符合標準的產品將被拒之門外,預計未來行業集中度將顯著提升,市場將從價格競爭轉向質量競爭。
長遠來看,該標準將促進退役電池資源化利用。預計到2030年全球退役電池回收量或超830GWh,編碼體系可明確電池流向,提升回收效率,減少環境污染。不僅提升了我國鋰離子電池產業的國際競爭力,也為全球新能源產業治理提供了“中國方案”。
醫藥能源研究部 雷雪蓮
復旦首創非侵入式超寬光譜視覺假體,驅動千億級神經修復與泛感官增強產業破局
復旦大學科研團隊成功運用高精度腦機接口技術,成功研發出全球首款具有超寬光譜響應能力的視覺假體。新一代視覺假體不僅使失明動物恢復可見光視力,還可擴展其視覺功能,同時該技術無需依賴任何外部設備即可工作,且規避了侵入性腦部手術的風險,這為失明患者復明提供了新可能。
腦機接口技術正加速由單向“讀取”腦電波邁向雙向“交互”新階段,特別是感知通道重建已成為前沿熱點。該研究標志著視皮層腦機接口在臨床上的重大進展,或將推動神經修復、侵入式接口及相關電極硬件開發領域高速增長,形成全新產業鏈條。未來需突破技術瓶頸包括提升視覺清晰度、降低功耗、促進設備小型微創化以及發展精確信號解碼算法。
該技術未來應用廣泛,可為全盲患者重建初步視覺感知能力 (如基礎物體識別、行動避障導航) ,其次是開發專業應用如軍用夜視或特種作業場景下視覺增強設備,長期有望拓展至聽力、觸覺等多感官功能重建與增強領域。技術路徑競爭集中在侵入式 (高精度) 與非侵入式 (更安全) 方案選擇,應用推進進程將取決于設備長期穩定性和患者接受度。
未來市場空間上,基于WHO統計全球失明人士約4360萬 (含完全失明約1600萬人) ,技術成熟后,以中樞神經系統疾病治療為主的嚴肅醫療的潛在應用規模2030年預計為150億美元,2040年為850億美元 (麥肯錫預測) 。
預計未來五到十年為設備研發與臨床驗證關鍵階段,待技術優化、成本降低、監管完善后,侵入式修復設備將覆蓋高支付意愿人群 (市場啟動期滲透率可達2-5%) ;無創技術普及后市場將迎來爆發式擴張 (目標滲透率達15-20%) 。隨著產品應用普及,視覺康復生態鏈與支持服務市場亦將形成巨大衍生價值空間,成為腦機接口產業的核心支柱之一。
數字經濟研究部 易樹立
國產可回收火箭進入工程化驗證階段
近日,元行者一號驗證型火箭成功完成了首次海上飛行回收試驗,是國內首個實現“液氧甲烷+不銹鋼+海上軟著陸回收”的火箭,本次成功是液體可復用火箭研制進程中的重大突破,具有里程碑意義。下一步,元行者一號計劃將在今年年底進行首飛,按設計該火箭單箭可復用20次,年發射能力可達26次。
回收技術突破將帶來產業成本革命。薄壁不銹鋼成本只有碳纖維的1/4,液氧甲烷殘渣少,單次發射成本降至傳統火箭的30%以下。參考Space X獵鷹九號火箭成本,全新火箭在一次使用情況下總成本約4500萬美元,6次復用后平均成本降至約2000萬美元。
下半年可能迎來國產可復用火箭技術密集突破。藍箭航天朱雀三號完成十公里級垂直起降試驗,計劃2025年實現首飛,2026年常態化運營。星際榮耀、星河動力等企業均計劃2025年首發可回收火箭 (如雙曲線三號、智神星一號等) 。
數字經濟研究部 易睿敏
無人物流行業2025年將成為爆發增長元年
近日,九識正式發布全新E系列無人物流車平臺及首款車型E6,正式售價19800元,單車售價降至2萬以下,同時推出FSD (完全智能駕駛) 月度訂閱服務,實現“隨用隨付”的靈活體驗,大幅降低用戶使用門檻。5月,順豐同城無人車運營規模已增至200臺,服務網絡覆蓋全國38個主要城市,5月全國活躍運營路線突破1萬條。
政策支持,路權逐步開放。九識已相繼在全國29個省份和地區獲得上路資質,新石器已獲得國內超過100個城市和地區公開道路路權。
無人物流行業公司成本模式已跑通。以新石器無人車X6為例,一趟可送500票,一天四趟,配送2個驛站,單程10公里,單車單日可送2000票,單票快遞成本可下降50%。
無人物流車規模化降本階段開啟。多款車型降至5萬元以下,訂單大幅增加。新石器主要產品在4萬-5萬每臺,2025年2月累計訂單已超2萬輛,規劃2025年進一步擴充產能;九識主要產品在1.98-8.98萬每臺,2024年底,在手訂單超萬臺,2025年一季度,新增訂單量同比增長超4倍。
數字經濟研究部 易睿敏
中國航發軍民融合需“借民力、走活棋”
據悉,美國空軍正全力推進一項新型“忠誠僚機”研發計劃。其中,通用原子航空系統公司與安爾杜爾公司已分別著手研發首批“忠誠僚機”原型機,其命名分別為YFQ-42A和YFQ-44A。兩家企業均著重強調,該“忠誠僚機”的設計核心在于采用民用航空器零部件,此舉旨在通過簡化維護流程與供應鏈體系,有效降低運維成本,減少后勤保障需求,進而顯著提升無人機在前沿區域的實戰部署能力與作戰效能。
從產業發展視角審視,這一技術路線選擇為我國航空發動機領域長期面臨的“軍民融合深度發展”核心命題提供了極具參考價值的實踐樣本。
航空發動機研發周期漫長,一項關鍵技術的成熟與應用往往跨越十年甚至更久,且代際越高,周期越長。更嚴峻的挑戰在于,一款可靠的發動機產品不僅需要經歷長期嚴苛的市場驗證,更必須實現研發成本的回收與盈利。唯有獲得豐厚市場回報的技術領先,才是高價值、可持續的。
反之,“技術成功、市場失敗”的結局,極易引發嚴重的財務危機。中航工業林左鳴董事長曾一針見血地指出:“搞航空發動機,一定要學會做別的,什么賺錢做什么,才能把發動機發展起來。”這深刻揭示了通過產業鏈溢出效應反哺核心技術的戰略路徑。
然而,審視國內現狀,當前關于航空發動機軍民融合發展的研究,多聚焦于政策導向、行業制度與企業決策等宏觀層面,對具體可行的發展路徑與操作方向探討不足。即使是針對國外經驗的借鑒研究,也常停留在國家戰略高度,極少深入剖析其航空發動機在具體研發、生產、測試、維護等全流程中的軍民融合實踐細節。
因此,要突破我國航空發動機發展的軍民融合瓶頸,亟須從美國忠誠僚機等成功案例中汲取務實經驗。必須將“軍民融合”從宏觀戰略口號,下沉為可執行、可落地的具體方案:
一方面,應積極探索利用成熟民用供應鏈 (尤其是高可靠性、低成本部件) 加速核心裝備研發與保障的新模式;
另一方面,需構建更靈活高效的機制,鼓勵航空發動機核心技術向民用領域外溢轉化,形成“以民養軍、以軍促民”的良性循環。唯有打通微觀實踐層面的關鍵環節,才能真正釋放軍民融合對航空發動機產業跨越式發展的巨大潛力。
裝備制造研究部 袁小會
羅羅大陸首家維修廠年底運營
近日,業內消息顯示,由英國羅爾斯·羅伊斯公司 (Rolls-Royce) 與中國國際航空股份有限公司合資成立的北京航空發動機維修服務有限公司 (BAESL) 將于2025年底正式投入運營。根據規劃,BAESL初期將專注于為空客A330配備的遄達700發動機提供維修服務,未來業務范圍將逐步擴展至空客A350使用的遄達XWB及波音787搭載的遄達1000發動機。在此之前,羅羅公司主要通過其全球MRO網絡服務中國大陸客戶,包括1997年在香港成立的香港航空發動機服務有限公司 (HAESL) 。
雨前認為,市場需求的持續釋放正促使國際航空發動機巨頭加速在華投資布局,這種本土化戰略不僅能夠縮短維修周期、降低運營成本,更能快速響應中國航空公司的服務需求。
從供應端來看,中國成為全球發動機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以羅羅為例,羅羅與中國本土企業的合作超過50家,如煉石航空子公司Gardner是空客、羅羅發動機葉片主力供應商,安徽應流集團是羅羅高溫部件供應商,承擔其多個型號飛機發動機高溫合金系列產品開發工作。去年,廣西玉柴機器股份有限公司與羅羅簽署了二期項目合作協議,將共同推動研產銷業務的拓展,以應對快速增長的市場需求。
從需求端來看,中國航空市場的蓬勃發展正吸引全球航空巨頭的戰略布局。根據行業預測,到2043年,中國航空市場將迎來爆發式增長,預計需要新增超過8200架客機以滿足持續攀升的航空出行需求,屆時中國有望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單一航空市場。
隨著機隊規模擴大和運營年限累積,到2031年中國民航機隊的平均機齡將增至10.6年,推動航空維修市場規模實現133.7%的顯著增長,預計達到194億美元。其中,發動機維修作為技術門檻最高、價值量最大的細分領域,將迎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
裝備制造研究部 何繼承
? Copyright
雨前顧問原創作品 | 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 歡迎分享朋友圈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