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芾《司勛帖》是以行草書寫就的,是米芾寫給司勛老兄的一封信,以紙本墨跡的形式存世,以下所見為拓本,真跡現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館之中,是為貫經堂米帖(三)冊中的一部分。
此帖是米芾給給司勛老兄的一封書信手杞,但“司勛”并不是一個人名,而是一個官職名稱,“司勛”是唐代就開始設置的官職,它的主要職責是掌管官員的勛賞,而宋代也是有沿置了這一官職。
不過“司勛”雖為官名,但見米芾在此書帖中稱對方為“老兄”,可見其二人之間的關系較為親近。
查了下資料,在當時的官場文人圈中,確有這種書信往來的習慣稱呼,他們常用官職稱呼對方,再冠以“老兄”或其他較為親近和稱呼,這樣一來既表示尊重又顯親近。
所以從此帖中就可看出米芾與收信人之間的關系,他們不因官職而疏遠,是熟識且交情不錯的友人。
關于這封信的收信人,從現存資料來看,無法明確得出具體的姓名。不過可以推測,這位“司勛老兄”應與米芾同朝為官,且多有交集。
米芾在信中提到了一些官場事務及自身生活近況,如“八日方遍得兩府”“內翰必常常相見”“老妻臥疾,近少愈”等內容,說明二從常以書信來往,并對對方的近況是比較關心的,從這一點也可看出此二人之間的關系之好。
米芾在書法創作中強調 “自成一家”,反對單純的模仿前人。他主張在繼承古人傳統的基礎上,融入自己的個性和創新意識。這點在他的《司勛帖》之中得到了充分體現,使作品既有魏晉書法的古雅之氣,又不失米芾獨特的書法風格。
米芾此帖其用筆迅疾果敢,落紙瞬間發力,正鋒運筆時穩得像大山一樣,寫出來的線條筆直硬朗。側鋒運筆又特別靈活輕巧,就像燕子的尾巴輕輕擦過湖面,讓筆畫有粗有細。粗筆畫看起來就像盤根錯節的老松樹,厚實有力,墨色濃得好像能滲進紙里;細筆畫就像細細的絲線,柔軟又有彈性,彎彎曲曲特別靈動。
但對于此帖是否為真跡,沒有查實??雌涮绮皇敲总勒孥E,定也是一學米高手,是吧!于此,您怎么看呢?
聲明:以上圖片來源于網絡,侵刪!
【往期好文】點擊下方藍色標題跳轉內容詳細頁面!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