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ia.ElihahKeke/熊晨/bellcy
最近挖到一家撫州泡粉店,店里的留言都是老表留下的。在深圳能俘獲江西人的胃,那我不得去嘗嘗~它究竟有多正宗?
店不大,一個小鋪面打理得井井有條,門口還擺了幾張大桌,店里一對撫州的夫妻在經營,他們的姐夫退休后就接手了,輪流負責店里米粉的制作,味道還是老樣子!
泡粉是撫州米粉吃法的主流,在明清時期,撫州榨粉師傅們開始走南闖北,上京城,跑滬杭,奔兩廣,走四方,安家落戶,將撫州米粉發揚光大,揚名四海。這不,深圳咋能沒有呢?
「米粉」
“要用老家這種晾曬的干粉才行”
▌“這種干粉都是老家晾曬的,每次都要大包大包運過來。”
▌“這個粉好快的,幾分鐘都不用。”
老板選用的粉是傳統晾曬的手工粉,這種干粉自帶的米香不搶食材本來的風味,爽滑還有韌勁,不易斷。老板的動作很快,米粉放在熱鍋里煮上6、7s就能出鍋,點完餐等我再次抬起頭,老板已經裝好粉了,趕緊吃,小心軟!
「豬雜&牛雜」
“搭著豬雜&牛雜吃才是江西人的基本操作”
▌“他們愛吃辣的,都直接端著粉來加。”
▌“每天就這么多,賣完了就沒有了。”
店里可以選擇的風味小菜肴,辣鹵的豬雜和牛雜任你挑選,能搭配也可以單點。豬雜是老板大清早起來就去市場挑選的新鮮豬小腸,牛雜也是有嚼勁的牛百葉,這兩種店里賣的最好。經過老板的爆香燜煮,完全感受不到腥味。作為一個愛吃辣的人,吃完以后整個人的毛孔都打開了,我的江西伙伴們可能會經常光顧了。 豬雜和牛雜的名氣在撫州很大,即便在深圳,也要給它們換上老家的“藍色花紋”皮膚。
「湯底」
“大骨頭熬的湯”
一碗地道的撫州泡粉講究可不少,最重要的便是湯底,各家泡粉都是自己的秘方,很多老店都會私藏一口“老湯”。老板也不例外,“早上去市場買這種大筒骨,準備好下午五點多就開始熬。”高溫烹飪制成,湯清而漂油,恰到好處。骨頭湯在老板熟悉的動作下倒入碗里,蒸汽會裹著鮮味迎面噴來,生怕它會涼,吃粉前趕緊喝上兩口!
「泡:筒骨粉」
“看到有人嗦這個大骨頭就想來一碗”
泡粉除了每天限量豬雜粉、牛雜粉之外,筒骨粉也是可以排上名號的。筒骨剛上桌的時候,我尋思著啃這硬骨頭肯定優雅不到哪去,于是老板給了一包吸管和手套,我簡直秒懂!用吸管把骨髓吸出來,再大口品嘗豬筒骨的肉,確實不錯!
「煮:雞蛋瘦肉煮粉」
“很多客人愛帶小孩子來吃”
筒骨的鮮香前一秒還占了上?,下一秒又迅速被翻滾而來的雞蛋瘦肉煮粉取代。鍋里先下三鮮:雞蛋、瘦肉和小菜,湯頭奶白的時候下米粉,煮熟撈起。煮粉很受小孩寶媽的喜愛,嗦一口落肚滿嘴鮮。
「隱藏菜單」
“拌粉&炒粉”
拌粉和炒粉走進店里可是沒有菜單的,老熟客一般不用看直接點。炒粉只要點火開灶,熱油下鍋,米粉下鍋就開炒,現炒的米粉根根分明、不易散開,吃起來咸淡適宜,恰到好處的熱辣滾燙~
撫州泡粉,或泡、或煮、或炒、或拌都是人間至味。老板的手藝嫻熟,制作最快的還是拌粉,沒幾分鐘就能變得色澤均勻、活色生香。出餐速度也很快,吃完也很快,第一口下去,只覺順滑糯口,再回口,方才是醬香,最后一股腦兒嗦完,舒坦。
雖然店鋪叫「江西曾氏十年粉店」,開了可不止十年。老板說從小攤到開店,已經傳了三代“姐夫”,即便換了地方也有老鄉嗦一口就吃出味道來了。老板夫妻都是江西人,憨厚實在、會聊天,粉做得也好吃,吸引了不少回頭客前來。
▌“昨天一伙龍華的到這里,每個人上來就是兩碗粉兩碗雜起步,說是要吃頓好的。”
這家粉店位置在坪洲,招牌是簡單的白底紅字,如果你恰巧在路對面,可能你分分鐘就錯過它了,也有不少龍崗、龍華、坪山的江西老鄉專程前往,為的就是惦記這一口家鄉的味道。
“一碗粉兩個大骨頭17元,大家說值嗎?”
江西曾氏十年粉店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