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年齡的增長,睡覺似乎成為了很多老年人最愛做的事情,不久前,遇到了這樣一名老人,66歲的老張,幾乎每天都是昏昏沉沉,他的子女反應,感覺他一天到晚都在睡覺。
是不是中風了呢?
事實上,通過頭部CT檢查,醫生發現老張并沒有中風的痕跡。
醫生說,老年人之所以容易出現犯困的現象,原因其實是多方面的,隨著年齡的增長,老年人基礎代謝率下降,營養吸收不良,容易感到疲勞;老年人血管彈性降低,可能會罹患不同程度的動脈粥樣硬化,從而導致大腦供氧不足,引發犯困;老年人大腦萎縮,神經細胞數量減少,神經遞質(如多巴胺、5-羥色胺)分泌減少,也容易引起老年人犯困的現象。
問題來了,老年人容易犯困,是不是就意味著老年人就必須要多睡呢?
當然不是,正如老張一樣,每天大多數時間都用來睡覺,睡太多,反而會對健康造成損傷,時間長了,大腦會變得越來越遲鈍,人也會變得越來越呆滯,而繼續發展下去,很容易發展為老年癡呆。
所以,老年人即便容易犯困,也要嚴格控制睡覺。
一般而言,比較適合睡覺的時間就是午睡和晚上睡覺,午睡的時間,并不是越久越好,很多老年人可以從中午一直睡到下午,殊不知,這樣去睡,很容易影響到夜間的睡眠,2023年4月,《肥胖》期刊上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最佳的午睡時長為30分鐘以內。與不午睡的人相比,午睡超過30分鐘的人,高體重指數(BMI)、代謝綜合征風險增加41%,特別是腰圍、空腹血糖和血壓方面。而午睡小于30分鐘的人,代謝健康風險則不存在,而且在血壓方面表現得更好。
那么晚上睡覺,同樣不是越久越好,一般而言,最佳的晚上入睡時間是7個小時,2021年,《美國醫學會雜志》子刊上刊登了一項涵蓋超32萬名亞洲成人研究《“東亞人群睡眠時間與死亡率之間的關系》,結果顯示:原來每晚睡7小時才是“最佳睡眠”,每天睡眠時間達到7小時,全因死亡率、心血管疾病以及其他原因死亡率降至最低點!
醫生建議:65歲后,睡覺要保持這4個習慣。
第一,65歲以后,一定要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
到了65歲,無論是午睡還是晚上睡覺,都一定要保持規律的作息習慣,只要養成好的習慣,才能更有利于睡眠。
午睡,一定不要睡太晚,超過兩點以后就不要再午睡了,晚上睡覺,最好做到早睡早起,所謂的早睡這個概念,就是保持在每晚22-23點去睡,千萬不要熬夜,到凌晨以后再去睡。
第二,65歲以后,睡覺時間一定要控制好
到了65歲,即便你再容易犯困,也要牢記,千萬不要總是去睡,除了午睡和晚上睡覺,其他的時間能不睡盡量不睡,其實,很多老年人找點事做,注意力轉移一下,多做戶外活動,就不容易犯困了。
如果總是待在家里不動,一天到晚無所事事,那么自然會總是想睡了。
老年人午睡的時間控制在30分鐘以內,晚上睡覺的時間控制在7個小時,太短或太長都是不利于健康的。
第三,65歲以后,睡覺姿勢一定要控制好
到了65歲,很多老年人睡覺很隨意,他們往往坐在板凳上就睡著了,或是趴在桌子上就睡著了,其實這樣睡,不僅睡不好,反而容易受涼感冒,而且采用別扭的姿勢去睡,很容易損傷健康。
第四,65歲以后,睡前要注意一些細節
老年人要想保持良好的睡眠質量,睡前有些細節一定要注意,比如睡前不要再進行劇烈運動了,不然交感神經興奮,不可能睡太好;睡前不要再吃東西了,不然很容易腹脹,也會影響睡眠質量;睡前不要喝太多水了,不然晚上很容易出現夜尿次數增多,也會影響睡眠質量。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