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聽過這句話,“對孩子最好的教育,就是爸爸愛媽媽。”
在《家長教育學》一書中,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是這樣描述父母關系對孩子的影響。
“我能一眼認出這樣的孩子,他的父母是深深地、熱烈地、忠誠地、相依為命地相親相愛著。
在這樣環境中長大的孩子,心地溫和善良、寧靜、心靈健康、真誠地相信人的美好,聽信教師的講話,對影響人們心靈的細微事物能敏銳感受。”
父母關系對孩子影響有多大呢?
父母關系差,孩子缺乏安全感
有位朋友說自己經常和丈夫冷戰,一個星期都不會說一句話。
有一次7歲的女兒問了自己幾個問題,聽了后很心痛。
女兒問自己:“媽媽,你愛爸爸嗎?你不愛他你為什么要跟他結婚呢?你們倆會離婚嗎?”
原來并不是避開孩子“吵架”就行了。
孩子的洞察能力超乎我們的想象,我們以為可以假裝“和諧”,但孩子依舊能察覺到冷漠和疏離。
生活中,偶有爭吵是常事,或是感情的“調味劑”。
但如果一個家庭經常處在破碎邊緣,孩子就會患得患失。
擔心父母會不會分開,會不會不要自己,非常沒有安全感。
父母經常吵架,孩子容易形成討好型人格或叛逆性格
要說小時候自己最害怕的事情,那莫過于父母吵架了。
那個時候不懂他們為什么吵架,也沒辦法去勸,看到他們摔東西時無能為力。
總擔心是不是因為自己做的不夠好,常常會犧牲自己的需求去迎合父母的需求。
認為只要做自己夠聽話,夠懂事,父母就會和好,家庭就會重新變得和諧。
還有些孩子則采用搞破壞的方式來吸引父母注意力。
在父母吵架時大發脾氣,或者離家出走……
企圖通過傷害自己來幫助父母轉移目光。
父母關系差,影響孩子婚戀觀
有位網友說,我沒有愛人的能力。
小時候父母總是在吵架,我很想知道他們累不累。
我不明白他們為什么要結婚,我也不明白為什么生活會是這個樣子。
現在自己對于愛情,對于婚姻也很恐懼。
父母的關系影響的不僅是家庭氛圍,更是孩子的人生底色。
只有你開心快樂了,分給孩子的才會是健康的愛。
如果父母沒有過好自己的人生,沒有經營好自己的關系,孩子成長過程中很難從中吸取幸福。
當然,一個家庭一點沖突都是不可能的。
而對孩子而言,可怕的不是沖突本身,而是父母處理沖突的方式。
首先,告訴孩子:“父母超級不是孩子的錯”。
父母只是因為對一些問題有不同的觀點,有時候也會因為一些事情感到煩躁。
但這些情緒和沖突都只是暫時的,并不影響我們對你的愛。
其次,不要把孩子卷入沖突。
有些父母吵架,一方喜歡在孩子面前數落另一方,甚至讓孩子站隊。
這對孩子來說很難受。
而且,有些人或許不是好伴侶,但他可能是好父親/母親。
最后,在孩子面前和解。
讓孩子看到你們和好的過程,一個擁抱,一個輕吻。
當孩子感受到你們和解,她的心里也會如釋重負。
從生氣到平靜,從矛盾到和解,實際也是在像孩子展示情緒波動的過程。
讓孩子明白,即使發生了沖突,解決沖突是有辦法的,吵架也是有技巧的。
一個有商有量,和睦溫暖的家,才是父母給孩子最好的禮物。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