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了一部電影《狩獵》,給我帶來了一些思考。
一位早熟的幼兒園小朋友,勇敢向自己的老師盧卡斯表達了愛意,被拒絕之后,她選擇了報復。
并跟校長說,她的老師送她一個親手疊的“心”,甚至還謊稱盧卡斯侵犯了她。小姑娘的說辭,讓這位老師失去了工作,還被鎮上的居民毆打,超市也拒絕賣給他東西。但其實,這位老師并沒有做錯什么,也沒有做出格的事情。
反觀這位小姑娘,因為一次被拒絕,就開始報復,把無辜的老師,推向了絕望的深淵。
你可能會說,這是電影里的事情,現實中哪有這種事情?其實還真的有。
孩子被拒絕后對父母拳打腳踢
李玫瑾教授認為,在孩子6歲前,父母要學會跟他說不。如果晚了,可能就再也沒機會了。
確實,如果你認真觀察孩子會發現。即使在上小學之前,孩子如果被父母拒絕了,也會有逆反心理,或者報復。表現為,撒潑打滾。
如果到了青春期,再被拒絕,就可能用更偏激的行為。要么離家出走,要么跳樓自殺,有的對父母拳打腳踢。
看過一則視頻,因為要錢沒給,男孩對媽媽拳打腳踢。即使周圍人多次阻攔,也沒用。最后,兩人被警察帶走了。
最根本的原因,就是父母沒告訴過孩子,有些事情是需要說“不”的。孩子不明白,也不知道如何應對,壞行為就這樣產生了。
還有的孩子,因為在學校跟同學借文具被拒絕,放學后堵住同學,倆人發生了毆打。
這些事情都在告訴我們,教會孩子學說“不”的重要性。
教會孩子對三件事說“不”
《如何對孩子說不》這本書的作者認為,教孩子說“不”,可以幫助發展出自立、自律、尊重他人以及正直的能力。
所以,在孩子6歲之前,請教會孩子對三件事說“不”,娃終身都受益!
第一件事:陌生人求助請說“不”
我親眼見過,大寶跟一個陌生人指路,還想要帶著人家往前走,還好被我一把拉住了。
其實,如果大人遇到了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一定會找成年人幫忙,而不是孩子。
還有,看到一位10歲女孩遇到13歲的鄰居,說請她到家幫個忙,她猶豫了一下就去了,這一去,就再也沒回來。
所以,不管是認識的人,還是陌生人,沒有父母的陪伴,請不要隨他去,記得拒絕。
第二件事,有人經常找你幫忙要說“不”
大寶跟我聊過一件事兒,他說有個同學上學不帶筆,天天都會找他借,一來二去,又讓大寶幫他帶吃的,打水,甚至幫忙取東西。
大寶問他,為什么不自己做?這位同學說,你不是有時間嗎?
大寶回來告訴我,他感覺很不舒服,也不想繼續幫忙了。
我告訴他,你的感受是正確的,如果有人把你的幫忙當作理所應當,你是可以拒絕的。
第三件事,校園欺凌堅決說“不”
小學班主任坦言,校園欺凌都是從試探開始的,發現一個人不敢反抗,就會變得肆無忌憚。
所以,別等到被別人欺負了好幾次,才說“不”。第一次就不能忍,不管是語言還是行動,都要明確拒絕。
如果孩子能明白這三次說“不”的道理,他以后再遇到任何事情,也知道如何維護自己的權益,更知道如何尊重別人的選擇。
對孩子說“不”注意“四不要”
跟孩子聊“不”的話題,還是要注意一下,有些話不能隨便說,避免引起逆反心理。
總結有“四不要”,希望你都沒有說過哦!
× 不要罵:
哪怕孩子做得不對,別罵,會讓孩子覺得,自己錯得有多離譜,之后也不敢拒絕了。
× 不要打:
和“罵”一樣,打孩子也是不推薦的。誰家孩子是打出來的優秀?打出來的成長?
× 不說教:
有的家長會覺得,這是說教的好時機。但其實,真實情況是,你越說教,孩子越容易鬧。
× 不走開:
別覺得孩子哭鬧了,你就不想管了。其實,哭鬧的時候,你陪伴身邊,孩子的安全感更足,更容易停下來。
Tips:這四點如果都能做到,其實也是告訴孩子,雖然你的要求不合理,我無法滿足,但我會一直在。
枕邊育兒寄語:
教孩子學會說“不”,本質上也是一種抗挫折教育,6歲前如果能學會接納挫折,克制自己的任性,以后的成長,也會更順風順水。你給孩子做過說“不”的教育嗎?你有什么不同看法?
(本文圖片來源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