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對多發性硬化癥患者而言是癥狀波動的高發期,高溫、強紫外線及代謝變化可能加劇疲勞、肌無力及平衡障礙。以下從環境適應、日常護理、活動管理、飲食調節及心理調適五方面提供實用建議:
一、精準溫控防熱害
患者對溫度變化極度敏感,室內空調建議設定26-28℃,使用空氣循環扇增強通風,避免冷風直吹頸部、腰背部。外出攜帶便攜式冰袋,可冷敷頸部大椎穴、手腕內關穴緩解燥熱。選擇UPF50+防曬衣物,佩戴寬檐帽及太陽鏡,盡量在清晨或傍晚進行戶外活動。洗澡水溫控制在38℃以下,避免長時間泡熱水澡導致血管擴張引發眩暈。
二、構建安全生活空間
在浴室安裝防滑地墊及L型扶手,淋浴時使用防滑凳,穿防滑拖鞋減少跌倒風險。日常穿著透氣速干面料衣物,避免合成纖維導致的皮膚悶熱。建議每日進行10分鐘平衡訓練,如單腳站立(扶椅背)、腳跟腳尖走直線,增強本體感覺。外出攜帶折疊拐杖,在擁擠場所佩戴醫用警示手環。
三、科學規劃日常活動
將體力活動分解為多個15分鐘時段,如上午做關節拉伸,下午進行水中漫步(水溫28-30℃為宜)。進行太極云手、八段錦等低強度運動時,注意呼吸配合,避免憋氣。建議使用運動手環監測心率,控制在最大心率的50-70%。外出就餐選擇通風良好的餐廳,避免擁擠的火鍋店、燒烤攤等高溫高濕場所。
四、優化夏季膳食結構
每日補充500ml電解質水,可自制檸檬薄荷水、黃瓜雪梨汁補充流失的鉀、鎂。增加深色蔬菜攝入,如菠菜、紫甘藍,每周食用2次富含ω-3脂肪酸的深海魚。將主食1/3替換為藜麥、燕麥等低GI食物,維持血糖穩定。避免食用可能引發過敏的芒果、菠蘿等熱帶水果,選擇蘋果、香蕉等低敏水果。
五、建立心理緩沖機制
高溫易誘發焦慮情緒,建議每日進行15分鐘正念冥想,可下載專業APP引導呼吸訓練。參與線上患者支持小組,每周視頻交流1次,分享應夏經驗。在陰涼處設置"情緒安撫角",放置薰衣草香囊、流水擺件等感官調節物品。當出現煩躁情緒時,通過指壓合谷穴、太沖穴進行自我調節。
通過構建多維防護體系,多發性硬化癥患者可在夏季有效控制癥狀波動,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維持生活品質。家屬應定期檢查居家環境安全隱患,協助制定個性化應夏方案,共同應對季節性挑戰。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