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能對于大部分國內的消費者而言,車企停產,只有一個原因,就是賣不好。但在歐洲、日本等地,停產卻是因為“沒米下鍋”。這是怎么一回事兒?
鈴木停產“Swift”
鈴木的Swift,也就是此前在國內銷售過的雨燕,最近在日本的靜岡縣相良工廠暫停生產(除Sport車型外)12天。理由是這款車型所搭載的性能電機與逆變器,需要稀土永磁材料。
我們猜測主要是釹(Nd),釹鐵硼是電機中應用最廣泛的永磁材料。當然其他的鏑(Dy)、鋱(Tb)也有可能。
不只是日本,歐洲、北美車企,寶馬、奔馳、福特也因稀土的原因受到不同程度影響。比如5月下旬,福特就暫停了芝加哥工廠的探險者生產。奔馳寶馬相繼表示正在與供應商洽談,考慮儲備關鍵零部件。
雖然很多車企并不直接采購稀土,但是關鍵供應商對稀土有重大需求。這也導致了車企的供應鏈受到沖擊,以至于最后影響生產。
中國管控 全球窒息
中國對稀土的管控已經不是新鮮事兒了,其實稀土不是土,而是稀有金屬的總成,主要從礦石中提取。我國曾經一度占據全球90%的稀土供應,儲量也屬于世界上比較高的。
不過早些年,國內的稀土并沒有管制,許多地區的稀土礦被大量開采,以極低的價格賣到了國外。那時候也挺無奈的,沒技術,只能出口后再進口成品。
隨著新能源的發展,釹、鏑、釔,這類稀土越發重要。咱們也算是漸漸明白過來了,這稀土可不能隨隨便便給出去了。再加上以老美為主的西方國家不是喜歡卡脖子嗎,那咱們來而不往非禮也,你能卡我脖子,我也能,來感受一下窒息的快樂吧。
其實軍事領域也很需要稀土,但咱們是汽車公眾號,就不多評了。
稀土在全球的儲量其實不算少,但是提煉技術需要投入較大,風險高,這塊咱們有不小的優勢。新能源車的發展離不開稀土,電池、電機、芯片,都需要稀土來提升性能,這也是我們手里的重要籌碼。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