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啊,最近美國那邊出了個大新聞:通脹預期,終于!終于!降下來了!
這可是2024年以來頭一回看到消費者說:“哎,我覺得明年物價應該沒那么離譜了。”你說美國人民也不容易,天天被物價錘,終于盼來點“價格涼風”。
紐約聯儲最新發布的5月調查顯示:一年期通脹預期從3.6%降到3.2%,這可是“打骨折”級別的降幅。三年期、五年期也都跟著往下走,感覺就像全家人一起瘦身成功,連隔壁家的貓都瘦了。
雖然現在的數據還是比美聯儲的理想目標高(人家盼著2%),但這波回落,至少說明老百姓的心態變了。“以前怕漲價,現在只怕買不到打折的。”
為啥預期變樂觀了呢?一個關鍵詞:中美貿易局勢暫時緩和了。說白了,大家一聽說關稅沒那么猛了,馬上心情好起來。
你看,紐約聯儲的調查、其他幾份調查,一起同步上揚,就像全美國的消費者在群里打call:“兄弟們,穩住,咱們能活下去!”
而且這次通脹預期的回落,是“全員參與型”的:不同年齡的,不同學歷的,賺得多的、賺得少的……
大家異口同聲:“好像,不漲那么狠了。”不過也別高興太早,有一個“頑固選手”它沒降,反而漲了。你猜猜是誰?沒錯,就是食品價格。
美國人一邊說通脹下來了,一邊咬著熱狗流淚:“咋吃頓飯還是這么貴?!”
受訪者預計接下來一年食品價格會漲5.5%,是自從2023年10月以來的“吃不起新高”。其他消費品倒是有點良心,比如:汽油,預計只漲2.7%,比上月還少了0.8個百分點;醫療、教育、租房,預期也都緩了點。總之,除了吃,其他方面美國人勉強能笑一笑。
再說個讓人意外的好消息:就業市場和個人財務預期,也悄悄樂觀了一點點。盡管美聯儲一堆人站出來說:“今年失業率可能要漲哦!”但老百姓的態度是:“我不信,我不慌。”
失業預期下降了,大家覺得自己被炒的概率變低了,甚至“主動辭職”的比例還稍微上升了一丟丟,這就很有底氣了,屬于“老板不行我走人”。
個人財務上呢,能還上最低還款的比例也提高了,不再是“拆東墻補西墻”模式,就連“借錢越來越難”這種焦慮,也沒以前那么強了。
股市方面呢,大家心里也有點數,覺得未來12個月美股有戲,不至于跳水。
最后,重點來了:這一切好轉,背后的推手是啥?還是貿易政策的轉變帶來的信心修復。
白宮這時候也出來刷了一波存在感,國家經濟委員會主任Kevin Hassett放話:“你們不是說加關稅會推高通脹嗎?可我們現在加著關稅,通脹卻在降,打臉不?”
而最新的官方數據也佐證這一點:4月的PCE通脹指數只有2.1%,創2021年2月以來最低,連剔除食品和能源后的核心PCE都只有2.5%。
所以接下來的問題就來了:美聯儲會不會降息?市場普遍猜測,在6月17-18日的議息會議上,美聯儲很可能選擇繼續觀望,按兵不動。
畢竟,通脹這玩意兒,說降就降,說反彈就反彈,美聯儲也怕操作太猛,一不小心給經濟“治好了,治死了”。
總之,這一波數據就像給美國人送來一罐氧氣:“雖然不完美,但能喘口氣了。”你看,美股在樂,消費者在樂,連經濟學家都忍不住樂了。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