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5月28日,三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2025年度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的先進制造業企業名單制定工作有關事項的通知》(工信廳聯財函〔2025〕217號)。這一政策延續并優化了2023年第43號公告確立的先進制造業企業增值稅加計抵減機制,該政策為符合條件的先進制造業企業帶來實質性稅收優惠,降低企業運營成本,激勵研發投入,提升產業競爭力。本文將從政策的核心變化、具體影響范圍、企業應對策略等維度進行全面分析,幫助相關企業準確把握政策要點,充分享受稅收紅利。
01政策核心—明確“誰能享”
2025年新政的核心目標是通過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降低先進制造業企業稅負,激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提升創新能力。其覆蓋范圍精準鎖定兩類主體:高新技術企業中的制造業一般納稅人(含非法人分支機構)。
具體而言,企業需滿足四大基礎條件:
- 資格條件:2025年內須具備高新技術企業資格(以證書有效期為準);
- 研發與經營條件:2024年研發支出、研發人員比例、高新技術產品收入占比符合《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辦法》(國科發火〔2016〕32號)要求,且制造業銷售額占全部銷售額比重超50%(不含稅);
- 合規記錄:申請前36個月內無騙取留抵退稅、出口退稅或虛開增值稅專用發票行為,未因偷稅被稅務機關處罰兩次及以上;
- 行業屬性:制造業判定以《國民經濟行業分類》(GB/T 4754—2017)中“制造業”門類(C類)為準。
02細節優化—“精準滴灌”
相較于2024年政策,2025年新政在延續原有框架的基礎上,對申報流程、時間節點、分支機構處理等細節進行了調整,主要體現為“三明確、兩強化”:
(一)明確申報時間與享受時限,避免政策空檔期
- 已有名單企業:2024年度已享受政策的企業,若2025年高新資格仍有效,需自2025年4月30日起暫停享受,擬繼續申請的需在2025年6月至2026年4月每月1-10日提交申請;
- 新申請企業:2025年9月起每月1-10日可提交申請,截止時間為2026年4月10日;
- 享受時限分層:根據高新資格有效期,企業享受政策時間最長可覆蓋至2026年4月30日(如高新資格2025年全年有效或年內到期但年內重新認定),最短為2025年全年(如高新資格年內到期且未重新認定)。
(二)明確分支機構處理規則,兼顧匯總與獨立納稅場景
- 增值稅匯總納稅企業:由總公司匯總計算分支機構銷售額及比重,分支機構不單獨享受政策;
- 非匯總納稅企業:總公司與分支機構分別計算銷售額及比重,所在地工信、科技、稅務部門分別審核,符合條件的可獨立享受。
(三)強化動態監管與風險防控
新政新增“負面清單”條款:企業發生更名、遷移或重大變化需及時報告并更新信息;稅務部門若發現企業不符合條件(如虛假申報、高新資格失效),將立即停享政策并追繳稅款,同時推送至工信部門納入“不再享受名單”;地方部門需建立信息共享與協同監管機制,確保政策精準落地。
03哪些企業需重點關注
2025年新政的直接影響人群為高新技術企業中的制造業一般納稅人,尤其以下幾類企業需重點關注:
(一)存量享受企業:需及時“續申報”
2024年度已享受政策的企業,若2025年擬繼續享受,需在2025年6月起每月1-10日提交申請,避免因逾期暫停優惠。
(二)新認定/新遷入企業:把握申報窗口期
2025年新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或從其他地區遷入的高新技術制造業企業,可在2025年9月至2026年4月期間提交申請,享受最長17個月的政策紅利(至2026年4月30日)。
(三)分支機構企業:明確納稅模式影響
增值稅匯總納稅的總公司需統籌計算全系統制造業銷售額,而非匯總納稅的分公司可獨立申報,企業需根據自身稅務架構選擇最優策略。
04企業如何應享盡享
為確保政策紅利精準落地,企業需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 提前自查資格:對照高新技術企業認定標準(研發費用占比、科技人員比例、高新收入占比等),確認2024年是否符合條件;同步檢查高新證書有效期,避免因資格過期錯失政策。
- 規范申報流程:通過“高新技術企業認定管理工作網”提交申請,確保材料真實、完整(如研發費用輔助賬、知識產權證明、銷售額統計臺賬等),并留存備查。
- 關注分支機構管理:匯總納稅企業需與財務部門核對全系統銷售額數據;非匯總納稅企業需與分支機構所在地稅務部門溝通,確保各自申報口徑一致。
- 強化合規意識:避免觸碰“虛開發票、騙取退稅”等紅線,定期自查稅務風險;若發生更名、遷移等重大事項,需及時向高新認定機構報備并更新信息。
溫馨提示:更多增值稅、企業所得稅稅負重的問題,歡迎聯系小編。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