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我媽就是董明珠”的快板唱詞,折射出格力帝國的文化底色,也映照出王自如職業生涯的戲劇性轉變。
“論關系,我比你們都特殊,我媽就是董明珠!”2024年初格力年會上,一位年輕女員工打著快板唱出的這句詞瞬間引爆全網。隨后有消息傳出,這場引發爭議的年會,策劃總指揮正是王自如。
就在兩年前,這位前知名科技測評人在鏡頭前向董明珠深情表白:“我哪怕每天什么事都不干,我就看她怎么開會,我都覺得是件很幸福的事。”這番言論讓無數打工人自愧不如,也讓王自如與格力女掌門的特殊關系成為公眾關注的焦點。
一、創業新星:科技測評界的耀眼登場
王自如的創業故事始于2010年。當時22歲的他創辦了科技測評媒體ZEALER,憑借專業深入的測評和流暢的表達,迅速在科技愛好者中積累了極高人氣。他的視頻被無數科技發燒友追捧,成為行業標桿。
ZEALER的崛起并非偶然。在創業初期,王自如就展現出了超前的商業嗅覺。他率先將專業科技測評內容視頻化,填補了市場空白。隨著影響力擴大,他的測評甚至可以左右一款電子產品的市場表現。
2014年,王自如迎來了職業生涯的重要轉折點。雷軍旗下的小米科技領投了ZEALER的A輪融資,隨后OPPO、vivo等國內手機巨頭也紛紛加入投資陣營。
這一系列投資讓ZEALER獲得了雄厚的資金支持,但也埋下了利益沖突的隱患。
資本加持下,ZEALER迅速擴張,建立了標準化測評實驗室,甚至拓展了手機維修業務。王自如從單打獨斗的測評人,成長為一家科技媒體的掌舵者。他的影響力達到了頂峰,但危機也隨之而來。
二、致命對決:與羅永浩的舌戰風波
2014年8月,王自如評測了羅永浩的錘子T1手機,指出了諸多問題。這一舉動激怒了向來以完美主義自居的羅永浩。一場科技圈史無前例的公開辯論在優酷直播平臺上演。
辯論演變成一場單方面的碾壓。老羅以犀利的問題直指王自如的軟肋:ZEALER接受手機廠商投資帶來的獨立性缺失、測評數據的公正性存疑、維修業務的配件來源合法性。王自如節節敗退,場面十分尷尬。
這場公開辯論成為王自如職業生涯的分水嶺。辯論后,ZEALER的公信力遭受重創,觀眾開始質疑其測評的客觀性。更糟糕的是,王自如此后多次陷入測評爭議:他曾盛贊三星一款手機,不久該產品因質量問題被全球召回;他質疑一加8手機,結果該產品卻成為當年市場黑馬。
王自如與羅永浩的較量,表面上是兩個意見領袖的爭執,實質是科技測評行業商業邏輯的根本沖突:當測評機構接受被測評對象的投資,其獨立性是否還能保持?
三、華麗轉身:從測評人到董明珠的“親密戰友”
2020年5月,格力電器與京東合作十周年慶典直播,王自如受邀擔任主持人。這場看似偶然的相遇,改變了王自如的職業軌跡。
直播中,王自如與董明珠配合默契。三個小時的直播創造了7.03億元的驚人銷售額,創下當時家電直播帶貨最高紀錄。董明珠對直播效果非常滿意,尤其欣賞王自如的專業能力和敬業精神。
此后半年,董明珠在全國13個城市開展巡回直播帶貨,王自如成為固定主持人。這13場直播帶貨活動累計銷售額高達476億元,占格力當年總營收近30%。驚人的業績讓王自如贏得了董明珠的信任。
2021年7月,王自如做出重大決定:關閉自己創辦的ZEALER,正式加入格力電器。他所在的部門隸屬于格力總裁辦及文化培訓傳播中心,負責渠道改革項目。
有傳言稱他的職級相當于副總裁,年薪超過300萬元,不過格力財報中從未出現過他的名字。
四、格力歲月:爭議與轉型的艱難之路
王自如入職格力后的首次公開亮相就引爆輿論。在廣東衛視的采訪中,他坦言:“我哪怕每天什么事都不干,我就看她怎么開會,我都覺得是件很幸福的事”。這番對董明珠的“深情表白”在網絡上掀起軒然大波。
更引人關注的是他關于薪酬的言論:“沒看過格力開給我的工資條”,以及“入職請求一間離董總近的辦公室方便匯報”。這番言論引發網友熱議,有人嘲笑他是“職場舔狗”,有人拿出老羅當年評價他關于獨立人格的話來嘲諷他,但也有人贊賞他的職業態度。
2023年初,網絡上突然爆出董明珠與王自如的戀情緋聞。面對謠言,70歲的董明珠直接斥責“低級、下流、無聊”,并采取法律手段維權。她憤怒表示:“我都70歲了,還有人炒這種八卦”。
在格力內部,王自如主要負責渠道改革項目。2023年5月起,他以“格力電器渠道改革項目負責人”的身份在全國各地宣講新營銷模式。然而格力渠道改革進展緩慢,明顯落后于美的、海爾等競爭對手。
五、雙面人生:王自如的商業邏輯與能力圖譜
王自如的職業生涯呈現出鮮明的雙面性。在科技測評階段,他展現出敏銳的市場洞察力和內容制作能力,成功打造了國內最具影響力的科技測評平臺。但接受手機廠商投資的商業決策,埋下了利益沖突的隱患。
加入格力后,王自如展現了另一種能力——資源整合與頂級企業家合作的能力。他成功地將個人影響力轉化為銷售業績,在格力轉型的關鍵時期創造了驚人的銷售額。然而在格力體系內,他不得不適應完全不同的企業文化。
董明珠曾公開評價王自如:“他根本不是在一個起跑線上,不能把他們(其他網紅員工)雷同,(當成)跟他們是一個級別的。”。這種高度評價背后,是對王自如市場經驗和人生閱歷的認可。
然而王自如的格力生涯也面臨巨大挑戰。2024年2月董明珠透露已找到接班人,有三四個預備人選,而此前被標為接班人的孟羽童和王自如都已離開格力。王自如從“沒看過工資條”到離開后坦言“為了去格力欠了很多錢,收入只是過去的幾分之一”,巨大的反差揭示出理想與現實的差距。
六、格力困局:帝國陰影下的渠道變革者
格力電器近年面臨嚴峻挑戰。曾經的家電巨頭已跌出世界500強榜單,而董明珠看不上的美的集團,市值一度是格力的兩倍。高度依賴空調業務的格力,在房地產市場低迷的背景下舉步維艱。
董明珠力推多元化戰略,涉足手機、新能源、預制菜等領域,但收效甚微。格力手機歷經多次迭代,市場反響平平;投資銀隆新能源的結果是“慘遭踩雷”;預制菜業務同樣波瀾不驚。董明珠力推的直播帶貨戰略因孟羽童、王自如等關鍵人物離職陷入僵局。
董明珠和孟羽童今年合體直播的故事可以翻看我之前的文章。
在這一背景下,王自如負責的渠道改革成為格力轉型的關鍵一環。然而格力的渠道改革進展緩慢。美的集團早在2012年就開始數字化轉型,推行“T+3”柔性生產模式;海爾集團2013年就上線了B2B電商平臺。而格力直到2019年才開始渠道改革,2023年仍在進行信息化系統建設。
2024年初的格力年會上,“我媽就是董明珠”的快板節目引發熱議。這場被指由王自如策劃的活動,暴露了格力企業文化中的個人崇拜問題。當員工比拼的是“誰和格力的關系深”的主觀意識,而非產品質量與技術創新時,企業的核心競爭力正在被侵蝕。
手機圈內人士評價,王自如當年接受小米等手機廠商投資時,就已經明白商業世界的規則: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
而當他在格力年會上策劃出“我媽就是董明珠”的節目時,這位曾經的科技理想主義者,已經深諳大企業生存法則。
當王自如學會向現實低頭時,那個曾經評測科技產品的少年,也完成了自己人生的終極測評。
寫文不易,點擊關注,點個“贊”和“評論”唄,感謝,致敬每一個為生活奔跑的人!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