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7月,浙江省杭州市誕生了一家自帶互聯網基因的農業科技公司——“一米八海洋科技”。公司注冊資本1.1億元,由馬云參與出資。
馬云為該公司取名為一米八,也源于馬云參與農業的初心——“每個媽媽都希望自己的孩子長到一米八,不僅是身高,也是智力發育,這是一份美好的愿望”。
一米八logo;圖片來源:一米八
一米八農業科技集團董事長/一米八海洋科技首席品控官胡曉明,為阿里巴巴榮譽合伙人、前螞蟻集團CEO。
胡曉明還邀請了鄧中華投身農業。一米八海洋科技創始合伙人/CEO鄧中華,在2020年為螞蟻集團大數據負責人。
自帶的互聯網基因,也讓一米八直接選擇先與盒馬鮮生和天貓合作,適合的渠道隨即迅速觸達了消費者。鄧中華告訴FBIF,在盒馬首發推出的貽貝,2023年銷量達100噸,到了2024年就迅速增長至1000噸,增速達900%。今年,一米八希望能夠把這個量級能夠做到4000-5000噸。
一米八產品在盒馬銷售;圖片來源:一米八
農業發展周期長回報慢,讓許多有情懷的創業者也很難堅持下去。是什么讓阿里前高管“死磕”農業?
一米八相信,“做農業要有公益的視角、商業的思維”。當市場不斷內卷的趨勢仍在繼續,想要做農業,品牌化或許是一個“必由之路”。但更重要的是,企業需要有升級,甚至是改造所處的產業鏈的能力,真正為消費者負責。
如今一米八正在嘗試的,就是將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新能源等方面的科技與創新能力融入農業,用年輕人喜歡的“高科技”吸引年輕人回海島上創業,和“島二代”“島三代”一起推動海島經濟發展。
貽貝養殖海域;圖片來源:一米八
在單品量級4000-5000噸的目標增速下,一米八仍然主打“慢長的好食材”,保證所用的厚殼貽貝已經在深海生長三年。同時,具有品牌特色的大黃魚,則經歷兩年自然生長。
據悉,一米八從決心深耕農業的第一刻起便秉持“慢?以致遠”的態度,選擇尊重,尊重大自然、尊重海洋、尊重好食物本身,不同于速成,不做所謂的黑科技。
鮮活貽貝和大黃魚;圖片來源:一米八
如今,一米八的產品矩陣也在逐步擴大,今年6月,一米八給孩子們帶來“安心系列”,推出大黃魚雪花煎餃、大黃魚小餛飩、大黃魚去刺魚排、大黃魚魚餅、兒童大黃魚意面等產品。一米八介紹稱,安心系列在“慢長的好食材”基礎之上設計干凈的配料表,調味料只有蔥、姜、鹽等家常調料,家長都看得懂。
安心系列產品;圖片來源:一米八
FBIF獲悉,一米八品牌的長期目標是20年做18款產品,還要重點去做深做透電商,拓展更多私域、經銷商渠道。
那么“互聯網新農人”打造海洋科技公司有什么特別之處?團隊在推動農業品牌化發展時又有什么有趣的故事?本文,我們將結合和鄧中華的采訪,和大家一起分享。
一、一個三天的決定
鄧中華告訴FBIF,做農業就是一個三天的決定。
在阿里巴巴待過15年的她,平均每三年就會有一次變化。每一次的變化有被動的原因,也有主動的原因。被評價“很適合做創新”的鄧中華,也喜歡做不一樣的一些事情。
于是當胡曉明在2022年向她發出“來做農業吧”的邀請時,她都沒來得及細想,第三天就背著行囊出發調研。
鄧中華一開始帶著一腔熱血,覺得自己“無所不能”,有技術的沉淀,同時農業很傳統,似乎進去就能夠大展拳腳。
然而,隨著調研越深入,她就越覺得敬畏,農業比想象中的難得多。那么多年,那么多人都還在不斷嘗試去改變,困難和挑戰仍然存在。
同時,鄧中華也越來越覺得責任重大。食品安全問題正在影響著一代代中國消費者:農產品在種植過程中,可能會接觸到多種化學污染物;養殖密度過高的水產中,激素殘留量超標;食品加工過程中,添加劑不合規......
水產捕撈;圖片來源:一米八
在她看來,這些問題和挑戰也是一米八等農業品牌的機會。如今的消費者不僅對于食品安全越來越重視,在飲食結構上也在尋求更優解,希望吃得好吃的精。《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建議每周至少攝入2次水產品[1]。但餐桌上,水產品很少,海洋蛋白產品更是少之又少。
因此,一米八以貽貝、大黃魚等深遠海產品為起點,探索為消費者提供“四個好”(“基因好、住得好、長得好、買得好”)的高品質好食物,并探索以全產業鏈“四個化”(“品牌化、標準化、工業化、智能化”)推進產業創變與可持續發展。
消費者在盒馬選購一米八產品;圖片來源:一米八
鄧中華進一步表示,真正好的農產品,必然是要付出大量的時間成本,飼料、環境、運輸等各個方面可能都完全不一樣。農產品品牌化,不應該是“智商稅”或“品牌溢價”,而是給消費者帶來真正的品牌價值,消費者需要真正的質量保障。
二、一群“無知無畏”的人
基于自己的初心和對消費者需求的關注,一米八也把目光從餐桌轉而投向海洋。
鮮活貽貝,就是其中的代表性案例。鄧中華告訴FBIF,有時候說“無知者無畏”,許多創新就由跨界的人做成。如果她養了很多年貽貝,她也會說,想要改變這些根本不可能。
傳統的貽貝銷售,都是從養殖區捕撈后養出來之后,一百斤一蛇皮袋放到船上,運輸到水產市場再一級一級銷售轉運,最終出現在家門口的菜市場中。一路上,貽貝會經歷溫度的不斷變化,即使船艙里放置了冰塊降溫,也很難保證有效的降溫。同時,貽貝收獲的黃金期,通常就在氣溫較高的七、八月份,讓運輸更具挑戰。
作為消費者的一個重點需求就是吃到鮮活的海鮮。因此,一米八在打造貽貝產品時,也從消費者需求出發,注重產品的鮮活體驗。
在她看來,影響好食材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有幾個格外重要。第一是貽貝生存環境的海水鹽度要求;其次是貽貝生存需要符合它特點的氧氣;第三是貽貝需要特定的溫度。如果這幾個條件都能滿足,養出的食材可能就夠好。
鮮活貽貝;圖片來源:一米八
有好食材后,一米八還要解決運輸問題。在運輸時,一開始一米八考慮過調劑海水,但很難做到和貽貝的自然生長環境相同。此后團隊還考慮過把海水舀出來一起運走,但重量帶來的運輸成本迅速增加。
此時,一米八否定了養殖區常用的運輸方案,提出使用無水保活鎖鮮技術:“那干脆不給海水行不行?可不可以無水?可不可以讓它休眠?”
無水保活鎖鮮技術,顧名思義不需要在運輸中添加水。同時在運輸過程中也為貽貝提供生存所需的氧氣,溫度則穩定在0到4度,比貽貝的生存溫度還要低,讓其能進入到休眠的狀態,減少活動。鄧中華解釋稱,無水保活技術還帶來了額外優勢。運輸過程中,貽貝還會張口吐掉更多的海水和泥沙,到了消費者手中口感也就變得更清甜。
對于一米八而言,這種方案需要付出更多的包裝、氧氣、控溫成本,同時貽貝吐掉多余的海水后還在減重。但一米八相信,好品質的東西是需要付出“代價”的,企業愿意去承受這個“代價”。在消費者的角度看,需要的一直是價值與價格匹配的產品。
一米八團隊考察;圖片來源:一米八
FBIF了解到,目前一米八在貽貝品類上又有了新的技術突破,推出了鮮凍貽貝產品。鄧中華感嘆,作為“跨界者”做農業,就是“無知無畏”,關關難過關關過。
貽貝是一種有著季節性產品,但是如何才能讓更多的人吃到?團隊想到了做冷凍品。然而,目前市面上的貽貝凍品多數是煮熟后快速冷凍而成,口感更為“皮”,也會有海腥味。于是,一米八花了小兩年的時間,做了不一樣的鮮凍貽貝。
起初,一米八想使用液氮冷凍技術,但成本太高,且在操作上對貽貝產品也不完全匹配。后續,團隊選擇了鹽凍方案,比液氮更節約成本,同時鹽也不會帶來額外的添加劑危害。鄧中華透露,現在一米八的工廠已經有一整套成熟的靜養體系,生產線也是國內首條,這可以讓貽貝更好的吐水吐沙品質更佳。此外,團隊還解決了全程冷鏈的困難,防止運輸過程中的溫度波動。
接下來,一米八的研發中心還會持續檢測鮮凍貽貝在3-12個月保存期下的不同口感,不斷調試,給愛美食的人更多選擇。
“一款入門級的好小海鮮為什么可以被這么對待?因為它值得,只是人們之前沒有發現它那么好。”鄧中華笑談到。
三、一條被“吃干抹凈”的魚
當鮮活貽貝因為季節性原因下市時,一米八一度只剩一款產品。它就是一米八的大黃魚。
一米八大黃魚;圖片來源:一米八
我們了解到,大黃魚也是團隊選定的第一個品,和一米八有著特別的緣分。
一米八團隊決定要做農業時先四處考察,去了渤海黃海,再去了南海,最后回到東海這邊時,由于阿里巴巴在浙江,一米八也在這里,考察得也更深入。
養殖大黃魚的海域;圖片來源:一米八
在東海調研時,許多人都提到了大黃魚。鄧中華自己也喜歡吃大黃魚,刺少、口感帶清甜,一來二去就對大黃魚品類印象深刻。但這并不是團隊選擇大黃魚的決定性因素。
一米八團隊最終選擇大黃魚,還是源于一種想打造“挪威三文魚”、“冰島鱈魚”類似的地標性產品、甚至是“國家名片”的使命感。
七八十年代的中國,大黃魚曾一度因為過度捕撈而產量下降,到了九十年代經過養殖培育才逐漸恢復。但再次增長的過程中也帶來了品質的“兩級分化”,好的養殖大黃魚可以媲美野生,品質不好就是一種普通菜魚,不到一年甚至更短的時間就可以漲到一斤多。一米八想要讓這樣一條“金光閃閃”的大黃魚,回歸昔日的“國魚”地位,并再將其的優秀品質放大。
夜間捕撈金色大黃魚;圖片來源:一米八
那么在一米八看來,怎樣才是一條品質好的大黃魚?團隊提出了“基因好、住得好、長得好、買得好”的“四個好”標準。
品牌也由此標準和消費者進行溝通。一米八講到“基因好”時,提到了“一米八大黃魚精選岱衢族種苗,從根源上決定了它是慢長、晚熟的‘長壽魚’,一年才長3兩肉”。
鄧中華考察;圖片來源:一米八
一米八大黃魚還“住得好”、“長得好”。一米八表示,大黃魚來自南麂列島,北緯27度 東經121度,離岸約45公里的深遠海。此地寒暖流相遇、咸淡水交匯,天然餌料豐富。歷來是大黃魚的產卵場和索餌場。同時,一米八堅持深遠海低密度放養。從幼魚四方排、到中魚網箱、再到大魚網箱,越走向深遠海,網箱越大,每立方水體的魚越少。足夠大的網箱,為黃魚提供躲避風浪的下沉空間,同時也帶來了更大的覓食空間。
在上述的“天時地利”之外,一米八也用“人和”讓消費者“買得好”。在慢長的好食材、干凈的配料表的基礎上,一米八大黃魚產品還做到了去鱗、去鰓、去內臟,讓消費者能開袋即烹。同時全程冷鏈運輸也保證了產品的口感穩定。
親子家庭溯源;圖片來源:一米八
對于如今的品牌而言,光帶來好的品質還不夠,消費者在選購時也越來越關注“質價比”。對此鄧中華強調,一米八想要做的是讓全球消費者信賴的農業品牌,就不能讓大家都吃不起。一米八要努力向著好吃、健康和不貴的方向發展。
她認為,企業要真正站在消費者的角度,考慮能不能夠幫助消費者把一條魚給吃干抹凈,一點也不要浪費。
目前,一米八正在養殖和加工的環節進一步的降本和提效。團隊在加工方式上進行研發,希望能一點都不浪費,并在養殖上往深遠規模化方向發展。此外,一米八也在產品形態上進行創新,希望能用透一條魚。在她看來,這些動作最后都會體現在產品的價格上。
一米八的愿景,就是成為新農人科技創變農業的引領者。“高品質的匹配對應的價格,漁民有動力,工廠有空間。一米八也能提升品牌的認可度,帶領更多企業升級標準,消費者也會因此得到穩定的品質保障。這是一個產業的良性循環。”
四、結語
作為“互聯網新農人”,鄧中華的感受是“越努力,越幸運”。
在一米八的投資背景和阿里巴巴、盒馬等企業的支持和信任下,一米八海洋科技正在穩步發展。“無知無畏”的一米八團隊,也在不斷探索農產品品牌化的發展方向,并向著打造擁有“質價比”的好產品方向努力。
一個三天的決定背后,是科技和農業的碰撞。一米八希望用科技讓農業更美好,也要用創新激發農業想象力。
參考來源:
[1] 《中國居民平衡膳食寶塔》(2022)
本文為FBIF食品飲料創新原創,作者:Riri,轉載請聯系授權。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