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恭親王奕?:晚清“鬼子六”的黯然退場
奕?是道光帝第六子,咸豐的弟弟,晚清外交和洋務的“扛把子”。他主導設立總理衙門搞外交,支持曾國藩、李鴻章辦工廠、練新軍,被保守派罵成“鬼子六”(滿語“聰明”的諧音)。但他仕途像過山車:早年幫慈禧搞“辛酉政變”上位,后來因權力太大被慈禧猜忌,1884年中法戰爭時被擼光職務回家蹲了十年。甲午戰爭慘敗后被重新啟用,可早沒了銳氣,1898年病逝北京,享年67歲。死后謚號“忠”,但清廷連給他修陵的錢都摳搜,妥妥的工具人結局。
2. 曾國藩:善終的“半個圣人”
曾國藩是湘軍創始人,洋務運動發起者之一,但身體一直拉胯。1872年62歲時在南京兩江總督任上散步,突發腦溢血,被人扶回椅子坐著,45分鐘后就沒了。臨死前還捏著筆給左宗棠麾下名將劉松山寫墓志銘,剛寫百來字就扛不住了——這成了他最大遺憾。另一遺憾是沒看到自己推動的首批留美幼童出發(他死后5個月才成行)。不過坐著離世、兒孫送終、謚號“文正”(文官最高榮譽),在晚清大佬里算圓滿收場。
3. 李鴻章:吐血而終的“背鍋俠”
李鴻章搞北洋水師、開工廠、簽條約,一輩子在給大清填坑。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78歲的他頂雷去談判,路上腹瀉發燒,硬撐著簽完《辛丑條約》。回住處當晚就“喀血碗余”,第二天“嘔血半盂”,全是紫黑色血塊!拖到1901年11月7日死于胃出血(推測是肝硬化導致食管靜脈破裂)。死前俄國公使還堵門逼他簽東北條約,他瞪著眼流著淚咽氣,慈禧哭暈說“大局未定,倘有不測,再無人分擔。
4. 左宗棠:抬棺出征的硬漢將軍
左宗棠最猛的操作是抬棺材進新疆滅阿古柏,晚年又跑去福建督戰抗法。1885年法軍侵占臺灣,74歲的他連夜布防,結果自己高燒不退。7月某天咳血昏迷,醒后喊“渡海殺賊啊”,喊完又昏迷,再沒醒來。死前聽說清政府正和法國議和,氣得捶床。他死后法國人放煙花慶祝,李鴻章松了口氣(兩人斗了半輩子),而福州百姓傳言“城墻驚雷裂巨縫,天毀長城”。
5. 張之洞:給革命“送裝備”的幕后大佬
張之洞在湖北瘋狂搞基建:漢陽鐵廠(亞洲第一)、兵工廠(“漢陽造”步槍之父)、紡織廠……1909年病逝,謚號“文襄”。諷刺的是,他死后兩年武昌起義爆發,革命軍打開他建的軍火庫,扛著“漢陽造”、架著漢陽廠的山炮轟總督府!孫中山后來感慨:“張之洞是不言革命的革命家?!?/strong>他攢的裝備和練的新軍,親手給大清挖了墳。
6. 沈葆楨:被臺灣暴雨“送走”的功臣
沈葆楨是林則徐女婿,左宗棠的搭檔,主打臺灣建設和海防。1874年日本侵臺,他帶兵駐防,建炮臺、開煤礦,把日軍逼退。1879年調任兩江總督,當年冬天在南京辦公時染風寒,咳血不止。醫生勸靜養,他非要冒雨視察江防,結果病情加重,12月去世,年僅59歲。臺灣百姓給他立廟,因為他在臺期間免苛稅、興教育,是真辦實事的人。
7. 容閎:見證革命的留學之父
容閎是中國首個留美學生(耶魯畢業),他忽悠曾國藩派了120名幼童留美,詹天佑就是他挑的。但維新失敗后他被通緝,流亡美國。晚年偷偷支持孫中山革命,1912年元旦得知民國成立,躺在病床上笑出聲,四個月后在美國去世,享年84歲。臨終前念叨“吾費心力派遣留學生,救中國之希望也……”。
8. 劉坤一:穩坐江浙的末代總督
劉坤一是湘軍老將,當過三次兩江總督(管江蘇、安徽、江西),在洋務派里屬于“保守實干型”:支持開礦但反對激進改革。八國聯軍時他聯名張之洞搞“東南互保”(拒絕北上參戰,保住了南方經濟)。1902年咳喘加重,仍強撐批公文,9月突然昏迷,死前嘟囔“奏折……速遞……”享年72歲。清政府追封他太子太保,但兩年后科舉就廢了,他守著的舊時代徹底崩盤。
特別聲明:以上內容(如有圖片或視頻亦包括在內)為自媒體平臺“網易號”用戶上傳并發布,本平臺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